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保兴:对小镇产业进行设计是不可能的

2017-09-04 15:54谭冉
经济 2017年16期
关键词:公共品小镇智慧

谭冉

特色小镇的建设,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需求。在2016年住建部等部委联合下发要建设1000个国家级特色小镇的文件后,特色小镇发展速度极快,但在发展过程中,也从迷茫期走向明确期。为了进一步明确特色小镇的定义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经济》记者专访了国务院参事、住建部原副部长仇保兴。

特色是小镇发展强心剂

《经济》:2016年10月,住建部公布了第一批127个特色小镇名单;2017年7月,住建部再次公布了第二批276个特色小镇名单。但在特色小镇建设的如火如荼之时,住建部却多次表示要为特色小镇的建设“降温”,请问为什么要降温呢?

仇保兴:作为新型城镇化的产物,特色小镇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具备当地的特色。但在实际建设过程中,有一些小镇变成了房地产的开发项目,特色小镇演变成了“房产小镇”,违背了特色小镇的初衷,也就预示着这些“房产小镇”最终还会泡沫化,成为一座座空城,而从社会经济的角度来看,这些属于严重的资源浪费;另外,有一些地区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根本达不到建设特色小镇的要求,但是为了“戴帽子”,这些地区一股脑地申请成为特色小镇,比如在某省,同类型的基金小镇居然报了三个,这是完全不可能的,因为基金小镇只有在民营经济非常发达的省份才会被需要,像浙江省最多不能超过两个。所以那些经济总量比浙江省低,民营经济的发展不如浙江省的,如果申报三四个基金小镇,那很有可能是虚假的,住建部的审批也不会通过。

《经济》:特色小镇如何具有生命力?很多人说不以产业为主的特色小镇就不是特色小镇,您怎么看待这样的说法?

仇保兴:特色小镇的核心问题就在于如何发展其特色的深度和广度,但特色到底是什么呢?可能是当地的建筑形态、文化旅游的特色景观,也可能是当地惯有的特色产业。如果在某个地区,这些都是全省唯一或是全国唯一的,那就可以称得上是特色,所以,特色小镇的建设不一定只拘泥于产业。

不过,通常来讲,有了产业的支撑,经济发展就会有非常强大的内在动力,但并不是小镇发展一定要以产业为主,例如,某小镇有一个很好的古建筑群,这不是产业,而是一种文化,靠着这些古香古色的建筑,这个小镇快速地发展旅游业,到现在也发展得有声有色。所以,特色小镇的建设关键就是要找到其具备的资源或者产业具备深远的唯一性,如果具有这种唯一性,那就是深度的特色,有多少种唯一性,那就是广度的特色。所以说,小镇建设的生命力不在于是否与产业挂钩,而在于“特色”两字,有特色的广度和深度,哪怕没有产业,也一样具有生命力。

政府要简政放权

《经济》:您曾经说过,好的小镇是自下而上的,由市场的“手”来主导产生,可是目前,很多小镇发展都是由政府主导,在没有基础的情况下生搬硬套地建设,您认为政府在特色小镇的建设上到底起什么样的作用?

仇保兴:政府在特色小镇的建设过程中应当起到引导性的作用,不能代替市场成为建设的主体。政府管理小镇,首要的工作是要防止一哄而上,政府要激励企业去创立小镇,而不是取代,更不能取代企业家的功能。政府对小镇应该简政放权,不能专权繁政。因为,特色小镇与众不同的地方就在于要从下而上地自觉运用市场力量,像企业家、技术人员和创业者,这三类人是帮助小镇从无到有,从衰败到成长的核心所在。而政府,只要帮着去保护和引导就可以了,所以,我认为政府发挥的作用是很小的。

其实,我现在最怕的就是,特色小镇有中央领导的批示,所以不管是什么小镇,政府都要打造成特色小镇,最后泥沙俱下,把名声毁了。但我认为,针对于不同的小镇,政府参与的比例也要调整,例如有一些小镇拥有很多古建筑,而且本地区也有很多历史文化,政府干预的力度就可以稍大一些,因为这些古建筑需要政府持续不断地维护和修理,如果把这些建筑完全交给市场,那对于小镇来说,就会产生一些负面的问题。所以不同小镇的政府参与力度要有弹性,不能不管,但也不要完全管,最主要的是要突出特色。

《经济》:目前参与特色小镇顶层设计的公司有很多,多家小鎮也表示不能输在规划的起跑线上,您如何看待特色小镇的顶层设计和规划?

仇保兴:特色小镇的经济组织呈现出非常复杂的结构,这种结构是主体变异性、主动适应性的相互作用,这是很难设计的,谁要是对我们的小镇产业从头到尾进行设计,是不可能的。浙江省600多个建制镇演变成为特色小镇,没有一个是正式规划出来的,我用18年的工作经历来证明这一点,将来也很难规划。

深挖特色文脉

《经济》:以文化和旅游为主的特色小镇在全国所占比例较大,那您认为,文化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仇保兴:文化包罗万象,世界上对文化的解释大概有170多种,所以,除经济之外的一些东西都可以成为文化的一部分,无论是人文历史还是当地的风土人情,都具有特色。我认为,只要有特色的,并且这种特色是可以体验到的,就都可以转化成产业,从而转化成旅游资源。所以,对以文化为主的小镇来讲,首先要认识到,该地的文化到底有多大范围的唯一性,其次还要明确这种文化有多少种开发形式,换而言之就是说能够拥有多少个旅游资源项目。一般来讲,我们谈到文化就会想到文化遗产或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这些标签作为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标志,都有一定的国际标准,如果一个镇拥有这些国际标准的文化特色比较多,那发展以文化为主的特色小镇就会更加具有生命力。

《经济》:您曾说过,特色小镇的发展离不开对文化的传承,那么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如何能够促进小镇更好地发展?

仇保兴: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个种族,都有自身的文化特色,并且依赖这样的文化而生存,所以在这么广的范围内,要想打好文化这手牌,就要抓住“特色”二字。那些无论是历史传承下来的,还是现代社会衍生出来的,都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但如果在文化的基础上添加新的创意,那就又成了崭新的产品。所以,文化对于小镇发展来说,是个敲门砖,也是个准入证,但要想利用文化创收,就要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融合新的创意和思维,文化就能够从一成不变到瞬息万变,而往往拥有了这样的发展点之后,文化资源变现是非常可观的。

智慧城市遭误读

《经济》:特色小镇相比之前大众较为关心的智慧城市来说风头正盛,而智慧城市的发展却是放慢了脚步,很多投资智慧城市的社会资本又扎堆挤进特色小镇的圈子里,目前智慧城市遇到了什么问题?

仇保兴:其实很多人从一开始就没有搞清楚智慧城市到底是什么。智慧城市实际上是一种新的城市公共品,它不能单独成为一种城市形态,必须要与传统公共品相结合。例如,修桥铺路、建设博物馆、修建城市文化设施等,都属于传统公共品。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又出现了大数据服务、移动互联网、无线通讯和移动支付等新生公共品。

智慧城市就是要叠加多种新旧公共品进而推进城市发展,就好像过去我们的城市就是一个物理空间,现在有一个虚拟空间能够附着在物理空间上,并能够叠加起来起到增加其功能的效果,这种结合就是对智慧城市应有的认知和体验。我们之所以很难用肉眼直接看到智慧城市的改观,就是因为这种体验基本上是在网络上存在的,所以说,这种改观不一定会使智慧城市成为一种旅游资源,但是它可以强化旅游体验,比如智慧故宫的修建就会让你在传统体验中感受到智慧化带来的便捷,但不会直接改变故宫的样子。所以,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就能发现,智慧城市在中国的发展已经走入了一个误区,如果把智慧城市看成是一个实体城市,看成是一种地区的附属物,或者看成是一种新的产业模式,这就大错特错。由此可见,它仅仅是一种公共品,是虚拟的、不受地理限制的,只要掌握这两个基点,我们就不会犯错。

《经济》:接下来中国智慧城市的发展重点应该是什么?

仇保兴:要拨乱反正,不断纠错。因为在过去的发展中,我们已经严重走偏,很多人搞智慧城市都是错的,认为智慧城市是一种产业,但在我看来,智慧城市的“智慧”两字对于城市的建设来说就是为新型城市发展打好地基,只有地基足够稳,我们才能在这之上自由发挥,利用智慧化手段,把城市打造成便民利民的地方。

猜你喜欢
公共品小镇智慧
安安静静小镇
“CK小镇”的美好
熊的小镇
公共品私人供给的影响因素研究
公共品提供与税收遵从的关系探讨
智慧派
城乡公共品供给的成本差异与农村公共品供给*
农业税取消背景下乡镇政府农村公共品供给职能的强化*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