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菁
摘 要 校友资源是一个学校的生生不息的历史继承与未来发展的载体,越来越多的学校将校友资源的开发利用提高到学校发展战略的日程中。本文研究的是校友资源的发掘与整合过程中与母校建立合作伙伴关系,通过问卷法,访谈法等搜集信息论证提出的三个假设。希望通过证实分析为探索高校如何深化校友资源利用提出更多建议。
关键词 合作伙伴关系 校友资源 就业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07.005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Alumni Resourc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lationship Learning
HAN Ji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Yantai University, Yantai, Shandong 26400)
Abstract The alumni resource is the carrier of a school's historical inheritance and future development. More and more schools have raised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alumni resources to the agenda of school development strategy. This paper studies the excav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alumni resources. In the process, we establish cooperative partnership with alma mater, and collect three hypotheses through questionnaire, interview and so on. We hope to make more suggestions on how to deepen the utilization of alumni resources through the confirmation analysis.
Keywords partnership; alumni resources;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0 引言
充分利用校友资源,降低学校组织与校外组织之间的交易成本,加强校内外资源的互利互惠利益共享的多元团队,促进优秀智力资源的流动,为经济发展提供更高、更好、更快的服务与合作是高校提升品牌竞争力和培养高质量的人才途径。目前,高校特别是国家二本学校和众多学院都面临着投资不足、缺乏与社会衔接没有科研动力、实习基地建立困难重重、与地方共建缺乏项目突破口、低社会美誉度和知名度的困境。如何盘活高校,让高校真正走出“等项目”“靠政策”“要资金”的被动发展局面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谈到资源,一般想到的是资金、实物,却忽略最具战略性的人力资源——校友。然而,几十年来由于疏于对校友资源的管理和关注,校友资源及其随意而松散。校友之间多为自发的建立在人际关系基础之上的单纯情感沟通,而非有组织,有制度,有具体活动内容,可相互借鉴学习的团队。海内外校友遍布世界各地所处各行各业,在各自的工作領域内为社会做出贡献,他们心中时常挂念母校,希望得到来自母校最新的发展,看到母校校园的变化,得知老师的最新状况,希望和同学再度相聚,但是由于缺乏组织引导,离开学校后,关系网络流失严重,音信不通,彼此毫无关联,渐行渐远。究其原因,一方面,学校缺乏主动与校友之间构建情感与合作的桥梁,致使学校校友资源的“人脉”损失严重。另一方面校友也缺乏与母校建立链接的途径和组织者。离校之后的思念无以寄托,缺乏归属感和荣誉感。这些情况真的让人扼腕叹息。
本文力图使用关系学习的理论,讨论组织之间通过信息交换,分享信息和发展来自特定伙伴的关系记忆,获取双赢的重要途径。从双赢的思维角度再谈校友资源的利用和高校培养机制,通过实际意义的项目合作,将母校与校友之间的关系具体化为能够以精神满足和物质利益核算的几方面:加强信息交流满足情感需求、双方合作共同扩大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加强在科研开发和成果转化上的互惠与合作、培养认同共同价值观的新生劳动力。
1 理论框架、研究方法与研究样本
1.1 关系学习的概念
Heide和John强调关系学习是组织间相互合作和彼此信任确保提高组织的最终收益。Selnes和Sallis定义关系学习是企业与供应商和客户等伙伴间共同学习的联合活动,通过双方彼此间良好的合作关系,进而改变潜在关系的特别行为,增加彼此的利益。在陈勇和蔡宁对关系学习的定义为:关系学习能促进企业与用户、供应商等外部组织战略合作关系,及时获取外部资源和市场需求信息,快速应对市场和客户变化,促进技术创新的发展,包括信息分享、共同理解和关系记忆。
在本文中,关系学习特指在高校和校友之间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结为较为稳定的团体,团体成员内部及团体之间不断进行信息交换,通过共享信息,共建共荣加强彼此间往来与合作,扩大在校生知识和技能学习范围,完成理论与实操技能之间的转换,真正实现高等教育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目标。建立与校友之间的伙伴关系作为高校一项重要的战略性资产,已成为高校管理创新和寻求竞争优势的重要资源。
1.2 基于关系学习的研究假设
本文中我们对高校和校友之间的关系学习提出以下假设:
伙伴合作之间通过分享信息,了解彼此需求和各自具备的现有能力及可开发潜力,为进一步合作奠定基础。
假设Hl:信息分享对高校与校友之间合作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伙伴之间的共同理解作为合作的基础,可促进彼此合作中正确定位,愉快合作,共享利益、承担责任,有助于减少双方合作障碍和降低合作成本。
假设H2:共同理解对高校与校友之间合作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伙伴间沟通交流时,会依照过去长期所积累的关系记忆而采取最易为对方所接受的行为方式。关系记忆越熟悉,越能够提高信息分享和共同理解的效率和效果。
假设H3:关系记忆对高校与校友之间合作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1.3 研究方法与样本
本文使用信息分享、共同理解和关系记忆作为三个一级要素,分别对应的6个二级指标为:走访与非正式往来,加强情感链接、定期召开校友座谈会,交流彼此领域内的最新会议精神和数据分享;制定合作的战略、商讨解决合作中出现的困难和冲突;评估合作项目、扩大彼此在社会中良好形象及影响力。数据来自于网络调查问卷,合格389份,及25份访谈记录。数据采集基本客观,数据可靠能够保证信息取得的真实性。
2 合作型关系的因子分析和实证分析
文章首先针对合作伙伴关系学习维度进行研究,通过对所得389份数据中抽取的200个样本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然后对剩下的189个样本进行验证性分析,最后采用结构方程建模的方法研究合作伙伴关系学习对人才培养之间的作用关系。
2.1 探索性因子分析
分析步骤如下:(1)在对6个二级测试指标进行测试数据因子分析的结果KMO检验值为0.901,球体检验的显著性概率为0.000,说明数据非常适合做因子分析。(2)使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因子,按特征值大于l的方式抽取,旋转方法为最大方差法,信息分享的2个题项、共同理解的2个题项、关系记忆的2个题项都可分别归入同一因子。因子分析所有题项的标准差都大于l,三个因子的累计解释变异为 96.732%,每个题项的因素负荷量都大于0.5的载荷。说明关系学习的指标设置具备构建效度,通过了因子分析的效度检验。(3)在信度方面,本研究以Cronbachs 系数来进行检验,本检测分析结果中信息分享、共同理解和关系记忆的Cronbachs 系数均大于0.6。通常情况下系数在0.6以上可信度较高,表明我们所使用的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
2.2 关系学习的验证性分析
在探索性分析的基础上,接下来对样本进行了验证性研究。为此提出合作伙伴关系学习的第四个假设:
H4:高校与校友之间的关系学习是由信息分享、共同理解和关系记忆三个维度构成。
对关系学习的三维度的验证性研究,拟合检验结果 2/df ( df =30)=2.641(<3),RMSEA=0.089(<=0.1),RMR=0.042(<0.05),其他值均大于0.9,通过检验。参数估计结果中标准化路径系数都大于0.9,结论为:本次抽样所得数据完全支持对于关系学习三个维度设定的模型构思。并可由得出如图1所示关系结构。
2.3 高校与校友之间关系学习分析
在上述因子分析基础上,我们讨论学校与校友之间在校企双方共建科研发及实习基地、就业推荐渠道建立、互派讲师团、双方的合作滿意度四个方面的实证研究。根据拟合检验数据结果有力地验证了高校及校友之间关系学习模型对提升双方综合实力都有明显支持作用,学校恢复人脉,拓宽就业渠道,聘请优秀校友担任技术导师或者课外辅导员答疑解惑,借助校友社会资源建设多种实习基地;校友可以利用母校优越的科研条件节省开发成本,聘请跨学科专家顾问团,源源不断的优秀毕业生供给。在这个过程中,双方良好的多种形式的合作互利不但在具体合作项目上,更重要的是在情感上获得成就感和归属感,达到令彼此满意的初衷。
4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主要考察了校友与母校之间关系学习对双方综合竞争力培养的影响。研究表明,虽然一部分优秀毕业生慷慨为母校解囊,但是单纯靠“师生情谊”或“母校情结”而建立的感情维系并不能广泛促进和维持双方长久稳定的合作共荣关系,建立在互利互惠基础上的优势资源互补,及同舟共济的集体荣誉感是未来校友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此外,高满意度的伙伴关系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性资产,已成为组织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帮助突破彼此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天花板困境,是当代获得知识或资源成为组织间学习和知识创造关注的焦点。
参考文献
[1] DYER J H, SI NGH H. The Relational View: Cooperative Strategy and Sources of Inter-organizational Competitive Advantage [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8.23(October):660-679.
[2] SELNES F,SALLIS J.Promoting Relationship Learning[J].Journal of Marketing,2003.67(3):80-95.
[3] 陈勇,蔡宁.关系学习与企业技术创新的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工程学报,2011(4):222-226.
[4] 蒋青云.营销渠道理论的“学习范式”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