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慢性病管理模式对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

2017-09-06 21:48陈伟彭艳英马翠
上海预防医学 2017年8期
关键词:慢性病研究组血糖

陈伟+彭艳英+马翠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影响人类健康的最主要的疾病之一,不仅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还给患者、家属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1]。高血压和糖尿病是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主要病种,其管理模式主要包括建立健康档案、计算机分级管理和随访[2-3]。其中,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引起的代谢性疾病,胰岛素分泌、胰岛素作用或两者同时存在缺陷引起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水和电解质等代谢紊乱,高血糖为主要临床特征,糖尿病若不及时控制最终可引起多个器官严重并发症[4-6]。血糖达标是控制糖尿病及并发症的关键,可提高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水平,减轻患者家庭及社会的经济负担。罹患2型糖尿病患者往往有不良生活习惯,单纯用药物治疗很难控制病情。因此,建立完善的糖尿病慢性病管理模式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糖尿病慢性管理模式对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对防治糖尿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7-8]。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为了全面了解糖尿病患者的管理现状,选取朱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内2 0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2型糖尿病患者(诊断标准符合WHO 1999年的诊断标准);精神正常且能正常交流;愿意参加本次研究。排除标准:肿瘤患者和孕妇。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平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 000例。对照组中,男610例,女390例,年龄(51.7±19.7)岁。观察组中,男590例,女410例,年龄(52.6±19.1)岁。由经过培训的专业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调查和血糖相关指标检测,对照组患者不接受慢性病管理模式,研究组患者接受慢性病管理模式。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在性别[JP3](χ2=0.833,P=0.361)和年龄(t=1.190,P=0.610)一般临床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管理模式 对照组接受常规化的健康管理;研究组接受慢性病管理模式:① 健康教育。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知识讲解,可借助于网络工具,采用分组座谈会、宣传片、宣传资料等形式,让患者及家属了解糖尿病的基础知识、各项不利因素、注意事项、防治策略等。② 心理辅导。对患者及家属的情绪进行疏导,缓解他们心理压力和负担,积极面对治疗,树立信心。③ 生活指导。由家庭医生及其助理为糖尿病患者提供生活指导和免费咨询,正确指导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行为(包括饮食和运动等),帮助患者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利于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可预防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如视网膜病变、肾病、神经病变和大血管病变[9-10]。④ 随访。由家庭医师及其助理对患者进行随访,让患者享受舒适的健康服务,对部分未养成健康生活习惯,不愿意参加体育活动,饮食不合理的患者,以及身体超重/肥胖者重点进行健康指导。

1.2.2 评估指标 两组患者均于入组后1年用问卷调查方法评估其对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血糖控制情况和满意度。血糖控制情况:取患者外周血,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空腹血糖(FBG)和餐后2 h血糖(PBG)浓度,采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浓度。

1.3 統计学分析

采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9.0软件分析统计数据,计量资料的两组之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患者对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

接受慢性病管理模式后,研究组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糖尿病慢性病管理模式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能力。见表1。

2.2 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和满意度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接受糖尿病慢性病管理后, FBG、PBG和HbA1C的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分别为(9.03±1.03)mmoL/L、(11.28±1.08)mmoL/L和(7.61±0.51)%。患者满意度为75.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糖尿病慢性病管理模式可以很好地控制血糖浓度平均值,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见表2。

2.3 两组监测指标比较

接受糖尿病慢性病管理模式后,研究组患者的腰围和胆固醇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其他监测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3 讨论

糖尿病是除癌症和心血管疾病之外的第三大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终身性疾病,其并发症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目前已经受到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密切关注,其发生发展与患者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息息相关[11-12]。目前,亚洲是糖尿病罹患率最高的地区,糖尿病患者数量增长最快的是中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糖尿病防治方法包括知识教育、定期监测、饮食控制、运动和药物治疗等。掌握糖尿病的防治知识和技能,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参与正确有效的慢性病管理模式有助于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13]。近年来,我国医学研究领域越来越重视慢性疾病管理,但仍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大量的实践来解决。随着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进一步完善,糖尿病慢性病管理模式将越来越有效。

美国国家疾病管理协会(DMAA)规定,疾病管理是系统性地为慢性病人提供跟踪式干预以及管理,以期帮助他们改进健康情况,通过降低医疗费用,从而控制整个社会的医疗成本,提升人群的健康水平和指数的管理[14-15]。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要减轻患者病情和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糖尿病慢性病管理模式是最佳途径之一。糖尿病慢性病管理模式通过全面收集并掌握患者的身体状况资料,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通过电话随访、定期体检和改善生活行为等方式积极防止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一旦发现并发症及时治疗,防止病情恶化,减轻患者痛苦,延长生存期[16-17]。本调查通过观察2 000例糖尿病患者在不同管理模式下血糖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接受慢性病管理模式后,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 FBG、PBG和HbA1C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对管理过程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腰围和胆固醇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糖尿病慢性病管理模式可以明显提高患者对糖尿病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自我管理能力,有助于医务人员及时发现各种慢性并发症,能更好地控制患者病情发展,使患者不断增强改变行为的能力。既往研究也显示[18],在慢性病管理模式下,糖尿病组患者的HBAlc、FPG和2-hPG 指标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且其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照组患者。本研究结果与既往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糖尿病慢性病管理模式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WELLS K B,GOLDING J M,BURNAM M A.Affective,substance use,and anxiety disorders in persons with arthritis,diabetes,heart disease,high blood pressure,or chronic lung conditions[J].Gen Hosp Psychiatry 1989,11(1):320-327.

[2]KIM J Y,KANG H T,LEE H R,et al.Comparison of Lipid-Related Ratios for Prediction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Stage 3 or More in Korean Adults[J].J Korean Med Sci,2012,27(12):1524-1529.

[3]CRUICKSHANK J K,MBANYA J C,WILKS R,et al.Sick genes,sick individuals or sick populations with chronic disease? The emergence of diabetes and high blood pressure in African-origin populations[J].Int J Epidemiol 2001,30(1):111-117.

[4]LEBOVITZ H E.Diagnosis,classification,and pathogenesis of diabetes mellitus[J].J Clin Psychiatry,2001,62( S27):5-9,40-41.

[5]NAKAYAMA H.Pathogene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J].Rinsho Byori 1984,32(3):233-238.

[6]WHITEHOUSE FW.Classification and pathogenesis of the diabetes syndrome:a historical perspective[J].J Am Diet Assoc 1982,81(3):243-246.

[7]KANAZAWA Y,KAWAKAMI M,KAWANO M.New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by ADA and WHO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pathogenesis[J].Nihon Rinsho 1999,57(3):551-555.

[8]WAREHAM N J,ORAHILLY S.The changing classification and diagnosis of diabetes.New classification is based on pathogenesis,not insulin dependence[J].BMJ 1998,317(7155):359-360.

[9]PATIL P,MANDAL S,TOMAR S K,et al.Food protein-derived bioactive peptides in management of type 2 diabetes[J].Eur J Nutr,2015,54(6):863-880.

[10]VIVIAN E M,EJEBE I H.Identifying knowledge deficits of food insecure patients with diabetes[J].Curr Diabetes Rev 2014,10(6): 402-406.

[11]FREEMAN B J,LESLIE IJ.A complication of monitoring in diabetes[J].Br J Hosp Med 1995,54(3):470.

[12]KIKUOKA H,NAKAI K,NANJO K.Complication in diabetes with heavy inherited tendency[J].Nihon Rinsho 1991,49( Suppl):548-552.

[13]DE ALVA M,JERVELLl J.Self monitoring of glucose by people with diabetes.Self monitoring improves quality of life and prognosis of people with diabetes[J].BMJ 1997,315(7101):184-185.

[14]LITWAK L,GOH SY,HUSSEIN Z,et al.Prevalence of diabetes complications in people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baselin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multinational A1chieve study[J].Diabetol Metab Syndr 2013,5(1):57.

[15]SPRINGER S C,SILVERSTEIN J,COPELAND K,et al. Management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J].Pediatrics,2013,131(2):648-664.

[16]BUTTFIELD I,BUTTFIELD B,MOORHEAD R,et al.The role of the GP in the management of chronic disease. Diabetes as a model[J].Aust Fam Physician 1990,19(8):1187-1189,1193-1186,1199.

[17]STECSENYI J,ROSEMANN T,JOOS S,et al.German diabetes disease management programs are appropriate for restructuring care according to the chronic care model:an evaluation with the patient assessment of chronic illness care instrument[J].Diabetes Care 2008,31(6):1150-1154.

[18]王海英.醫院2型糖尿病慢性病管理模式及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26):138-140.

(收稿日期:2017-03-06)

猜你喜欢
慢性病研究组血糖
慢性病管理对预防高血压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评价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减肥好难!餐后血糖大幅下降更易饿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期中考试模拟试题
糖友:记得做好血糖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