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对高校的影响

2017-09-04 13:52刘瑞龙雷雯邹轶
新西部·中旬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机关事业单位影响

刘瑞龙+雷雯+邹轶

【摘 要】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为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分析了实施这一制度对高校的积极作用,提出了高校应对这一改革的对策和措施:积极宣传最新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精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为教职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关键词】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影响

机关事业单位实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后,养老金“双轨制”被终结,机关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都要缴纳养老金,而且实行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相同的缴纳比例(单位20%,个人8%),打破了单位性质和身份不同的限制,实现了平等和公平。在养老金的领取问题上,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新人)与城镇企业职工实行相同的领取条件和计算办法,促进了全国统筹、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本文试对实施这一制度对高校的影响及各高校应采取的措施予以探讨。

一、机关事业单位实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对高校的影响

1、有助于高校吸引高层次人才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促进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推动了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化升级,有助于高校吸引外部人才进入开展工作。高校作为事业单位也要缴纳养老保险,有助于在企业工作的高学历、高技能、管理经验丰富的人员进入高校就职,免除了他们由企业转至高校而导致已经缴纳了多年的养老保险不能发挥作用的顾虑。企业等外部人才进入高校,有助于改善高校唯学历、唯理论的不利之处,发挥技术技能、实践知识和经验以及丰富的管理经验的长处,实现高校产学研、创新和应用型能力的提升,也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高校中落实。

2、有助于高校弱化身份管理、强化岗位管理

2014年7月1日实施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建立了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健全了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实现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实施,对高校来说进一步弱化了身份管理,強化了岗位管理。对外,高校工作人员与城镇职工一样都要缴纳养老保险,并且(新人)实行相同的领取条件和计算办法,实现了身份平等。对内,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的建立,建立了以双向聘用和岗位管理的人才聘用和激励机制,破除了身份管理的种种缺陷。

3、有助于提高高校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激发工作热情和干劲

机关事业养老金双轨制的破除,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不仅要缴纳养老保险、养老金的多少和缴费多少直接相关,体现了社会主义多动多得、少劳少得的按劳分配原则,体现了个人所做贡献与所获收益相对等的价值观。养老金领取办法的改变是最为重要的,不再以退休时个人职称、职务、工龄和收入等为计算依据,而是以其缴费基数(收入)、缴纳年限、缴费基数与社平工资的比值等有关。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后,高校工作人员养老金的领取方式弱化了身份,一方面避免了为提高养老金替代率在退休之际违规晋升职务和评聘职称的现象,同时也促使高校工作人员努力工作,提升自身能力、学历、职务、职称等,以提升养老金替代率,保证退休后的待遇不过于降低,确保退休后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凸显了公平,使国家合理进行国民收入二次分配调节,使发展成果惠及全民。

二、实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后高校应采取的措施

1、积极宣传最新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精神

在机关事业单位实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后,高校要将本次改革的精神传达给教职工,使其明白此次改革的重大意义。不仅仅是由不缴纳养老保险费到缴纳养老保险费这么简单的一个事情,此次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打破了养老金的双轨制,建立了全国统筹的养老保险制度,是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在于养老金领的问题上,养老金计算办法的改变,将杜绝高校部分教职工混日子、不思进取的情况。同时也是对高校教职工的一种加压,致使高校教职工潜心工作、醉心学术科研工作。以使自身获得更大的成就,为学校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以自身行动立德树人、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中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在机关事业单位实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后,高校人员能进能出的机制将进一步强化,人员的流动造成了师资队伍的不稳定,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颇为关键。师资队伍建设和人力资源管理将优化升级,一方面是应对养老保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另一方面也是建设双一流大学和实施追赶超越、建设现代大学的应有之义。师资队伍建设和人力资源管理优化升级,要摒弃短视和粗放式管理,建立着眼于未来、适应当前事业单位改革和现代大学制度的管理模式。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要注重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另一方面还要注意自身既有人才的培养,将外引与内培相结合,将短期提升和长远发展相结合,以实现师资队伍的稳定和强化。人力资源管理要围绕建设现代大学、双一流大学建设的目标任务,实现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和优化升级。

3、为教职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机关事业单位实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即将颁布与实施,事业单位深化改革已进入实质阶段和攻坚期。事关高校教职工利益的改革和政策逐一颁布实施,高校和其工作人员必须适时转变观念,顺应改革潮流,在新的一轮发展中立足脚跟,获得先机。高校在将改革精神传达给教职工、提升自身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同时,还要为教职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高校教职工往往专注于自身的工作,学习改革精神和政策的时间和精力有限、热情也不够高、了解程度有限,致使不能深刻领会改革精神和政策的内涵,不能明确改革和政策对自身切身利益的影响,难以适时做出相应的调整以维护自身的利益。此时,高校要及时做好改革精神和政策宣传,将改革和政策的精神以及对教职工的影响及时传达给教职工,做好改革和政策的宣传培训,同时适时给出建议以供教职工进行选择。当前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即将出台,将影响到高校教职工的退休时间,退休时间的延迟为高校教职工取得更大成就提供了条件和基础。作为高学历、高职称、理论和经验丰富的高校教职工,在退休之际其对单位的贡献越大,延迟退休有利于其进一步发挥能力。同时延迟退休也为高校教职工获取更高学历、更高职称、更高职务、更高层次的荣誉、高等级学术研究项目等赢取了时间和机会,高校教职工的职业生涯将大大延长和丰富。

总之,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对高校的影响是全面的,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当前机关事业单位的每一项改革都影响深远,高校只有切实做好各项改革工作,并围绕各项改革工作做好应对之策,才能维护好自身的利益和取得更大的发展。特别是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要转变思维,以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及每一项改革为契机,在当前日益竞争的时代背景下,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实现高教强国战略。

【参考文献】

[1] 楼继伟.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J].预算管理与会计,2016(01).

[2] 关博.社会保障制度再分配“短板”及改革建议[J].中国发展观察,2016(18).

【作者简介】

刘瑞龙(1988.1-)男,助理经济师,法学硕士,人事劳资工作,研究方向:薪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雷 雯(1979.5-)女,经济师,经济学硕士,人事劳资工作,研究方向:薪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邹 轶(1979.5-)男,讲师,经济学硕士,人事劳资工作,研究方向:薪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猜你喜欢
机关事业单位影响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事业单位档案规范化管理探究
当前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意义
初探实现公平分配目标进一步深化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制度改革
关于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的探讨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
小顽儿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