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娜
【摘 要】随着“互联网+”精准扶贫的提出,农村经济发展问题成为了当下最受社会关注的问题之一。互联网改变了农村农民的传统生产销售方式,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信息以及销售渠道,刺激了传统农业的发展。为了适应互联网发展趋势,农村应当抓紧对现有的产业布局以及规划进行优化改革,通过政府引领投资,支持农业发展,逐渐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水平。
【关键词】互联网;农村;精准扶贫;经济
一、引言
21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时代全面来临。网络逐渐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居民的生活产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许多人的消费观念以及购物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随着李克强总理提出“互联网+”的发展思路,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可以看见互联网的影子,传统的生产方式不再能够满足迅速发展的社会以及不断更新的人们的需求,不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都因为互联网的出现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城市的网购习惯逐渐延伸到了农村,京东的“家电下乡”,阿里的“农村淘宝”等电商形式,将乡村农民作为商业供应链的一环,向农村居民提供质优价廉的生活用品,同时也帮助农村居民将生产的农作物放在网络上出售,吸引了大批城市消费者的注意,极大提高了农村居民的销售数量。互联网时代,我国提出了互联网+精准扶贫,希望能够利用互联网将农村经济发展带动起来,为农民的生产生活提供最新的信息咨询,帮助信息闭塞的地方了解外界市場的信息,从而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在提高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会给当地的居民带来一些压力。
二、互联网时代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一)农业生产成本降低
农业信息对于农民来说是重要的影响因素,然而由于许多农村地区信息较为闭塞,农民缺少接触外界信息的渠道与机会,想要获取及时的信息需要为之付出巨大的成本,如国家最新的政策补贴信息,天气气候预测信息,市场需求变动信息,农产品相关技术更新信息等。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则为农民们带来了便捷廉价的信息传递方式,通过手机信息,手机网络等,农民可以方便的接触到外界信息,还有诸多社会企业为农民提供免费的生产、市场供求咨询,农民得以科学合理的安排种植生产时间。农民可以通过农村的网络驻点,利用免费透明的公共信息展示网页,了解各种作物种子的报价以及肥料的价格,寻找更具有优势的生产工具,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大降低了农村农业生产的成本。
(二)扩大农村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人均收入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国提出了互联网+精准扶贫的农村经济发展策略。互联网为农民的生产销售提供了更多可供选择的渠道。如电商集团将农村视为下一个经济爆发的热点区域,纷纷将发展的重心放在了农村地区,如著名的阿里巴巴平台,开展了农村淘宝策略,邀请各地农村农民在网络上开启运营自己的网店,或者由乡村的代理点统一打理,农民将种植的水果、干货等特产在网店上销售,提高了农民的销售收入,也减少了农产品积压的风险。同时,许多大学生看准了互联网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促进作用,积极开发特色网页,代理当地的农产品,凭借专业知识帮助当地居民提高农副产品销售收入。
(三)农村经济发展两极化差距增强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对于基础设施建设完整的农村而言,互联网是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通过当地政府努力投资建立电商渠道,能够帮农村将品牌打造出去,吸引全国各地的消费者前来消费。但是对于本身就贫困落后的农村来说,难以在此短时间内抓住发展机会,现有的资金以及人口实力无法支撑这些偏远的农村进行互联网+生产种植,缺乏有利的网络建设技术以及运营推广人才,农民难以将自己生产的东西销售出去,互联网不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1]。
三、互联网时代下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对策
(一)利用互联网思维布局农业活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农民需要利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处理手段以及云计算工具,对现有的整个农产品商业销售生态进行重新布局思考。互联网思维要求农村对整个农产品供应链的所有环节进行新的审视思考。对于农村来说,要想利用农产品来取得经济的发展与增长,就需要改变传统的种植以及销售模式。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以个体农户或者合作社为单位,将农产品出售给当地市场或是超市、工厂、学校,往往等着客户上门收购,失去了主动权。互联网时代,出现了各种农业发展方式,如农家乐果园形式,通过网络作为广告媒介,吸引人们前来消费购物;与生鲜电商合作,为电商提供高质量的农产品,迎合全国各地不同消费者的需求[2]。
(二)增加农村销售渠道
对于传统扥农户来说,想要提高农产品销售收入,就需要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以及降低农产品的生产成本。随着社会消费水平的普遍提高,城市居民对于原生态绿色健康食品的需求越来越大。电子商务的出现逐渐改变着农村农民传统的生产观念。政府可以加强对绿色农产品、原生态农场经营的投资补助,帮助当地农村打造特色的绿色化生产方式,以农家乐的形式吸引城市居民前来度假消费,带动农村经济发展。除此之外,互联网也能够为农民提供更多可选择的销售渠道,通过网络了解每个收购商的意愿价格以及市场需求量,农民能够掌握经济主动权[3]。
(三)政府引领投资,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面对飞速发展的互联网环境,政府需要抓住先机。积极为农村引入电商投入支持补贴,让消费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利用互联网实现扶贫增收的目的,让传统的农业发挥出不一样的效果。某些地区的农村电商发展迅速,但是却没能为村民提供切实有保障的制度,政府应当通过深入基层调研,积极了解农民生活现状,从而为农村制定和完善发展制度,规划专项电商发展资金,对当地优秀的互联网农业企业进行大力的投资支持,引领农村经济发展新动向[4]。
四、结论
面对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农村地区也逐步采取了“互联网+”的发展策略。互联网对传统的农村农业种植以及农业销售方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通过互联网能够为农民带来更多的市场信息以及技术知识,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村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伟, 杨晶, 刘刚. 互联网+农村特色产品——浅谈黑龙江农村经济发展问题与对策分析[J].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6, 38(1):104-105.
[2] 陈利. 开展农村网络营销促进农业经济发展[J]. 农业经济, 2013(8):125-126.
[3] 赵志斌. 互联网时代的山区农村经济发展之路[J]. 北京农业, 2015(20).
[4] 王永德, 刘雅栋. 互联网对农村经济发展影响的路径评价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2(3):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