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的讨论

2017-09-05 22:21陈林
未来英才 2017年11期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信息技术

陈林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教育的全面普及,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关于信息技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的讨论受到大众及教育界的关注。本文就信息技术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做了简要的介绍,进一步讨论了信息技术教育对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和促进对策。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创新人才;培养

一、信息技术教育

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门中小学生的必修课程,包括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这两部分。[1]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其在教学的内容、方式、目标、考核上都有其特定的内涵。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教育的不断普及,对于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度也越来越高,同时对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的信息技术教育应进一步提升自身认识,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把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质和能力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帮助学生养成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习的习惯,为学生接下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提供用之不竭的动力支撐。

二、创新人才培养

国内学者对于创新人才的定义通常表述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并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取得创新成果的人才。[2]笔者认为创新人才首先要拥有可贵的创新精神,愿意创新;同时还要有坚毅的创新毅力,能够坚持创新;其次要拥有敏捷的创新思维,引领创新;最后还要有广博的知识储备,特别是创新知识的储备,为创新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

创新人才培养是时代发展赋予我们的要求,积极投身到创新人才培养浪潮中,不断改革我们的教育体制、教育模式,为创新人才培养“开道铺路”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信息技术教育对创新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

1、信息技术知识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素材。创新不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而是在知识和经验积累基础上的盛开的花朵。信息技术知识作为信息化社会知识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具有其他教学学科所没有的开放性、融合性和创造性,能够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素材。

2、信息技术教育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环境。信息技术教育是开放的、综合性的,是探索性的和交叉性的学科。这些特性有助于学生开阔眼界、积累知识和经验,也有助于与其他学科有效地融合、知识的综合应用,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型思维、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养成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信息技术教育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机会。其实每个都具有相应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只是有强有弱。这种创新能力的强弱有先天的因素,但也可以通过创新教育、学习来得到差异性的提高。信息技术教育不同与传统学科的教学,每个学生都可以在这里获得创新学习的机会。

三、信息技术教育对创新人才培养的促进对策

目前,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3]表现为:课程较少、授课时间短;老师重视不够,只看到其工具性,忽略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培养等。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不能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和素质,更难以为创新人才培养发挥促进作用。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教育助推创新人才培养,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优化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营造创新氛围。常言道: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在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增强信息技术教育取得的成效,推动创新教育的开展,是当务之急。这就需要我们对信息技术教育内容进行再开发、再挖掘和再优化,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创新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

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中如何优化教学内容,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首先,在教学软件上的选择上要注意难度适中;其次,教学内容上要注意赋予趣味性,对信息技术课程进行再开发;此外,在教学方法上老师要学会寓教于乐,将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调动课堂的活跃氛围。实践也证明,学生一旦对所学习的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其学习态度、积极性、成效都会发生很大的改变,开始主动参与学习,思维敏捷度提高,想象力也丰富了,学习的持久性和活跃度也大幅提升,进而营造出良好的创新氛围。

2、以学生为中心,引导自主学习,培养创新思维。信息技术的快速更迭和发展,要求我们在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不能过分强调学生学习软件、知识的充分性,更应该注重学习方法的教授,正所谓“千金在手不如一技在身”。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式方法,学会触类旁通,自主开展学习。

在教学课堂上教师应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给学生留足想象的空间、自我探索学习的时间和机会,教师则起到一个启发、引导的作用。例如,在计算机操作教学过程中,方法往往不止一种,教师可以启发性地为学生示范一种操作方法,接下来让学生通过总结之前学习知识,开动大脑大胆地尝试其他的操作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操作,对知识的掌握将更加牢靠和灵活,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养成创新的思维模式。

3、利用上机实践,强调任务驱动,提高创新能力。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其操作性、实践性是显著的特点。信息技术课的上机实验教学,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虚拟的环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的操作,在应用过程中提高动脑动手能力、创造能力,体验创造的成就感。

“任务驱动”[4]教学模式是指,教学过程中以特定的教学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引导学生对任务的难点和突破点进行分析,进而为学生进行演示,学生在实际操作联系中自己完成任务,加强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坚持任务导向,教师指导学生由浅入深一步步地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理清学生的思路,加强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和处理。进而以完成任务的成就感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结语

面对信息化社会和创兴型社会的挑战,信息技术教育应与创新人才培养完美结合,形成良性互动和共促效应。信息技术教育要利用自身优势积极为创新人才培养出谋划策,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南国农. 信息技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1(08).

[2] 赵巾帼,任长安. 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型人才培养问题与对策研究[J].统计与管理.2015(11).

[3] 张庆. 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研究、实践、创新能力浅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3(26).

[4] 刘先锋,倪曼蒂. 信息技术教育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5(1).

猜你喜欢
创新人才培养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