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味19年:从一粒种子到一片森林

2017-09-05 06:39程少堂
中国教师 2017年16期
关键词:教研员教学法理论

19年前,已过不惑之年的我决定让自己的人生来一次最后的拼搏,于是放下大学教授职位,只身来到深圳参加面向全国的招聘教研员的考试,最终以第一名的成绩“下嫁”到深圳市教研室工作。这时,我是知道自己会做出一点事业来的,但对自己今天在学术的地位和影响,却是当年完全没有想到的。

2007年3月,《教育文摘周报》用头版整版篇幅发表了《程少堂: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一文,深度报道语文味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同年,作为华南地区唯一代表入选教育部语文出版社“名师讲语文”丛书。2009年,被《基础教育课程》杂志和《中国教师报》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100位教育家”之一。同年,入选四川师范大学开设的选修课《中国当代十大名师研究》,标志着语文味确已成为大学教科书级别的成果。2015年,由我主编的近80万字的《语文味教学法》出版,是我国语文教育史上第一部表现性教学法的专著。2014—2016年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中语文教与学》《初中语文教与学》《小学语文教与学》连续三次重点推出“程少堂之教改探索”或“语文味教学法”专题,让语文味教学思想在高位平台上向全国密集强力辐射。近10余年,我和语文味逐渐成为高校硕士学位论文的热门选题,出现了数十篇相关学位论文,以《荒原中的舞者—程少堂语文教育思想研究》(张岩,东北师范大学)为最,并于2013年出版,成为我国首部系统研究在职语文教师教育思想的学术专著。自此,我的学术人生从“读书—教书—写书”转变为“被别人写成书”。

客观地说,语文味已从十数年前的一个新名词演变成一门新的学问,事实上已成为21世纪初叶中国语文教学研究领域的显学之一。语文味教学理论,语文味教学流派,已然以恢宏的气势崛起于南海之滨,崛起于中国语文界。

一、立志:让父母亲的名字不要像祖先的名讳一样很快湮没

我从小比较敏感,懂事也比较早。我的祖父在父母成家前几年就中年早逝,那时离我的出生还有12年之遥。我的祖母去世时,我还不满16个月,小时候并不知道祖父、祖母的名字。1980年代中期,老家重修族谱,我才从家谱上知道祖父的名讳,而祖母在家谱上只有姓而无名。

我自幼家境贫寒,父母不仅受外人欺侮,也被至亲看不起,姐弟五人,上有一个没读过书的姐姐,兄弟四人中我是老大。特殊的童年经历,锻造了我特殊的性格,很早就沉重而清楚地意识到,这个家族要被人看得起,要翻身,必须先从自己这杀开一条血路,打开一个缺口。事实上,兄弟四人中,只有我具备这样的经历底座、担当意识与意志品质。同时也认识到,在立德、立功、立言等“三不朽”中,自己只能依靠立言,才能让自己的名字留传下去,才能让父母的名字不像祖先名讳一样被很快湮没。

于是,我从1977年开始连续参加三年高考,而且一定要报考本科。1983年,在我大学毕业工作7年后,在外语极差的情况下报考研究生而不能正常录取,只因导师在招生会议上怒拍桌子,公开声明“程少堂这个学生不招进来,我一个也不招”,最终才被“破格”特招进入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系读全日制研究生。1999年,我离开大学,来到深圳做了一个小小的教研员,也正是在评课中偶然又带有必然地提出语文味教育理念,才诞生了语文味教学理论和语文味教学流派。

二、专注:激情浇铸学术江山 ,执着写意志业人生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人的一生只能做好一件事,且这一件事非高度专注不能做好。专注,就是心无旁骛,就是激情

浇铸。

五六年前,我应邀参加深圳一个名师工作室的揭牌仪式。进校门时,市教育局一领导客气地跟我说:“‘超级教研员来了。”我自认不是什么“超级”教研员,但和一般教研员的确不大一样。

我具有坚忍不拔的顽强毅力,在接近20年的漫长的语文味研究过程中,充满激情,心无旁骛,用执着、专注与激情终于浇灌出语文味这个艳丽的花朵。我以语文味研究為志业,以努力走进中国语文教育学术史的高远志向与战略定力,拒绝一切诱惑,是年龄相仿的同事中唯一不炒股、不炒房之人。

离开珠海16年后,我应珠海市教育局之邀,给该市高中语文教师做题为《十年语文味 不羡万户侯》的演讲。演讲后有老师撰文,用“至情至性的思想者”“激情演讲”“思想清风”“生命活力”“大师风采”“深受感染”“莫名感动”等字眼表达内心感受。还有老师撰文说:“他的话中贯注着烈火一样的热忱,眼中带着孩童一样的纯真。他敢笑,也敢哭。说话时声震屋梁,气满神足,让整个礼堂充溢着生命的激情。”

实事求是地说,对多几座金山、银山,我偶尔也怀向往之情。但求仁得仁,来深圳19年的漫长而艰辛的奋斗和拼搏,已然结出累累硕果。而今回头一顾百媚生,激荡在我内心深处的,是无限的慰藉与无比的自豪:“是的,你有金山银山,但我有一座语文的江山!”

三、笃行:做一个实践型的理论家或理论型的实干家

有价值、有生命力的理论来自实践。众所周知,本应最受学生欢迎的语文教学,实际上在很多的时候最不受欢迎,许多语文教师存在严重的职业怠倦感,厌学与厌教之间形成强烈的恶性循环。语文味正是为试图解决这一问题而来。

我和一般教研员不大一样的另一体现是,习惯于把工作当学问来研究,把做“实践型的理论家”或“理论型的实干家”当成工作的最高目标。故此,我不搞从书本到书本的纯学术研究,而是理论与实践相濡并进,双翼翱翔,立志做“顶天”又“立地”的学问。所谓“顶天”,是理论上有突破性创新,力争做到本领域的国内一流;所谓“立地”,是接地气,联系实际,解决现实问题。对教研员来说,是敢讲、能讲公开课,并以此影响一线教师。但我并不是先“顶天”再“立地”,而是先大胆实践讲公开课,从中发掘个性化的理论资源。语文味之“道”,是这样在实践与理论的共生互动中相濡、调整、丰富,捆绑提升。可以说,语文味理论的气质先锋时尚,灵魂老派古典,学术路径与格物致知(贵“我”)、即器求道、知行结合、道器纵横的中国传统学问方法一脉相承。

基于此,2002年我主讲了语文味的发轫之作《用另一种眼光读孙犁:从〈荷花淀〉看中国文化》。该课在中国语文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在教育部组编的多部新课程培训教材中将该课实录作为代表性课例放在首篇。著名语文教育研究专家王荣生教授在其主编的《走进课堂—高中语文(必修)新课程课例评析》一书中高度评价道:程少堂的“《荷花淀》课例教学是别开生面的,给我们带来的冲击力量是巨大的,对教学改革的突破不再是一般的教学方式的变革,而是‘教学内容的创生”。后来,学界有人将《荷花淀》一课的特色作为语文味的教学特色,并命名为“文化语文”。由此,我开始在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中有意识地强化“文化语文”特色。

可见,是先有了《荷花淀》教学实践的巨大成功,才有了我后来对语文味内涵的深度阐释和不断丰富。换言之,是先“立地”,才“顶天”。《荷花淀》之于语文味,有点儿类似马克思的《资本论》中“商品”、动物学中“细胞”等概念,全息或含蕴着语文味思想发展壮大过程中的所有重要元素的萌芽。后来,我开始思考如何将渗透生命体验为核心的语文味教学思想进一步具体化。受中国美术史文人画概念的启发,我提出了中国语文教育理论发展史上破天荒的文人语文教学观。

为便于一线教师学习、掌握语文味教学,我耗费五年时间探索语文味教学模式。2007年,我的大型公开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再获成功,好评如潮。以此课为标志,语文味教学法之“一语三文”教学模式基本成熟。随后,运用该模式,我在全国各地成功主讲了一系列公开课,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以后经过多年研究,2014年我撰写了《建构一种新的教学法:语文味教学法》一文,发表于《中学语文教学》,随即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中语文教与学》全文转载。至此,一种新的教学语言—语文味教学法,正式诞生。

《周易》有句影响了整个中国思想史的名言:“一阴一阳之谓道。”语文味之“道”,表现在它本身包含的阴阳两个方面的相互作用与转化。具体地说,是由文人语文教学观(理论)之阴与语文味教学法(实践)之阳两个方面构成的对立统一的双向发展运动,推动语文味思想不断向前发展。“语文味—人文语文—语文味教学法”这三个概念,不仅成为语文味探索之路上的三座里程碑,也是语文味思想体系的基本骨架。这一体系衍生或渗透了生命体验、教学主题、价值推送、代表课等一系列新概念。这些概念间有着深刻的逻辑关联,可以彼此互释。

四、结晶:创立一种新的教学语言—语文味教学法

我基本上不参加学术界关于“语文是什么”的讨论。对于语文,我自有我的定义。语文味教学理论和语文味教学流派的核心即语文味教学法。

语文味教学法,是以语文味教学理论为指导思想,以教学过程中师生共生、共赏、共创、共享、共鸣、共融、共进为教学宗旨,以既要就语文教语文又要跳出语文教语文,使教学成为真、善、美、乐相统一的过程等为教学原则,以“一语三文”的教学模式和其变式为主要教学方式,以语言、文章、文学、文化为教学内容要素和教学过程结构,以融合文本思想内容与师生生命体验打造新的教学主题为教学重心,以营造教学审美意象与意境、建构教学艺术作品为教学追求,同时充分具备语文教师和学生通过语文教学来抒情言志,并实现价值推送之功能的一种“有温度”的表现性教学法。

语文味教学法之“一语三文”教学模式中的语言、文章、文学、文化,是语文教学内容的最大公约数。

语言教学,是引导学生和文本相识。知识任务,主要是感知文本的语言现象层,初步积累一些语言、文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情感态度任务,主要是激发教学主体对文本和教学过程的兴趣。其目的是求“亲”,即追求教学主体与文本、教学过程之间产生一种黏结力、亲和力。

文章教学,是引导学生和文本相知。知識任务,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初步感知文本的基础上,从文本的现象层面深入本质层面,学习、了解、积累、积淀一些文章学的规律性知识;情感态度任务,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把握文本的思想内容,并对之采取辩证扬弃的态度。其目的主要是通过理性认识理解文本的科学性,即求“真”—求文章事实之真、道理之真、情感之真、语言之真等。

文学教学,是引导学生进一步发现文本的个性之美。知识任务,主要是引导学生从文章的一般规律层面深入艺术个性层面,即发现、欣赏文本以语言形式美为核心的各种个性化的形式之美。这一教学环节主要是求“美”。

文化教学,是以承载着文化的文本为基点,融入师生自身对人类文明独到的生命体验(互渗),通过对文本进行更深层次的解读、拓展,打造出既来自文本主题,又大于甚至高于文本主题的新的教学主题,创造出具有独特教学意境的教学艺术作品,实现独具美感与哲思,以真、善、美为主要内容的价值推送。其主要目的是求“善”、求“上”。

语文味教学法是熔铸了教学主体生命体验的表现性、抒情性教学法,是引导、激励教师追求与打造出更具高度、广度、深度、厚度与温度的语文课堂的教学法,是在不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引导与激励他们把语文教学不仅当成职业,逐步发展为事业乃至志业的教学法,是能从根本上有效克服教师职业怠倦和审美疲劳的教学法,因而本质上是一种在解放语文的同时解放教师的教学法。

语文味教学法的创立是语文味理论的一小步,是语文教学法的一大步。时间和实践将证明,语文味教学法以及在语文味理论的导引、影响下自发诞生的语文味教学流派,是对中国语文教育发展史的一个革命性贡献。至于对这一革命性贡献的历史地位和评价,留给后人评说,我有这样的理论自尊与理论自信。

(本文的最后修订得到了广州市培正中学教师梁青的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责任编辑:孙建辉

sunjh@zgjszz.cn

猜你喜欢
教研员教学法理论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异步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做慧眼识珠的教研员
苦练内功强素质 务实求精促发展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教育从“心”开始——基于心理教研员的视角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