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楷
小时候,爸爸妈妈在一个小镇工作。那里有个大杂院,我们家就住在大杂院里。院子里的人和蔼善良,大家相处得十分融洽。我常常想起那段时光,当然最让我无法忘怀的还是我童年的小伙伴——牛皮大王。
不用说,牛皮大王就是因为爱吹牛才出名的。他一开口,牛皮就来了。
那是一个炎热的下午,我们几个不安分的小子相约到小河里游泳。来到河边,不管三七二十一,甩掉上衣就往河里跳。岸边水不太深,玩了一会儿,牛皮大王就提议:“我们游到河对岸去,怎么样?”小河虽说不太宽,但少说也有五六十米吧。我知道他游泳的技术不怎么样,便问:“你行吗?”牛皮大王一拍胸脯,说:“嘿,这有什么!比这宽几倍的河我都游过!”我仍然有些不信。“这有什么!还不信?我们打赌。谁要是游在我前面了,我请他吃冰激凌。要是游在我后面了就请我吃冰激凌。”见他这样一说,我也就放心了。一声高呼,大伙儿就发疯似的向对岸游去。等我们都到了对岸,才发现牛皮大王还在小河中间缓缓移动,一沉一浮的,看样子已经不行了。我们赶紧求岸上的叔叔去救他,等到叔叔把他拖上岸,牛皮大王便大口大口地吐起来。“看你还吹不吹?”小伙伴们在一旁取笑他。牛皮大王还没吐完,又一拍胸脯:“这有什么!要不是我的腿抽筋,保证游在最前面。不信,我们再来一次。”我们谁也不敢再和他打赌了。
还有一次,院子里兴起了骑自行车的风潮。我和牛皮大王都不会骑车,牛皮大王说:“我们也学骑车吧?”见我有些犹豫,又大声问,“你去不去?”“怕不太容易吧?”牛皮大王把胸脯一拍,说:“这有什么!我一岁多就会骑了。”“你那是什么车,这可是真正的自行车。”“这有什么!不都是两个轮子吗?”我把自行车推到院子里,说:“你来扶我吧。”我以前学过,只是不太熟练。牛皮大王扶着我歪歪扭扭地骑了几个来回,说:“你自己骑吧。”这时我也有点累了,说:“你来骑,我来扶你。”牛皮大王说:“扶什么,像我这种人啊,学都不用学,不是我吹。”我知道他爱吹牛,不放心,就悄悄地在后面扶着,他装着没看见。等到骑了三五圈,他假装向后一望,说:“谁叫你扶啦?还不快放手,让别人看见多丢人。”我松开手,说:“你小心点。”他把胸脯一拍,说:“这有什么!你放心。我都说过,这玩意儿,我还用得着学吗?”他握住车把,右脚用力一蹬,车向前行了。正当我准备为他喝彩时,“啪”的一声,自行车倒下了,牛皮大王摔了个狗啃屎。他爬起来,说:“这有什么,是你的车子不好,要是我爸的那辆山地车的话,保证不会摔倒。”
牛皮大王对人挺热心。有一次,院子里一戶人家的钥匙忘在家里了,找到牛皮大王,牛皮大王把胸脯一拍,说:“这有什么!”于是就从一楼爬上二楼的阳台,替人把钥匙取了出来,我站在下面看得都吓出了冷汗,他却像没事儿一样。
如今,五六年过去了,不知道牛皮大王是否还是我记忆中的样子。
点评
作文成功塑造了一个爱吹牛的人物形象。人物的语言描写非常有特点:一是写了人物的口头禅,口头禅实际上是牛皮大王个性的反映。他一开口就是“这有什么”,这口头禅表现的不只是爱吹牛,也体现了他初生牛犊不畏虎的个性。二是人物对话与牛皮大王的爱吹牛的个性相符。如,他本来游泳技术不太好,却说“比这宽几倍的河我都游过”,一方面说明他爱吹牛,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他勇敢不怕事。再如:他本来不会骑自行车,却说一岁多就会骑了,“我”告诉他那不是真正的自行车,他却回答“这有什么!不都是两个轮子吗”,对话除了说明他爱吹牛外,也表现了他的自信。三是有潜台词,如“你去不去”,潜台词是“你不去我一个人去”。四是表现人物的心理。如“你自己骑吧”,表明他心里看不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