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信息技术手段在研究性学习课程中的使用

2017-09-05 17:48万银萍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5期
关键词:研究性课题多媒体教学

万银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的不断普及,电脑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学校教学中的使用越来越普遍。除了一些偏远的山区学校外,多媒体教学大有替代粉笔和黑板擦的趋势。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但是如果过度依赖多媒体教学和电脑,在教学中则会起到相反的作用。比如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中。

研究性学习是一门实践要求极强的学科,它要求学生在选定所要研究的问题后,像科学家那样运用科学探究手段去获取所要的信息,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得出结论。从选题到最后結题,一项高质量的课题研究过程,学生是在不停的奔波劳累的。但是在互联网及电脑普及后,学生的劳动量大大下降,互联网的便利性被学生在课题研究中发挥到了极致。一个课题的研究,往往全程只用一个文献研究法就给解决掉了。不管需要什么资料,上网一搜就完事。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合理有效的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如何引导学生合理的使用互联网为课题研究服务,为学习服务,是急需我们老师思考的问题。

多媒体教学在研究性学习课程中的确有其优越性,比如:1.它能将较大容量的信息在一节课内传递给学生。2.在选题及其它阶段可以方便的对繁多的学生课题及信息进行管理。3.方便信息的收集整理。4.能方便大量的使用视频和图片,对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极其便利。尽管它有这么多优点,但是鉴于它的弊端,我觉得我们学科教师在教学中还是需要注意如下一些方面,尽可能的发挥信息技术手段教学的优点,避免它的缺点,让它更加有效的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一、合理控制课件的信息量

在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时,要特别注意控制呈现的教学内容的信息量。明确课堂容量的大小取决于学生的接受、理解程度,多媒体课件只是我们传递信息的媒介,提高我们传递信息的效率和可能性,信息传递的多少还得依据实际情况而定。所以,我们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安排好课件所呈现的教学内容。

二、“形式”服务于“内容”

教师在设计课件时,设计必须有度。应该意识到该课件是要讲述某一部分教学内容,它的一切形式都要服务于教学内容。不能一味追求“新”、“奇”。课件在设计上要讲究科学性和实用性,应简明扼要,表述清楚;图文搭配合理;字号要协调,整体色调要和谐;声像的使用要慎重。

三、突出教学重点、难点

多媒体教学课件仅仅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和方法。不是教师追求的终极教学效果。所以,如果一个教师教学课件做得水平再高,如果不在教学上下功夫,那么对教学也难以起真正的支持和协助作用。教师在制作课件时要把主要精力用在重点、难点的突破上,而不需要将每节课都做成多媒体课件。教学是一个严肃、严谨的过程,每门学科都有其自身的逻辑规定性和特点。我们必须明白这一点。

四、认清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

多媒体课件不可能取代教师。它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工具,是用来辅助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根据学生的反应.适当、及时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

五、加强教法的研究创新

教师在利用已有的多媒体课件资源的时候要依据自己的课堂需要重新整合课件内容,形成新的能够满足自己教学需要的多媒体课件。同时,还要加强对教法的研究,尝试将多媒体课件与实验教学等各种教学方式相结合,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能力。

六、加强学法指导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进行教法的研究,还要加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以后,教师要持续跟踪了解学生的课题研究状况,在研究的每一个阶段结束后就及时有效的对学生加以指导。并且在每一阶段结束后,及时组织学生开展交流汇报活动,让大家互相交流研究心得及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将其注意力从电脑中拉出来,进行探究式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在教学中用好信息技术手段,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既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怎样提高使用效果,让其更好的为我们的教学服务,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断的进行尝试、研究和总结。endprint

猜你喜欢
研究性课题多媒体教学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多媒体教学在语文课堂的有效应用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
多媒体教学为高中语文课堂插翅添翼
如何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