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像孙正义一样“提前布局”中国

2017-09-06 20:35陈言
瞭望东方周刊 2017年33期
关键词:电解液孙正义软银

陈言

软银在中国的成功故事,在日本企业产生了一种“标杆效应”

由于前面数十年经济发展的积累,不少日本企业这些年手头相当宽裕——日本中央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日本企业手中目前保有的现金约为375万亿日元(约合3.7万亿美元)。

这些钱,日本企业投向了哪里?

可以肯定的是,投在日本国内的并不多,原因是日本老龄化现象严重,市场不断萎缩,增值空间有限。所以,日本企业现在是对外投资大户——官方的统计数字是,最近几年,日本企业每年对外投资总额都在10万亿日元(约合1000亿美元)上下。

相比之下,“西向”投资——对西方国家的投资——成功的案例似乎并不太多。今年爆出的日本邮政公司对澳大利亚物流公司的投资,投出去了6200亿日元,两年后的現在已经损失了4000亿日元。

而“东向投资”——对中国的投资——则普遍获得了比较好的收益。其中特别被津津乐道的,则是孙正义对阿里巴巴的投资。

孙正义的软银是阿里巴巴最早的投资者之一,到2016年6月,软银在阿里巴巴持有的股权份额为32%。之后为了并购英国半导体设计公司ARM,孙正义套现了5%的阿里巴巴股份,目前仍然是持有27%股权的大股东。

简单计算一下,卖出5%的阿里巴巴股份,孙正义筹到了1万亿日元(约100亿美元),那么剩下的27%的股份至少还有500亿美元的估值。而2000年,软银一共不过投给阿里巴巴2000万美元。17年的工夫,2000万美元变成了600亿美元,投入产出比为1:3000,这样的惊人回报率恐怕在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都难以实现。

此前,软银还在中国投资过盛大等其他成功的互联网企业,同样实现了高回报。软银在中国的成功故事,在日本企业产生了一种“标杆效应”,让更多日本企业在中日关系低迷的大背景下,对于投资中国产生了更大的信心。

越来越多的电池原料、水处理、土壤处理和养老护理行业的日本企业,意识到中国才是他们未来的最大市场,纷纷来中国寻找机会。

比如日本某化学公司是全球蓄电池电解液的重要提供商,他们不久在江苏靠近上海的一个三线城市建了一座电解液工厂。公司总经理告诉我,中国电动汽车市场前景不可估量,而电动汽车中最关键的部分就是电池,所以中国市场“一定大有可为”。建厂的时候,他们特别申请了足够放下两套生产线的土地面积,以便随时扩大生产。

此外,四分之一的日本人口在65岁以上,是个养老护理产业大国。未来一些年,日益老龄化的中国也将迎来养老和护理需求的“爆发”。像软银一样提前布局中国,成为日本不少养老企业正在努力下好的“一盘大棋”。

(资深媒体人、日本问题专家)

猜你喜欢
电解液孙正义软银
软银出售20亿美元Uber股份
孙正义:和死神赛跑的软银“帝王”
新型高电压电解液用于锂电池的研究进展
6分钟豪掷2000万美元背后的真相
电解金属锰生产中电解液除杂工艺的优化
软银估计阿里巴巴IPO带来46亿美元收益
蓄电池常见故障的检查
农机蓄电池防冻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