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滨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精练、准确地提问,可以让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打开探求新知识的思路。教师要善于勾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又要从学生的回答中及时捕捉信息,得到教学效果的有力反馈。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提问环节包括:提问的语言,提问的语气,提问时间的控制及伴随提问的神情等。提问之前教师要深思熟虑,合理谋划,确定怎样提问才能产生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怎样提问才算合理呢?本人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问要有度,有坡度,要贴近学生的发展能力最近处
提问的根本目标在于锻炼学生的能力,发展与发散学生的思维,不应该无病呻吟,单纯为了问而问。许多教学理论的研究证明:对学生的发展产生积极而重要影响的条件是,教学应该在略高于学生现有能力水平上进行。这就要求教师抛出的问题具有启迪性,学生必须经反复与认真的思考过程才能回答。问题太浅显,学生没有兴趣,不利于锻炼学生的能力和思维;问题太难,学生茫然,无从回答,失去提问的初衷。向学生提出新颖、有一定深度的问题,往往能刺激学生的好胜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问题犹如树上的苹果,要让学生既不是轻易就能碰到,也不是没有一点够到的希望。而任何教学都是在提问解疑才能有效发展。因而在教授新课的引入上,尽量设置悬念或矛盾,以提出问题,让学生有迫切解决问题之意愿,而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多方调动思维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样问题解决后,学生心里会有成功的存在感、体验的愉悦感,会更有自信与兴趣。小学数学教学需要这样紧凑而有趣的课堂。本人在进行“一位数乘四位数”的教学时,就预先复习几道一位数乘二、三位数的习题,继而提出:“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小朋友已经能熟练掌握,那“一位数乘四位数”你们会做吗?许多孩子踊跃举手,此时板书课题,出示例题,孩子们会很乐意接受新知识,使新课内容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
二、须有备而问,以问设疑,发展思维
课堂上的提问不能生搬硬套,泛泛而问,而应是教师先想好各种问题及可能性,对哪些学生提问事先都应心中有数。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考虑提问的时机、频率和种类(全班提问、个别提问还是综合提问),充分预判到学生回答不同的可能性,对不同学生的回答要采取不同态度来评价,或抑或扬,鼓励、表扬学生要诚恳,以防止学生以为老师在讽刺和挖苦自己,而产生抵触情绪。数学教师应更要讲究设置疑问把学生带入数学王国的技巧,使学生处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矛盾冲突中,探索新知识,发展数学思维和智能。如在复习旧知识时,常常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通常找一些差生来回答,答对了要及时给予表扬,提高差生的兴趣;再设置一些需要认真思考动一番脑筋才能答出的问题,让成绩中等或偏上一些的同学来回答,也要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绝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最后还要设置一些智力型题,让一些尖子生来回答,如一时回答不上来,要给予热情的鼓励或适当的提示,最后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
三、提问要注意先易后难,正确应用提问的表述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对某一项数学知识点可能会连续提出一系列问题,老师要针对问题的大小难易,合理安排提问的时间。根据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一般先问小问题,再问大问题;先问容易问题,再问较复杂问题。
本人在教学实际中,在没学两步计算应用题之前遇到过这样一道应用题:儿童商店里有红气球26个,黄气球18个,花气球的个数和黄气球同样多。三种气球一共有多少个?依题意可知,花气球的个数没有直接给出。可以做一个小小提示,问一个小问题:哪种气球的个数不知道?再问一共有多少个气球?此题便迎刃而解。
又如,看图填空(图示12块饼干):(1)12块饼每3块一份,分成了( )份。(2)12里面有( )个3。(3)12÷3=( )。填这三个空,学生很容易做对,但要学生真切理解除法的含义却并不那么简单。因此,我就设计几个小问题在学生圈一圈后提出:(1)每个圈里有几块饼干?(2)圈了几个圈?(3)也就是分了几份?(4)看图说一说分的结果。(5)12块里有几个3块?(6)12里有几个3呢?(7)用什么方法计算呢?(8)你能列出算式吗?(9)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10)还可以表示什么意思?最后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例题,这样原本抽象的内容学生会很轻松地掌握。
再者,提问的形式不能过于简单和模糊,像“是不是”“对不对”这类的提问,表面上看是双边活动,实际上是明知故问,学生很容易知道老师心中的答案是什么,久而久之,學生极易养成不思考张口就答的坏习惯。提问的语言往往也会影响学生的思考和回答。例如,采用以下提问方式:
你同意……吗?为什么?你认为……为什么?你相信……为什么?为了……我们……如果……会出现什么情况?等等,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此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提出的问题还要注意避免以下几种弊病:一是提问搞形式主义,即“是不是”“行不行”“对不对”等。二是提问高深莫测,学生不知所云。三是提问无确定性,学生苦思无路。四是先指名学生后提出问题,这样会使学生心中没谱,明确性不强,紧张惶恐。五是不看学生的能力组成,忽略问题难易,随便叫一学生回答,学生积极性得不到充分调动。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提问,除要注意以上诸方面,教师还要根据课堂的进度,学生的接受程度,审时度势,在最恰当的时候穿插提问。要做到这些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这就要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不断总结,不断追求新的境界。
(作者单位:安徽省明光市张八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