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秀珍
摘 要 为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与创新能力,我国各级学校正在开展混合式课堂教学改革,翻转课堂是混合式课堂教学改革常用的方法,重点探讨当前翻转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 混合式学习;翻转课堂;问题探究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12-0123-02
1 混合式学习的含义
进入21世纪以来,混合式学习一词在国际上广泛流行。在我国,混合式学习也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所谓混合式学习,其英文为Blending Learning,其原有的含义就是混合式学习或结合式学习,即各种学习方式的结合,如视听媒体学习方式(录音、录像)与黑板学习方式的结合,计算机辅助学习与传统学习方式的结合,自主学习方式与协作学习方式的结合。近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与e-learning的发展,Blending Learning被赋予一种新的含义,即将传统学习方式与e-learning(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方式结合起来,目的是在教学中既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与启发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使两种学习方式做到优势互补,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1]。
2 混合式学习的研究现状
混合式学习应该如何开展?传统学习方式与e-learning
方式如何有机地结合起来?其结合的最有效的模式应该是什么样的?对这些问题,目前各级各类学校正在各类不同的课程中进行探索,混合式学习的实施原则与实施策略还很薄弱、也不深入。而是否贯彻混合思想和实施混合模式,关键是看能否将传统学习方式与E-Learning方式各自的优势发挥出来,做到优势互补,因为只有这样的混合才名副其实,才能达到改革教学的真正目的。
当前比较流行的一种混合式学习就是翻转课堂,翻转课堂的基本思想是把传统的学习过程翻过来,让学生在课外时间完成针对知识点和概念的自主学习。可以采用信息技术提供帮助,帮助学生在课外自学原来课堂上讲授的知识,课堂则变成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讨论、合作、探究问题和开展实验的场所[2]。而翻转课堂要想真正做到混合式学习所要求的优势互补,弥补我国学生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薄弱的不足,关键点就是解决好课下如何自主学习、课上如何讨论的问题。关于具体做法,不同的教师做法也各不相同,目前正处于探索阶段。
3 问题探究策略在混合式学习中的应用
应用优势分析 传统教学的优势是教师对学生面对面的引导与启发,详细地讲解与论证等,学生可以获得系统的知识,基础知识的掌握非常牢固;不足是学生的发挥余地小,创新能力培养偏弱。而问题探究策略是在解决一个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习并巩固知识点的内容,知识点的内容是作为解决问题的基础而存在的,这样做的优势是不但让学生理解了知识点的内容,而且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创新能力,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
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 回顾当前的混合式教学改革,一部分教师的做法是将课程内容以网络的形式体现出来,将教学课件上传到网上,用于学生提前预习或课后复习,教师上课时依然采用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不同之处是较多地采用提问的方法,促使学生将预习的结果说给教师与同学听,之后教师再进行补充完善;另一部分教师采用的做法是将下一节课的课件或微课程上传到网上,并给出与知识点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课件或微课程的内容,然后上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就知识点问题一一展开讨论。显然第二种方法好于第一种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这种提问题的方法也仅局限于对知识点的理解上,并没有实现教学改革的初衷,即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建议采用的具体方法 利用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进行混合式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创新能力,重要的是探究问题的提出方法。建议依据问题探究的思想,提出的问题应该是源于书本又高于书本的综合性问题,问题的内容应该贴近生活,是一個真实的、比较复杂的、具有探究意义的,促进知识建构和高级思维发展的问题。如走进青藏高原、共建熊猫家园、关于脊椎动物的研究与关于“酸雨”问题的研究等,都是较好的问题案例。
1)问题的构建原则。
①要在教学目标分析基础之上提出问题,问题的解决要基于所有知识点,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的问题;
②要设计一些劣构的具有多解、无解、有多种评判标准、理论基础不定的问题;
③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不期望给出答案,只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开阔思维;
④问题的难度要符合学生的能力范围[3]。
2)问题的性质选择。问题有良构问题与劣构问题之分。良构问题的特点是:呈现问题的所有组成部分、有已知的解题条件、有明确的解决原理、有统一的答案、有可知的解决方法、有最佳的解决过程。劣构问题的特点是:问题界定不明确(构成中有未知部分,目标界定模糊、缺少限定)、解决途径多、没有原型案例可参考、没有确定的使用原理、没有明确的解决方法、需要学习者个人表达自己的观点、对问题做出判断并说明理由。从两类问题的性质特点可以看出,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教师在设计问题时除了具有掌握基础知识要求的良构问题,还应该增加劣构问题的选择,而这也正是自己做得不够的地方。
3)具体的应用方法。有了综合性且开放性的问题,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尽量采用小组协作的学习方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学习与交流,每个小组拿出一份问题解决方案,自主学习之后再回到课堂进行小组汇报,与全班同学分享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最后由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一总结,并澄清模糊的问题,纠正错误的理解。
为了增强学习效果,小组学习时要求做到:每个小组人数不能太多,4~6人为宜;小组成员要分工合作,每个人各尽其责,同时注意密切配合,每个人的成果被其他人共享,相互尊重,相互沟通;教师要给予必要的指导。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后,每个小组都共同完成一个开放性的学习任务,并解决了问题,每个小组解决问题的思路会有所不同,解决方案或结论也会有所不同,每个人的思维会相互碰撞,这样学生个体的思维能力会得到发展,对复杂问题的分析综合能力会得到提高,沟通交流能力与合作能力会得到加强,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4)评价的方法。学习之后的学习效果评价也不局限于学习结果的评价,还应该包括学习过程的评价。通过评价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对知识点的把握如何,自主学习能力是否得到提高,是否能与同学友好地沟通与协作,提出的方案是否具有创新性等,使他们意识到学习不仅仅是理解与记忆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合作与创新的过程。
4 结语
混合式教学改革是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形式,混合中应该注意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作用;同时也应该注意针对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年级,具体做法各有不同,问题探究策略比较适合高年级的学生使用,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独立思维能力,对问题的解决方法会提出自己独立的见解,使用效果会更好。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术学[M].2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李芒,金林,郭俊杰.教育技术学导论[M].2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3]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术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