丁凯+++张文渊+++陈千癸+++张昱
摘 要:自尊作为自我价值感的主要内容,参与控制个体与环境信息的互动行为,其与注意过程的关系正成为人格与认知方面的研究重点。本文从研究方法、不同自尊水平者的注意偏向特点及其理论解释、注意偏向训练技术等方面,对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简要梳理,最后提出了研究展望。
关键词:自尊 情绪信息 注意偏向 注意偏向训练
中图分类号:B849:C91;B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9-0038-02
1 引言
自尊是个体对自我的情感性评价,影响着个体应对周围环境的方式。在面对危险情境时,人们需要借助自尊来获得勇气,以追求积极结果。注意偏向最早由Mathews与Macleod等人在1985年进行情绪Stroop的研究时提出,它是指当个体接受环境中的刺激时,进行注意的分配,以应对威胁及其相关的刺激的认知过程,是选择性注意的一种,也是认知加工偏好的一个环节。在注意实验中,含有情绪信息的刺激比不含情绪信息的刺激更能吸引注意或者占用注意资源,导致注意偏向。认知资源有限性使得个体应对周围大量刺激时必须选择和取舍将要加工的信息,即产生注意偏向,而情绪刺激会增加个体认知过程的加工和心理活动的强度,同时,该认知过程是否会受到自尊等一些个体差异的影响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热点。
近年来,许多学者开始探讨人格特征与认知加工的关系,其中关于自尊与注意偏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1)不同自尊水平个体对特定信息存在注意偏向;(2)不同自尊水平个体注意偏向的产生机制;(3)注意控制能力对不同自尊水平个体注意偏向的影响;(4)注意偏向训练。这些研究有助于了解自尊与认知加工偏好的关系,探讨低自尊个体的认知加工偏好内在机制,为低自尊的干预技术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由于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是两个完全独立的结构,本文主要对近年来不同外显自尊水平者的注意偏向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并对研究趋势做出展望。
2 不同外显自尊水平者的注意偏向研究现状
2.1 研究方法
在一般的情绪研究中,情绪刺激的实验材料包括词汇、事件/场景图片、卡通图、简笔画以及真人照片等。相比早期的情绪词,情绪面孔、真人照片等材料具有更强的生态学效度。但实验表明,即使缺乏生态学效度(例如面部表情的简笔画)也并不妨碍的实验结果相似性。主要的研究范式有“情绪Stroop任务”范式、“点-探测”范式、“空间线索任务”范式、“惊吓探测任务”范式等。当前迅猛发展的脑电及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则有望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手段,弥补行为实验无共识性结论的缺陷。
2.2 不同自尊水平者的注意偏向特点
低自尊个体的情绪的负性偏向现象已被许多行为和脑机制研究所证实,早期研究者主要集中于探讨不同自尊被试加工偏向的认知内容,尤其是对某些信息的记忆偏向,以及对特定信息的解释选择。后来则逐渐关注被试认知加工偏好中的注意偏向问题,研究者使用情绪词汇,采用“情绪Stroop任务”,发现低自尊被试会对拒绝信息产生注意偏向,而高自尊的被试则不会。进一步采用“点-探测”范式发现接受专业的注意训练的低自尊被试组比对照组表现更少的注意偏向。
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不同自尊水平个体的注意偏向研究结论较为一致,李海江等人采用“空间线索任务”实验范式发现低外显自尊被试对负性情绪信息(如愤怒面孔)存在注意偏向。丁道群等人采用“点-探测”范式,发现在词语和面孔表情两种材料下低自尊个体都对拒绝性刺激表现出注意偏向。Gyurak等人采用“惊吓探测任务”发现相比较高自尊被试,低自尊被试在拒绝性图片条件下比在中性图片下对白噪咅表现出更强的眨眼反应;而在接纳性图片上,高低自尊被试的生理反应没有显著不同。另外,对待拒绝性信息,低自尊水平的低注意控制能力组被试比高注意控制能力组表现出更强的眨眼反应,即对拒绝性信息存在注意偏向,而注意控制能力有利于个体调节自己对拒绝性信息的敏感性。
2.3 不同自尊水平者注意偏向的理论探讨
2.3.1 注意偏向原因的不同观点
生物进化的视角。个体为了解决自然或社会环境中适宜性的问題,必须迅速有效地识别特定的自然或社会刺激下可能带来的危险或机会的某些信号,实现注意资源的最佳分配。由于负性信息的信号警示效果,所以人们更容易注意到负性情绪刺激。这样人们就不难理解低自尊会与消极影响、抑郁、焦虑、不适应等现象有着密切关系。但这种观点有循环论证的倾向,难以解释自尊与注意偏向的内在关系。
个体自尊的视角。从自尊的角度来看,常常处于消极的社会评价和反馈当中的低自尊个体对社会环境中负性信息非常敏感,表现为对负性的注意偏向;而经常得到肯定和赞扬的高自尊个体更倾向于注意社会环境中的正性信息。Di Paula等人认为高自尊个体倾向于“追求成功”、而非“避免失败”,因此既能积极追求成功也能合理地接受失败,在面对负性情绪信息时能够有效调节自己,而不会有注意偏向的表现。而低自尊个体拥有较弱的自我调适能力和自我调试动机,因而不能有效降低消极情绪对自己的影响,并引发持续的消极体验和自我评估,而难以解脱。有研究者实验发现自尊作为一个个性变量会影响注意的早期处理。然而,这些实验研究无法有效证明属于个体变量的自尊对注意偏向确实产生了影响。
2.3.2 注意偏向机制的不同观点
注意成分说。Fox等人基于注意成分说提出两种假设,其一是在最开始的定向过程中注意就被吸引到威胁性刺激的位置,其二是注意的维持时间或者被试的注意解脱能力因威胁性刺激的出现而改变,之后他们采用“返回抑制范式”实验发现了对威胁相关刺激返回抑制量的减小,进而验证了注意偏向是一种解脱困难。
图示理论。Beck 的图式理论认为当刺激与被试的图式或知识结构吻合时,被试对此类刺激的加工过程就会变得更加容易。相比接纳启动词,低自尊被试在拒绝词和模糊性词启动条件下对靶刺激反应会更迅速;而高自尊个体对靶刺激的反应则与启动词无关。低自尊个体较多的拒绝性加工图式,使得他们在加工模糊性刺激时更频繁地从图式一致性的角度将刺激理解为拒绝性信息,也就使低自尊个体更快的注意拒绝性信息,即模糊的社会线索条件启动了低自尊个体与拒绝线索相关的图示。
注意控制理论。注意控制理论认为,注意控制是一种调节注意分配的能力。Posner等人认为注意控制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调节能力, 而来自临床和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也表明情绪信息的加工需要注意的控制,而并非我们通常认为的不受注意控制的自动加工。注意控制可以抑制情绪性分心信息对个体的影响,即“自下而上”的干扰,并且低注意控制能力与被试对情绪性信息的注意解脱困难存在较高相关。Gyurak等人的研究也发现同是低自尊水平的被试,面对拒绝性信息时低注意控制能力组比高注意控制能力组表现出更明显的注意偏向反应。
3 研究展望
3.1 刺激材料的使用
当前研究常用的包含情绪信息的文字和图片等刺激材料与实际生活中的情绪诱发源有较大区别。比如,情绪面孔图片包含明显的社会意义,包含了肯定与否定、接纳与拒绝等多种维度的情感,使得刺激类型变得复杂。因此,在对认知的影响上,各种情绪刺激材料对被试的影响与实际生活中的情绪诱发源有何异同?能否发现更加合适的实验材料?仍然需要更多深入的探讨。
3.2 情绪信息的认知加工差异
焦虑、抑郁、自尊三者之间两两显著相关。高低自尊水平的个体的认知加工偏好差异则是注意偏向表现差异的实际根源。那么,低自尊、抑郁、焦虑等是否通过认知加工偏好的中介作用来调节对情绪信息的反应?情绪障碍往往表现为对特定情绪信息的加工异常,例如,焦虑促进对威胁性刺激的知觉加工,抑郁促进对威胁性刺激的概念加工。那么低自尊是否也是表现为情绪信息的加工异常?能否从这个角度来探讨低自尊个体的异常表现?需要进一步探讨。
3.3 注意偏向训练及其临床意义
对负性刺激的加工异常影响着抑郁症状产生、持续和发展。当前,研究者普遍认为注意偏向行为既是某些心理疾病所伴随的症状,也是其产生、维持和复发的部分原因。临床治疗领域出现的一种注意偏向训练技术是一种对注意偏向进行训练和改变的系统化操作程序,例如,训练被试对某一种类刺激的注意增强或注意解除,许多国外研究表明注意偏向训练(Attentional Bias Training,ABT)对各种心理治疗有良好的临床效果。Price等人采用操作性条件作用,要求被试注视特定类型的刺激、并在正确回应后得到一个简短、积极的声音刺激,最后发现视线朝向快乐面孔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能缓冲应激对情绪的影响。对情绪面孔阵列的注视模式可能与情绪反应有因果关系。Dandeneau 等人的系列研究发现ABT 能改善低自尊的注意偏向和自尊状态。注意偏向训练的干预机制可能提升了个体对负性或者威胁性信息的解脱能力,免除对负性情绪信息的持续加工,最终干预低自尊、焦虑障碍、物质成瘾的心理与行为。这种修正方法,有望代替以往强调的纠正负性认知的思路,成为临床上的新疗法。关于注意偏向训练的作用条件、机制将成为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 彭晓哲,周晓林.情绪信息与注意偏向[J].心理科学展,
2005,13(4):488-496.
[2] Ohman A, Flykt A, Esteves F. Emotion drives attention: detecting the snake in the grass[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 2001, 130(3):466.
[3] Dandeneau S D, Baldwin M W. The Inhibition Of Socially Rejecting Information Among People With High Versus Low Self-Esteem: The Role Of Attentional Bias And The Effects Of Bias Reduction Training[J].Journal of Social & Clinical Psychology,2004,23(4):584-603.
[4] 李海江,楊娟,贾磊等.不同自尊水平者的注意偏向[J].心理学报,2011,43(8):907-916.
[5] 丁道群,张湘一,李彬等.低自尊个体的注意偏向特征:呈现方位和刺激材料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22(2).
[6] Gyurak A, zlem Ayduk. Defensive Physiological Reactions to Rejection The Effect of Self-Esteem and Attentional Control on Startle Responses[J]. 2007,18(10):886-892.
[7] Paula A D,Campbell J D.Self-Esteem and Persistence in the Face of Failure[J].Journal of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2002, 83(3):71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