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亲
随着社会发展与变迁,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各种慢性疾病悄然成为威胁健康的主要隐患,2型糖尿病就是代表性慢性病之一。2型糖尿病是一种心身疾病,其发生发展及转归,不仅与生物学因素相关,社会心理因素、行为方式的作用也逐渐被验证并应用于防治。有研究表明,睡眠障碍或睡眠质量差对血糖调节会产生负面影响,引起糖耐量减低和胰岛素敏感性下降[1],从而诱发2型糖尿病。睡眠障碍不仅是一种睡眠生理紊乱过程,同时还是一种心理紊乱过程[2]。有研究证实,不良行为模式和睡眠卫生在睡眠障碍发生和发展上具有重要作用[3]。糖尿病患者的异常睡眠可使体重增加、胰岛素抵抗加重,从而加速糖尿病发展[4]。而糖尿病伴随的身体不适症状、心理社会因素、血糖水平波动和多个器官受损,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递质,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从而诱发加重睡眠障碍[5]。以往对睡眠障碍主要采用药物治疗,但催眠药物的耐受性、依赖性和宿醉等不良反应严重制约了干预效果和依从性。本研究探索合理情绪疗法对糖尿病群体睡眠障碍干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上海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选取门诊口服降糖药物的2型糖尿病合并睡眠障碍患者,对其进行知情同意告知后有80例实际纳入调查。在对纳入患者基线测评后,采用简单随机方法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糖尿病纳入标准:符合WHO 1999年公布的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病程1年及以上,小学以上文化程度,能很好地配合心理检测和心理指导,知情同意,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严重低血糖昏迷史,无躯体其他系统的严重疾病史。睡眠障碍纳入标准:符合“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临床描述与诊断要点”中对于睡眠障碍的诊断标准,主诉是入睡困难或是难以维持睡眠或是睡眠质量差,睡眠紊乱每周至少发生3次并持续1个月以上,日夜专注于失眠而过分担心失眠的后果,睡眠量质的不满意引起明显苦恼或影响社会及职业功能,无严重躯体疾病和精神疾病。
1.2 方法
合理情绪疗法是一种认知心理治疗方法,其由艾利斯创立于1962年[6]。此疗法认为激发事件、信念系统、情绪反应三者之间存在特定的作用关系[7],个体的情绪行为反应并非简单的由激发事件所引发,情绪行为真正的来源是个体的信念系统对于激发事件的理解与解释[8]。具有情绪行为困扰的个体,其信念系统中大多存在“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判断”、“糟糕至极(灾难化)”等非理性成分[9]。干预者首先协助当事人辨别、认知自身非理性信念,而后以质疑智辩的方式挑战自身的非理性信念,再促使当事人采用相对合理、理性的信念替代原先僵化、非理性的信念,最终达到缓解个体心理困扰的目的[10]。
本研究对干预组40例患者在常规糖尿病诊治同时进行每周1次,1次1 h,平均为期3~4个月的个体心理认知(合理情绪疗法)干预。干预过程主要包括4个阶段,第1阶段通过自我陈述,咨询师分析,充分发掘引发个体主要负性情绪的1~2个非合理信念(3~4次咨询时间);第2阶段通过对合理情绪疗法及合理信念的理解学习来探索适合于个体自身的合理信念(2~3次咨询时间);第3阶段个体通过不断训练逐步将学习获得的合理信念替换原先引起负性情绪的非合理信念(8~10次咨询时间);第4阶段总结运用合理情绪疗法的经验,逐步将此方法运用于生活中引起其他负性情绪的非理性信念(3~4次咨询时间)。对照组40例则在常规糖尿病诊治同时进行普通健康宣教。心理认知干预前后测量两组患者睡眠心理认知、血糖控制情况,评估研究干预效果。
1.3 评价标准
1.3.1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 PSQI由匹茨堡大学医学中心精神科睡眠和生物节律研究中心睡眠专家Buysse等人于1993年编制[11]。量表由9个自评和5个他评条目组成,其中18个条目组成7个因子,每個因子按0~3分计分,累积各因子成分得分即是PSQI总分,得分越高睡眠质量越差[12]。刘贤臣在国内对量表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此量表在我国运用具有较好的信度与效度。本量表常被用于睡眠障碍和精神病患者的睡眠质量评估与疗效观察。
1.3.2 睡眠个人信念和态度量表(Beliefs and Attitudes about Sleep Scale,DBAS) 1993年Morin等[13]提出了睡眠信念和态度的概念,同时公开发布了DBAS。量表中共有30项条目,其又可分为5个观察因子:① 非理性睡眠期望——(第1、3、13项,共3个条目,睡眠期望);② 错误改善睡眠方法的信念(第2、6、7、9、11、26、27项,共7个条目,错误信念);③ 对失眠引发后果夸大或错误归因(第4、5、10、12、15、18、21、29、30项,共9个条目,后果归因);④ 睡眠控制和预测能力被削弱感(第8、16、17、19、20、22、23、25、28项,共9个条目,控制预测);⑤ 对引发失眠的原因的误解(第14、24项,共2个条目,原因误解)。除第23项反向计分其余均正向计分[14]。得分越低,错误的睡眠信念程度越重[15]。
1.3.3 血液生化检查 对入组患者检测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餐后2 h血糖浓度、糖化血红蛋白值。
1.4 统计学分析
汇总两组组分别在干预前、干预后的量表数据,录入Excel后使用SPSS 16.0软件进行两单独样本t检验分析,部分方差不齐的单项采用近似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心理认知干预前两组人群在PSQI、DBAS量表各个因子中,在各项血液生化指标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合理情绪疗法干预之后,两组人群在PSQI的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睡眠持续、睡眠紊乱、白天功能紊乱、总分因子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得分均值低于对照组;在DBAS的各个因子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得分均值高于对照组;在血生化检查的空腹血糖指标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血糖值低于对照组,而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合理情绪疗法干预前后,干预组自身对照分析显示,除PSQI量表的使用睡眠药物、血生化检查的糖化血红蛋白无显著差异外,其他各评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PSQI量表中的各因子得分均值干预后低于干预前,在DBAS量表中的各个因子得分均值干预后高于干预前,血生化检验指标干预后低于干预前。见表4。
3 讨论
合理情绪疗法能够使老年糖尿病伴发睡眠障碍患者对于良好睡眠的理解与信念趋于理性。 DBAS量表研究的结果表明,合理情绪疗法作为心理认知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找到干预对象对于自身睡眠问题的各类不合理信念,而后通过质疑智辩的认知治疗使干预对象原本牢固的非理性信念产生动摇,最后以相对合理的信念替代原先趋于极端化、僵化的睡眠评价信念。所以在干预后心理治疗组无论是与对照组还是自身的比较中,关于睡眠信念与态度量表的各个方面均产生了明显积极变化。
合理情绪疗法能够改善老年糖尿病伴发睡眠障碍患者实际睡眠质量。当个体对于自身睡眠状况的理解与信念趋于合理之后,个体对于自身睡眠的控制与感受评价也会逐步趋于令人满意,其更能接受由于年龄增加而导致的生理性睡眠时间减少现象,这样个体获得令其主观评价满意的睡眠结果可能性大增,而对于失眠的恐惧焦虑情绪则逐步减少,处于放松状态下的患者其睡眠质量的提高显而易见,睡眠质量提升后又进一步增加患者重获优质睡眠的信心,这样的良性循环最终让心理认知治疗产生改善患者实际睡眠的效果。虽然心理认知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睡眠,但这并不排斥助眠药物同样也能积极改善患者睡眠,同时睡眠习惯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有所变化,所以在睡眠药物以及睡眠习惯因子上心理干预并未产生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的改变,但在患者自身对照比较中上述两个领域也产生了一定积极变化。
合理情绪疗法的干预对于老年糖尿病伴发睡眠障碍患者的血糖控制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心理认知治疗在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之后,患者的血糖控制也出现了积极变化,尤其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已经较对照组明显的降低,餐后2 h血糖浓度与自身对照有明显的降低,但由于糖化血红蛋白体现的是患者长期血糖控制的水平,所以在3~4个月的心理干预后其并未表现出积极变化。可见进一步的长期调查研究将更有利于全面评估心理治疗对于老年糖尿病
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
参考文献
[1]HAYASHINO Y,FUKUHARA S,SUZUKAMO Y,et al.Relation between sleep quality and quantity,quality of life,and risk of developing diabetes in healthy workers in Japan:the High-risk and population strategy for occupational health promotion (HIPOP-OHP) study[J].BMC Public Health,2007,7:129.
[2]BECK A A,JESSOP C A.An experimental evaluation of sleep restriction to treat chronic insomnia and reduce hypnotic use[J].Sleep Res,1996,20(4):323-325.
[3]LACKS P,ROTERT M.Knowledge and practice of sleep hygiene techniques in insomniacs and good sleepers[J].Behav Res Ther,1986,24(3):365-368.
[4]SPIEGEL K,LEPROULT R,VAN CAUTER E.Impact of sleep debt on metabolic and endocrine function[J].Lancet,1999,354(9188):1435-1439.
[5]VGONTZAS A N,BIXLER E O,LIN H M,et al.Chronic insomnia is associated with nyctohemeral activation of the 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axis: clinical implications[J].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01,86(8):3787-3794.
[6]曾銀慧,肖蕾,朱伟.理性情绪治疗在心理咨询中的运用[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0,16(2):32-33.
[7]赵秀娟.合理情绪疗法在大学生心理咨询中的运用[J].法制与社会,2009(11):296-298.
[8]刘哲.理性情绪疗法对失恋大专生的团体干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8.
[9]安琪.理性情绪疗法改善高中生考试焦虑的个案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15:13-14.
[10]刘哲.理性情绪疗法对失恋大专生的团体干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8-10.
[11]王芳.不同养生功法对2型糖尿病伴失眠患者抑郁、焦虑和睡眠质量的影响[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2008:60-61.
[12]中国行为医学科学编辑委员会.行为医学量表手册[M].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292-294.
[13]MORIN C M,VALLIRES A,IVERS H.Dysfunctional beliefs and attitudes about sleep (DBAS):validation of a brief version (DBAS-16)[J].Sleep, 2007,30(11):1547-1554.
[14]符士翔.简式睡眠信念和态度量表信效度研究及其初步应用[D].南京: 南京医科大学,2014:7-9.
[15]敬攀,唐闻捷,郑天生,等.睡眠个人信念与态度的调查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1):118-120.
(收稿日期:2017-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