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心理现状及教育对策

2017-09-04 23:44刘明慧张猛
祖国 2017年14期
关键词:就业心理民办高校对策

刘明慧+张猛

摘要:省属民办高校的大学生,与其他录取批次的学生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了解和分析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帮助学生完善自我,健全人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业观、创业观。合理配置人力资本,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客观分析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心理,了解就业现状,提高学生职业发展规划设计的能力,引导学生成长,成才,就业成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民办高校 大学生 就业心理 对策

民办高校的大学生作为由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相对独立的本科层次的大学生,与其他录取批次的学生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到来,新增的本科毕业生正迅速的涌入就业市场。民办高校由于其独特的办学模式,使其学生面临着特殊的就业压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在这样的背景下,了解和分析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帮助学生完善自我,健全人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业观、创业观。合理配置人力资本,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一、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现状

(一)过分考虑薪酬待遇,补偿心理严重

民办高校的学生完成大学四年学业总费用在8一10万元左右,远远超出了一般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特别是来自农村家庭的学生。高额的教育资金的支出,使得很多学生很容易产生一种补偿心理,希望在将来的工作中获得加倍回报,这种补偿心理,促使他们在择业时过多地考虑经济收入,薪酬待遇,然后才是工作中个人价值的实现。这种心理容易导致学生理想和现实的不一致,心理落差严重,出现了“有业不就”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就业。

(二)就业过分关注地域条件等,产生偏执心理

有研究表明,民办高校的学生毕业后选择留在大中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的学生较多,而不愿意去小城市,乡镇偏远地区工作。过分关注地域条件,工作环境和单位性质。在选择就业部门与单位上偏好外企、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大型企业,不愿意去中小企业;在工作环境上,偏向于办公室等舒适场所,不愿意去基层车间现场。

(三)缺乏独立就业的决策能力,依赖心理显著

民办高校的大学生,大多数家庭条件比较好。在这样的家庭背景成长起来的学生,在享受着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的同时,往往精神文化生活匮乏。在面对就业的问题时,依赖心理表现明显。虽然很希望毕业后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但又不愿意积极进取,努力寻找就业机会。缺乏自我选择和决断能力。被动就业心理严重,坐等父母给自己安排好一份满意的工作,也有的学生认为学校、社会理所应当的给自己安排工作。

(四)创业意识淡漠,动力不足

我国大学生创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有资料显示,虽然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大学生想过毕业后去创业,但近三分之一的大学生宁可失业也不会选择创业。创业意识淡漠,动力不足,主要表现,仅仅把创业看做是找不到工作的时候的一种无奈选择,缺乏主动创业的驱动力。究其原因,除了缺了创业资金,还缺乏创业的信心,技能等。社会实践明显不足,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团队合作等能力均有待提高。

(五)其他不良的就业心理

民办高校的大学生普遍对自身的学历背景有自卑心理。面对复杂的就业形势,民办高校的大学生既希望谋求到理想的职业,又担心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从而对就业产生了恐惧、不安、忧虑、急躁的心理。

二、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一)学生个体: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有效管理自我

大学生要做好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首先要从自身做起,学会自我认知,能够更客观的分析自我,了解自己的职业价值观、兴趣、特长、能力以及自己的人格特征。

1.努力学习,提高专业素质及综合素质

努力学习,打下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并积极学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人际关系学等多方面知识,力求在择业时处于积极主动的位置。心理定位与就业目标相一致的动力下,尽最大的努力,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发作做更充分的准备。理性看待就业问题。

2.面对就业压力,学会有效控制放松自己

积极谋划自己的未来。当获得的工作机会还不成熟时,应学会调整自己的目标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不因在求职过程中受到挫折而失去信心,对压力要有明确的认识和接受态度。压力及其反应并不是全都有害的,适度的压力有助于人的潜能。应了解自已在压力的情境下的反应方式,增强自己在面对压力时的应对能力有效处理过度的压力。

3.树立合理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对于大学生而言,职业对个体的意义已经远远不是仅仅满足生存的需要,求职工作的内函是丰富的。职业对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重要的作用。大學生在择业时,不能只片面考虑工作的经济收入、工作条件、地点等因素,更要关注职业对自我一生发展的影响与作用,树立合理正确的价值观,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

(二)学院方面:就业指导课程化,职业规划全程化,培养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民办高校的职业发展和就业创业指导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工作提高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要求高校树立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提升大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把大学生培养社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的办学和教育理念。把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纳入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理论讲授、专题讲座、虚拟操作、现场实践等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根据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建立校企实训基地,开展适合市场需求的企业实训活动。

在了解和分析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健康现状的基础上,探究存在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从根源上找出问题的本质。针对民办高校大学生的特点,结合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和知识,开展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实现大学阶段全程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提出解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有效策略,对于更好地解决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姜爱,贤孟亮,刘桂英.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重庆教育探索,2008,(11).

[2]孔祥云,李逸龙.大学生发展指导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08).endprint

猜你喜欢
就业心理民办高校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农村籍大学生就业意向及其特点分析
浅析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高职学生就业心理素质的培养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