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客教育中“创”与“造”的辨析

2017-09-05 15:10黄柳君陈泯伊黄瑜玲
未来英才 2017年11期
关键词:创客学者内涵

黄柳君+陈泯伊+黄瑜玲

摘要:创客教育已成为新时期中小学教育改革与创新的重要标签之一。在创客教育的开展中,不同研究者对创客教育中创造的内涵关注重点有所不同,可分为强调从无到有的“创”和强调模仿制作的“造”两类,本文将分别辨析阐述两方观点,以期对创客教育发展方向进行反思。

关键字:创客教育;创造;创新人才

教育部在《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探索新技术手段在教学过程中的日常运用,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推进众创空间建设,探索创客教育、STEM教育等新的教育模式。创客教育已成为新时期教育改革与创新的重要标签之一,许多中小学纷纷开展创客教育的相关课程。

创客课程的相关理论和指导文件尚不完善,国内中小学开展过程中,针对创客教育中创造的内涵,不同的研究者关注的重点也有所不同,本文将从强调从无到有的“创”和强调模仿制作的“造”两方观点进行辨析。

一、创客教育中“创”与“造”的内涵

1、创客与创客教育。(1)创客的内涵。创客源自英语单词“Maker",原意是指“制造者”。现在指代利用网络、3D打印以及其他新兴科技,把创意转换成现实,勇于创新的一群人[1]。(2)创客教育的内涵。在“技术创新是社会进步的驱动力”背景下,创客的概念快速引入教育,出现了创客教育。2016年2月召开的创客教育专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与会专家对现阶段“创客教育的定义”达成共识:“创客教育是创客文化与教育的结合,基于学生兴趣,以项目学习的方式,使用数字化工具,倡导造物,鼓励分享,培养跨学科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一种素质教育”。

2、“创”与“造”。创客教育鼓励学生在动手创造的过程中习得知识与技能,在创意设计、动手创作的过程中一步步实现自己的创意[2]。创客教育把“基于创造的学习”或“在创造中学习”看作学生真正需要的学习方式。这是马丁尼兹和斯塔哲定义创客内涵的基本出发点与核心内容。

《现代汉语词典》中“创造”一词有三种解释:一是发明,制造前所未有的事物;二是制造,建造;三是创作,如撰写文章或创作文艺作品。

创客教育是基于学生的创造,但不同研究者对其中“创造”内涵的关注点却有所差别。学者谢作如在《创客教育的DNA》一文中将“创”强调为学生在创客教育中能实现的作品是从无到有的,将“造”强调为学生在创客教育中实现的作品主要通过模仿制作。

二、创客教育中关注“创”

1、创客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创新人才。以祝智庭等人为代表的我国学者关于创客教育的内涵的表述,强调“创客教育继承了创新教育的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目标”。杨现民等学者也强调创客教育是“以培养各类创新人才为目的的新兴教育模式”。国内学者将创客教育定义为创新教育,其目标是培养创新人才。何克抗指出,此处的创新是指能为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创造出价值的、前所未有的精神产品或物质产品。

创客教育所要培养的正是创新人才,创新人才不同于西方学者所提的创客人才。创新人才满足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三方面的要求。而西方学者提出创客教育,是要把青年培养成能利用各种技术手段与方法转化成实体作品的创客,只是大致相当于其中的第三种素质——创新能力。

2、创新的动力问题尚未解决。被誉为“中国创客文化之父”的李大维指出,国内创客运动没有向学校提供形成系统的课程,创客空间只是提供松散组织的工作坊,看起来很像原来已经成体系的STEAM教育和“做中学”。目前国内创客教育开展中没有完全发挥主流、正确创新意识的统帅与引领作用, “为什么要创新”和“为谁创新”即創新的动力问题并没有解决。学者何克抗表示,很遗憾培养创新人才的认识,目前尚未能普及到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广大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教师)当中。

三、创客教育中关注“造”

1、“造”才是大众化的。“创”是精英化的,而“造”是大众化的。谢作如、吴俊杰等学者兼一线教师大力提倡普适性的创客教育。中小学科研创新活动在国内其实是一直得到重视的。如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从1982年开始举办,但人人创新的理念一直没有实现。其根源可能就在于“发明”“创造”的门槛较高,一直提倡从无到有的“创”,并不鼓励模仿制作。只有关注“造”的创客教育,才是可以复制和普及的大众教育。

2、重要是教如何起步。被称为“创客教父”的戴尔·多尔蒂多次强调,创客教育最重要的是教他们如何起步。清华大学高云峰教授提出,将“Maker”翻译为“创客”并不确切,英文描述的是起点,中文描述的则是终点。

创客教育活动中,学生很快学会了机器人的组装和简单的编程控制,但几年后的作品基本还是这样。基础知识欠缺且片面强调创新,容易使得创客教育变成学校秀场。创客教育是经验学习,主要是传授如何做某件事情的经验,而不是书本上那些用来固化的知识。要鼓励孩子自己去学、与他人合作,最重要的是教他们如何起步,在制造的中学习,让他们能做出越来越复杂的发明创造。

四、创客教育中“创”与“造”的反思

1、包含对创客本质的思考。创客是否必须创造出物化的产品吗?创客内涵中“运用各种技术手段与方法把创意转化为实体产品”,其中的“实体产品”笔者认为应该是可以包含“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对应的创客也可以有很多种类别。“精神产品”的制造通过对应的技术手段的帮助,创造的效率会高一些。创客工作者可以是工程师,也可以是作家、艺术家等。创客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不仅仅适用于自然学科,也不只是一门课程,而是一系列课程的整合。创客、创客产品、创客教育都可以是一个更开放包容的概念。

2、立足于“造”,追求“创”。关注在“造”中学习基础的经验和知识,降低创造的门槛,提升学生学习的收获感和后进力,有利于大众化的普及。但不等于可以忽视“创”,“创”是追求的最终目标。关注学生创新动力问题的同时,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在“造”的过程更为自然地实现。

创新、创造、平等、多元、尊重、协作的创客文化,是创客教育的基础。创客教育尚在起步阶段,相关的困惑和争论随实践的深入慢慢出现,需要更多的研究者和一线教师长期探索,让创客教育持续发展,发挥其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 本报记者 李凌 实习生 王颉. “创客”:柔软地改变教育[N]. 中国教育报,2014-09-23(005).

[2] 高金丽. 创客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客学者内涵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学者介绍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让路人都可以坐下来当创客
创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