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洁杰+李代升
摘要:结合开封古城现状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处于现如今国家对城市设计试点发展支持的大环境背景,对古城复兴的概念及必要性进行推导,明确古城的复兴必须焕活其内部各凝聚历史文脉传承,结合现代需求来发展,继而选择开封理事厅历史街区为对象进行城市设计调研,作为古城复兴街区的先导性示例,恢复街区历史意象,发掘矛盾提出对策,营造地方特色,以街区活力复兴带动古城发展。
关键词:古城复兴 历史街区 城市设计 有机更新 地方营造
一、古城复兴
(一)历史背景
开封,滨临黄河,中原文明的重要发源地,素有“八朝古都”之称,北宋时期名为汴京,人口过百万。北宋画家张择端所画的《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就是被誉为当时世界上最繁华都城的开封。时代变迁,宋都黯然衰落,宋都文化却只能靠人们心口相传。在郑汴一体化中原城市群建设以及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大背景下,开封正在向新兴副中心城市迈进,同时却面临着历史风貌丧失,未能逃脱千城一面的套路,历史资源破败,古城复兴迫在眉睫。
(二)区域背景
郑汴洛西中部历史文化旅游带—中国源,有超过2亿的庞大客源市场。豫-陕人口密集区—河南人口9400万,陕西人口3700万,合计1.3亿,占全国10%。郑西高铁将西安、郑州纳入洛阳1小时交流圈,平均30分钟就有一列动车,为豫-陕两地约1.3人口和约2亿旅游人口的区域整合提供了契机。郑州的区位交通优势和开封的旅游资源优势能够形成互补,能有效建立“郑汴一体化”的旅游模式。
陈寅恪先生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宋都开封在宋朝时曾一度是国际上最大的城市,在世界上的知名度很高。未来城市国际地位的竞争更加突出的表现为文化的竞争,古都是文化的载体,复兴古都,可以提高中华文明在世界文化上的发言权,提高中国的文化影响力。
二、古城复兴与历史街区
(一)历史场所效应空间
空间的梳理主要针对肌理的把控,理事厅街肌理变化是一系列动态发展的过程,古城内原有的四合院民居格局与胡同紧密结合,窄而密的路网,从而决定了其空间结构。如南北教经胡同,教经胡同为东西走向,南北向有数条胡同排列,呈“鱼骨状”,形式与北京南锣鼓巷如出一辙。由于南北教经胡同独特的犹太宗教文化,居民对历史场所有深刻的历史记忆。对南北教经街区的更新,基于其宗教文化色彩,保留犹太教水井作为历史节点,亦是公共空间,增加了居民邻里互动休闲场所;其次对其被抹灭的胡同肌理进行恢复,拆除乱搭乱建临时房屋,疏通“毛细血管”,保留古树名木,为营造半开放空间保留资源。
贤人巷街区由原先四合院发展到现在大杂院的过程中,居民自发创造了许多有趣实用的空间,眼看杂乱无章,缺乏规范管理,却处处充满着生活的情调和趣味性,如何留住这种人情味的同时又提高街区环境的质量,在尊重地方四合院特色的基础上探索建筑新形势的可能,绝大程度上跟随居民意愿,在巧妙运用小空间绿化种植的同时又保证解决了当地排水的问题,循环利用水资源,并且引导居民自主开发。追溯院落葡萄架下玩耍的童年记忆,与现代高层住宅流行的趋势下成长的一代对比,儿时的记忆有质的区别。图1
(二)民居建设发展
开封四合院民居体现着中华民族礼仪尊卑的传统,是北京四合院缘起,理事厅街区保留有部分四合院屋顶遗迹及门楼,但毁坏严重,墙体基本由现代混凝土代替,据原住居民回忆及现状推理,80年代由于人口激增,拆房扩容,85%以上原有四合院遗迹已不复存在,从此由青砖到砖房再到水泥房,由一层到三层到六层的变化,加上乱搭乱建棚子,原有四四方方,一进一院落的肌理格局已难以辨认。图2
(三)街区更新的矛盾与对策
矛盾1—现代生活空间与历史意象建筑矛盾。周边高楼林立,与刘家宅院为代表的低矮历史街区格格不入;留在街区内的居民大多为老人和孩子,年轻一代大多早已赴郑州或周边打工,亦有返乡翻修旧屋的中年一代,在原有陈旧基础设施上加建或扩建混凝土房,在街区立面中显得尤为突兀。
对策:运用新旧共生手法,将现代生活空间与历史意象建筑有机结合,通过建筑形式及历史空间恢复意象;其次保护并修复古建遗留,修旧如旧,营造地方文化氛围;合理控制周边建筑控高,植入或保留部分地方文化产业,留住青年一代劳动力,使年轻人能自主创业自体循环,继承和发扬祖辈的精神财产。
矛盾2—历史建筑遗存较不完整,遗存门楼破败不堪,修复价值不高,而刘家大院作为保护最完善的文物,有一定参考价值。
对策:扩大城市历史文化意象空间,强调历史意象的恢复,民俗活动的传承,结合建筑空间体验,对原有传统产业灯笼张可建立花燈市场,可在开放空间搭建VR舞台演绎豫剧二夹弦,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留出体验传承空间;对于遗留的文物古建,可在旧址上建立古建民间博物馆。
矛盾3—政府、居民、开发商利益难以均衡。
对策:提倡PPP模式运用(Public—Private—Partnership),PPP模式将部分政府责任以特许经营权方式转移给社会主体(企业),政府与社会主体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全程合作”的共同体关系,政府的财政负担减轻,社会主体的投资风险减小。政府搭台,企业投资,民众自发,自下而上地进行管理改造,借鉴上海田子坊开发改造经验。
三、结语
古城复兴必须重视古城特色街区的保护和挖掘,发扬与继承民俗文化精髓。根据开封理事厅街区环境和现状,仅仅恢复四合院格局还很难形成特色。理事厅街区城市设计,基于当地独有的灯笼张,二夹弦,汴绣,酒家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尊重当地特有的生活习俗,给街区文化注入鲜活的血液,再加以保留原始结合四合院肌理和传统空间院落形式,构建自下而上有机更新,多元共生的现代历史街区。
参考文献:
[1]卢济威,张力.基于城市复兴的古城更新——连云港海州古城城市设计[J].城市规划学刊,2016,(01).
[2]范飞,张义忠.开封理事厅教堂价值评析[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学科版),2005,(03).
[3]刘汉州.历史文化名城开封的保护和发展研究[D].河南大学:土木建筑研究生学院,2002.
[4]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开封古城双龙巷片区城市设计[R].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4.
[5]开封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开封宋都古城风貌保护与重现工程规划[R].开封: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20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