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鹏聪
[提要] 新疆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全部脱贫的综合目标下,加快金融扶贫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小额信贷作为一种重要的金融创新工具,近年来普遍使用,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本文在总结小额信贷对金融扶贫的基础上,分析当今金融扶贫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最后探讨如何因地制宜地制定符合新疆脱贫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新疆;金融扶贫;小额信贷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6月1日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是东西部发展水平不均,西部发展受到制约。当今,中国有4,300万贫困人口,其中作为西部大省的新疆约200万贫困人口。在加速进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十三五规划实现7,000多万人口脱贫,确保全国人民在2020年共同进入小康社会的背景下,新疆扶贫成为重点。以整体带动部分、以先富带动后富的道路行不通的条件下,推动丝绸之路建设下的新疆,脱贫的关键在于精准扶贫,不再返贫。而小额信贷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工具,已经被许多国家使用,并取得较为显著的效果。本文通过对新疆扶贫发展现状、小额信贷的影响分析,提出人们对于小额信贷是否有超额需求,小额信贷是否能真正改善穷人福利?最后提出针对新疆特色的小额信贷的对策建议。
一、文献综述
(一)新疆小额信贷供求分析。现实中可以观察和体现的是,对于小额信贷,总是供不应求的,但事实真的是供不应求吗?农户的贷款需求与其本身的经营能力有关。经营能力体现在农户本身所拥有的家庭资产、家庭成员数量、受教育水平、技能水平、对未来政策和市场的把握能力等。新疆农户担保能力缺乏,对无需担保的小额信贷需求强烈,且处于需求大于供给。新疆贫困农户发展生产和提高生活水平迫切需要资金支持,对小额信贷需求大。
在小额信贷的供给上,绝大部分学者认为,在新疆,小额信贷供不应求,但是小额信贷有效吗,能为农户带来福利并减少贫困吗?
(二)小额信贷效用分析。Banerjee系统分析了小额信贷对于摆脱贫困的影响,他通过实地调查,发现进行小额信贷的农户在开始的15~18个月里,发挥了明显的作用,但另一方面却没有迹象表明他们的生活发生了彻底转变。另外,在调查的区域里,只有1/4的家庭会向其借款,而半数甚至更多的家庭会以更高的利率向放债人借债,认为与之相关的是小额信贷的严格规定及其施加于借款人的时间成本。
Bakhtiari通过对微型金融机构的反贫困实践进行总结,认为微型金融可以通过减少收入的波动,平滑消费,更好地管理风险,帮助穷人积累资产,提高穷人创收能力,改善穷人生活质量,以及通过资源配置的改善和更新技术促进经济增长来减少贫困。小额信贷是缓解农户贫困的有力工具,能从多个角度改善穷人的经济福利和社会福利。
新疆金融扶贫的根本是精准扶贫,不再返贫。小额信贷作为一种重要的金融创新工具,一方面在缓解贫困方面做出了进步,另一方面对经济增长做出了贡献。现有的金融扶贫还存在着以下不足:第一,在新疆扶贫措施上,更多的是财政部、扶贫办、自治区政府的直接扶贫,“大水漫灌”,治标不治本,小额信贷的覆盖程度不高;第二,对新型小额信贷(政府资助型贷款),即金融机构向贫困户提供小额贷款,利息由政府承担,风险共担的研究很少。小额信贷是否能真正带来福利;第三,对小额信贷持续性的研究很少,无法保证脱贫的彻底性。
为此,本文通过对小额信贷的分析,针对不同人群进行不同扶贫措施,本文的贡献在于,研究小额信贷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使得小额信贷能有效地改善穷人福利,实现为贫困人口提供信贷服务,使其脱离贫困又能实现自身盈利,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双赢。
二、新疆小额信贷扶贫现状
(一)新疆貧困地区总体情况。新疆地处中国西北边陲,亚欧大陆中心,自然环境较为恶劣,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一直以来都是我国进行反贫困的重点、难点地区。
当前,新疆有贫困重点县35个,其中国家级27个,片区县5个,自治区级3个。新疆地区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新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61万,是全国5个贫困发生率超过15%以上的省区之一。另外,南疆四地州自然环境恶劣。暴风和干旱灾害频发,土地沙漠化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区域性贫困严重。
(二)新疆小额信贷扶贫现状。中国共产党十八大代表大会确定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其中最难实现的是农村贫困人口脱离贫困,贫困县摘帽,消除区域性整体贫困状况。为此,政府出台了《金融支持新疆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等文件。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农村信用社新疆联社、农业银行新疆分行、邮政储蓄新疆分行在35个贫困县推出新型小额信贷,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提供5万元以下,3年以内,无抵押无担保、政府全额贴息的政策型小额信贷。同时,新疆“访汇聚”工作组助力,通过驻村干部到户,了解贫困状况,推动金融服务。通过金融机构对接,驻村干部落实,推动小额信贷资金发放,减小资金违约风险。
三、新疆小额信贷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来源渠道狭窄、总量不足。资金来源保证了小额信贷的持续运行,资金总量保证了小额信贷的稳定进行。小额信贷经过多年的发展以及当今“两行一社”推出了新型小额信贷,极大地方便了新疆的贫困群体。金融机构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存贷利差,新疆金融机构存贷比很高,且存款多为短期活期存款,资金来源渠道狭窄,资金利用效率低,资金总量不足。新疆新型小额信贷的实施,贫困户可以享受到3年期以内的无息信用贷款,资金需求量大,但是新疆金融机构网点设置较少,在部分乡镇只有农村信用社网点,贫困群体选择进行小额信贷时只能选择农信社,增大了农信社的贷款压力,造成资金的愈发不足,资金流动性降低,增加了小额信贷风险。
(二)小额信贷服务群体思想观念落后。新疆地区受教育程度不足,另外由于长时间接受各种优惠政策使其养成了一种贫穷文化,这种文化是一种惰性,即使再次贫困,国家依旧会伸出援手;即使机会到来,也不会抓住机会摆脱贫困。这种文化以“遗传性”的方式使得贫穷的下一代吸取了父辈所养成的价值观。等要靠思想依然严重,不愿意付出辛勤劳动来脱贫,对于小额信贷资金作为救济金,信用意识淡薄,使得小额信贷资金回收难,增加了小额信贷风险。
(三)小额信贷风险防控能力不足。道德风险:虽然近年来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率有所下降,但部分农户还款意识差,改变小额信贷资金用途,道德风险依旧存在。农业风险:由于小额信贷的贷款对象基本是贫困、低收入群体,主要从事于农业,受自然因素影响,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小额信贷资金难以回收。系统风险:小额信贷作为一种重要的金融创新工具,也会受到系统风险的制约。经营风险:贫困群体缺乏必要的生产经营能力,也缺乏先进的知识和技术指导,难以承受市场的急剧变化,在生产经营中存在风险。
(四)小额信贷监管困难。政府的建档立卡和信用评级方便了小额信贷资金的发放,但由于信用主体借贷资金少,居住分散,无法对信用主体的资金使用进行有效监管。部分贫困群体进行小额信贷后,对信贷资金的不合法使用,并没有投入到生产经营活动中,造成信贷资金风险加大,不利于小额信贷的持续化进行。
四、对新疆小额信贷的几点建议
(一)完善小额信贷目标识别体系。政府应当继续更新完善贫困农户的建档立卡工作,精准定位扶贫对象,并对不同的农户做出适当的信用评级。可把贫困分为三类:一是绝对贫困,指没有劳动力和其他资源要素;二是相对贫困,只有劳动力无其他资源;三是一般农户,有劳动力和其他资源。当今时代,绝对贫困现象几乎已经不再存在。针对三类贫困群体制定不同的政策。第一类为财政救济;第二类提供政策型小额信贷;第三类提供一般小额信贷。
(二)完善小額信贷目标培训体系。直接扶贫于培训技能,间接扶贫于小额信贷。即政府将扶贫资金首先资助于贫困群体的技能培训,根据新疆的实地情况,帮助贫困户、贫困群体寻找致富门路,改变思维惰性,技术上给予帮助和指导,帮助贫困群体建立起自我发展的能力。在贫困群体具有一定的发展经营能力时,小额信贷要紧跟而行,政策性小额信贷为辅,一般性小额信贷为主,确保贫困群体获得帮扶。改变传统的扶贫方式,改“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做到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
(三)引导资金投入,加强资金监管。精准扶贫,小额信贷要先行。在“十三五”规划下,扶贫进入攻坚时期,政府和金融机构要双重保障,使更多资金进入金融领域,进入小额信贷。政府资金投入量应继续加大,并针对新疆地域特色,进行税收优惠等政策;金融机构更应放低身价,延长金融服务链,不断扩大新型金融产品来增加业务收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根据不同的信用等级,实行差别的小额信贷。同时,政府和金融机构要加强资金的监管,贷前政府应做出信用评级,贷中金融机构按照信用评级发放小额信贷,贷后政府和金融机构加强对小额信贷资金使用途径的监管,尽可能减小风险,确保小额信贷资金的有效回收。
(四)小额信贷市场化运作。获取盈利是金融机构愿意并且持续提供小额信贷的根本保证。金融机构不是福利机构,如何确保贷款的有效回收是金融机构最为关心的问题。政府在进行小额信贷推广的同时,应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渐进取消新型小额信贷,放开利率监管,使小额信贷逐渐市场化运作。降低小额信贷政府行政介入,使金融机构更加独立,合理确定小额信贷利率水平,信贷资金的发放与监管由金融机构按照市场规律运行,政府不再贴息,金融机构风险自担。
(五)小额信贷持续化运作。小额信贷的可持续是指金融机构既实现为贫困人口提供信贷服务使其脱离贫困,又能实现自身的盈利,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双赢。同时,小额信贷的可持续是指金融机构能源源不断的提供小额信贷,促使那些生产周期长、经济效益回收慢的生产经营活动能够得以发展。金融机构发放的小额信贷只有实现经济上的持续化运作以获得盈利,才能进行一定的资本积累,更好地进行扶贫工作。
五、结语
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其中,2013~2016年4年间,每年贫困人口减少都超过1,000万人,累计脱贫5,564多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底的10.2%下降到2016年底的4.5%,下降5.7个百分点,实现了一段时期脱贫攻坚的重要目标。
小额信贷作为一种重要的金融创新工具,在金融扶贫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在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下和“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全部脱贫的综合目标下的新疆,实行新型小额信贷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关键一步。新疆新型小额信贷专注于扶贫工作,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提供5万元以下,三年以内,无抵押无担保、全额贴息的政策型小额信贷。改变了传统的扶贫方式,扶贫对象更加精准,扶贫目标更加明确。
当前,新型小额信贷刚刚开始实施,具体效果要长时间的调研,比如人们对于新型小额信贷的需求,小额信贷对于贫困群体脱贫致富的具体效果。但不可否认的是,新型小额信贷以精准扶贫为目标,是适合于新疆特色的重要金融扶贫工具,是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下促使新疆发展的有效方式。
主要参考文献:
[1]Abhijit V.Banerjee & Esther Duflo.POOR ECONOMICS[M].2011.
[2]陈银娥,师文明.微型金融对贫困减少的影响研究述评[J].经济学动态,2011.
[3]李莹星.小额信贷能改善穷人福利吗[J].农业经济问题(月刊),2015.
[4]申云,彭小兵.链式融资模式与精准扶贫效果[J].财经研究,2016.
[5]章元,丁绎镤.一个农业大国的反贫困之战——中国农村扶贫政策分析[J].南方经济,2008.
[6]郭晖,李景跃.新疆农村小额信贷机制创新研究[J].现代金融,2007.
[7]郭建伟.新疆金融精准扶贫分析[J].区域金融,2016.
[8]梁春亚.基于金融视角的新疆贫困地区扶贫开发问题研究[J].金融发展评论,2014.
[9]王晓东等.金融支持新疆南疆三地州加快扶贫开发的调查与思考[J].金融发展评论,2013.
[10]汪雨.新疆金融扶贫现状和对策[J].现代商业,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