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典故所体现的英语语言文学艺术

2017-09-06 09:59朱璇璇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英语语言文学艺术圣经

摘 要:《圣经》最早成书时间约在公元前1500年,它不仅是一部宗教典籍,在西方社会中,它的影响力早已渗透在社会的各个阶层中。人们日常所接触的艺术、经济、文学、法律,乃至学术性比较强的哲学、政治、伦理、制度等都深受《圣经》的影响。

关键词:圣经 典故 英语语言 文学艺术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9-0018-02

本文根据《圣经》的历史来源开始探究,从多个角度讨论了《圣经》典故对英语语言文学艺术产生影响的原因,并从其中的语言模式、语言特点、寓言故事等多方面进行探讨《圣经》典故中所体现的英语语言文学艺术。

1 《圣经》的历史来源

《圣经》作为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宗教经典,是由摩西、大卫、所罗门、马太等人在不同时期传承、编撰的作品。《圣经》不仅是几代人的智慧的结晶,其中包含的由希伯来语写成《旧约》和希腊语写成《新约》更是西方文学史和语言史上一笔丰富的精神财富。最早的《圣经》出现在约公元前1500年,一直到最后成书,其间汇聚了40多位不同文化水平、不同身份地位、不同职业的君王、先知、祭司、牧人、医生等众多人的创造和智慧,而后一个个美妙的典故经过人们的口口相传集结成册[1]。

《圣经》中的典故反映了犹太民族的形成与发展,简单的故事和言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其中包含的英语语言文学艺术更是值得后人反复推敲,它不仅给许多的科学家、哲学家、思想家、艺术家打开了一扇扇思辨的大门,更是成为了全世界译制本、发行量最大的书籍,丰富了人们的艺术和生活,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

2 《圣经》中的语言模式、语言特点及寓言故事

2.1 《圣经》在英语语言文化艺术中的表现形式

《圣经》中的典故在英语语言文化中主要有几种表现形式:第一,直接引用《圣经》中的故事作为诗歌、戏剧、小说、话剧、音乐、绘画的题材。例如,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达·芬奇的杰作《最后的晚餐》,取材就来自《圣经》典故中耶稣和其弟子之间的故事;又如诗人约翰·弥尔顿的作品《失乐园》,灵感就来自于典故《旧约》中亚当与夏娃的故事;再如拜伦的话剧《该隐》取材就源于典故中的有关亚当的子孙的故事。第二,在英语语言文化文学创作过程中,借用《圣经》典故或是典故中的人物融入到作品的情景或是赋予到新的人物性格中。莎士比亚众多作品中都有《圣经》典故的引用,例如,《哈姆雷特》人类堕落的第三个方面就是“耶弗他献女”的典故,表现了亲情间的悲剧。典故中的语言直接被用作文学创作的题目或题材,例如著名作家海明威的作品《太阳也升起》的标题就摘自《旧约全书·传道书》第一章第五节内的一句话,原句是“日头出来,日头落下,急归所出之地。”《传道书》不少章节讲的是人生如梦的泡影,世间一切有而若无,实而若虚。海明威应用它,目的很明确,讲人生忙碌不堪,但到头来却是无所作为,一切都是虚无缥缈。第三,《圣经》典故的结构被后人作为文学创作中的模板,例如典故《旧约全书·出埃及记》中有三个部分:遭遇旱灾、迁出埃及、定居迦南,约

翰·斯坦贝尔的著作《愤怒的葡萄》中也大致分为:遭遇旱灾、迁徙、定居加州三个部分。

2.2 《圣经》典故中的语言特点

《圣经》典故中的语言时而鲜明时而生动活泼,在英语语言文化中,许多表达观点的词都引用于典故中,例如,“典故中所罗门的父亲——大卫开创了犹太王朝,并谋求建立一个从埃及边界直至幼发拉底河的帝国”。因此后人在取名“所罗门”时,就有象征“和平”的意思[3]。

3 《圣经》典故中所体现的英语语言文学艺术

3.1 来源于《圣经》典故中的英语专有名词

在英语语言文化中,许多的专有名词都是由《圣经》中的典故演变而来的,例如,西方语言中的“星期”就是以“七天”作为一个时间节点,这种说法是源于《圣经》中所记载的,上帝用六天时间创造了天地,在第七天的时候已经为人类的生存繁衍创造了足够充沛的条件,因此在这天休息。在西方国家,许多基督教徒都会在这天去教堂做礼拜。又如,西方最热闹的节日圣诞节,据《圣经》记载,这一天是耶稣诞生的日子,人们在这一天来用歌声赞美和感恩上帝,并准备圣诞树来迎接圣诞老人,祈求上帝的祝福和礼物。由此可见,如果没有《圣经》,西方国家许许多多的文化和节日也都不会存在了,《圣经》典故对英语语言文化的影响更是举足轻重。

3.2 来源于《圣经》典故中的英语抽象名词

《圣经》典故中有许多的专属名词如今也被英语语言用来当做比喻事物、情感的抽象名词,例如典故中的“伊甸园”是亚当和夏娃共同用心经营的幸福家园,一起居住的美满之地,在英语语言文化中,就常常用“伊甸园”来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是幸福的生活。又如典故中的“诺亚方舟”,就是一辆承载着希望,在上帝惩罚犯下错误的人类之前所创造的唯一的求生之舟,因此在英语语言文化中,常用“诺亚方舟”来表示在紧急情况中犹如救命稻草般的存在,有时候也将重要的人或事物比喻为“诺亚方舟”,以此表达自己在危机中化险为夷的心情。

3.3 来源于《圣经》典故中的英语生活用语

《圣经》典故传承了几个世纪,早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语言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英语语言文化中许许多多的日常用语也都来源于《圣经》典故。例如在典故中有提到传统的基督教有“禁食”的传统仪式,其表达为“fast”,而由于禁食不是一种持续性的行为,在某个时刻需要解除禁食,因此就出现了“breaking the fast”这一说法,而英语语言中就将其引申为“breakfast”,意为“早餐”,表示人们在夜晚长时间的休息之后的第一顿饭。除此之外,还有餐厅“Restaurant”的起源也与《圣经》有关,其中,rest出自《马太福音》十一章二十八节的“安息”(rest):“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

4 结语

《圣经》不仅是基督教的代表作品,也是西方文明发展的源泉,在西方文明与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推动着西方社会思想的进步,深刻影响了西方世界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圣经》中的典故更是丰富了英语语言文化的内涵,成为英语语言文化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圣经》典故中所包含的批评和赞扬往往都用巧妙的语言鲜活地表达出作者的观点和倾向,其生动的语言、简单的言语中所包含的深刻的意义更是值得被后人学习和推崇。

參考文献:

[1] 苏桃红.分析《圣经》典故对英语语言文学产生的影响[J].先锋文论,2014(14).

[2] 王凡.《圣经》典故对英语语言文学产生的影响论述[J].经营管理者,2015(19).

[3] 赵玲洁,赵彦荣.《圣经》在西方文化中的表现形式及影响[J].时代文学,2015(04).

作者简介:朱璇璇(1984.3-)女,汉族,福建省泉州市人,本科学历,助教,主要从事医学英语教学工作。

猜你喜欢
英语语言文学艺术圣经
Southern_Weekly_1951_2021_07_15_p38
《圣经》经文中国化
意见领袖们的“不老圣经”
东海人龙舞喜获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
《哈姆雷特》的《圣经》叙事原型考证
高职学生英语语言错误纠正的思考
论任务型英语语言教学法的优势
谈文学艺术在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宁夏文学艺术上的本土性特征
文学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