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中考

2017-09-04 02:22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17年30期
关键词:花草树木校名作文题

【真题回放一】

(2017年北京中考作文题)根据题目,按要求写作。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作文。

题目一:古人云:“万物贵其真。”这句话启示我们,无论是大千世界中的万事万物,还是日常生活中的为人、做事,都贵在一个“真”字。请将“______贵在真”补充完整,构成你的题目,写一篇作文,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题目二:假设你走进一个神秘莫测的森林王国。你能听懂那里花草树木的語言、飞鸟虫鱼的交谈、泉水山石的对话,并且还能和它们一起交流、生活……在那里,你们之间会有怎样的故事发生呢?你又会有怎样的收获呢?请你发挥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2)字数在600~800之间;(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写作点拨

题目一:

“真”——与假相对,发乎内心。由此可衍生出一系列词语——真实、真诚、真心、纯真、率真,都可成为作文的题旨。

1.“为人”之“真”。人际交往中,“假”“装”“虚伪”这样的描述,往往比其他缺点更令人生厌,也因此,“真善美”中首位是“真”,确实有其道理。《三国演义》中曹操虽多有心机,但始终被很多人热爱,有一点原因,便是他身上始终未少那股“率真”。而《笑傲江湖》中的岳不群,则因为“伪君子”的典型面孔,而成为书中最被众人不齿的对象。

生活中,我们也应对人真诚相见,真心相助,展现真实的自我。这样的人生才敞亮痛快,也多有桃李相报的美好。人际交往之“真”,贯穿于亲人、朋友、师生、团队,甚至包括社会上萍水相逢之人。从情节构思来说,彼此的率真默契串联起一段美好的情谊,或者经历误会后的坦诚相见,都会不错。

2.“做事”之“真”。“做事”之“真”,即做事时要全情投入、专注用心。家庭、校园、社会,无论主动用心,还是职责所在,都可入题。回想一下,你曾用心为己、为人,做了什么事情?真有投入,必有故事。

要特别注意:“真”不是作文情节本身,但应渗透于情节之中,主要的篇幅仍是故事。主旨是灵魂,必须确立“真”的核心地位,这不能有半点含糊。

题目二:

这是一篇想象作文。神秘的森林,我们可以想象里面的花草树木、小动物等都各有特点,然后再想象自己到森林里面参加某个活动、去森林看病等,因为在事件中涉及的对象是这些花花草草,所以还可以描写对应的环境,及互相交流的内容等。这样,想象力自然而然就会展现出来。

材料要求“聆听花草树木、飞鸟鱼虫、泉水山石的对话,并且和它们一起交流、生活……”,我们可以进行角色互换——想想自己变成它们的同类,切身体验它们的生活、收获不同的感悟。内容想象合理即可。真正的难点在于是否可以突出中心。比如可以反思现在普遍存在的问题——雾霾、浪费资源、对动植物的伤害等。由此可推己及人,深化作文的主旨。

【真题回放二】

(2017年浙江湖州市中考作文题)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

孩子啊

每个人都有一双翅膀

可以在梦里飞翔

还有一双翅膀

可以在想象里飞翔

如果飞累了 孩子啊

那就躺下来无所事事

和露珠儿唱歌

和小蚂蚁游戏

哭或者笑

有资格哭的孩子会更强壮

读了这首诗,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以“有资格哭的孩子会更强壮”为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经历,可阐述观点,也可抒发感想。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写作点拨

思路一:《秋天的怀念》中的史铁生、《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的海伦·凯勒、《孤独之旅》中的杜小康,哪个不是在“成长”路上一路磕磕绊绊?哪个不是经历苦难、殊死挣扎,哪个不是从眼泪中走出来?哪个不是“哭着”成长为“更强壮”的人?从课文中熟悉的人、熟悉的事入手,从最真实的情感中打开思维。这样,作文才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感可发。

思路二:写一封信,可以家长的名义给孩子写一封信,表达对孩子成长的关注、关心;可站在孩子的角度给父母或老师写一封信,根据自己成长中哭泣的故事记叙一段成长经历,寻求父母或老师的理解与帮助;可以孩子的视角给这个时代、这个时代的教育现状写一封信。人在成长中势必会受挫,而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在何种情境下流泪,以及流泪之后以何种姿势前行。

思路三:可采用童话、寓言的形式,虚构故事凸显立意。通过借古喻今、借物喻人、借此喻彼等手法,揭示事物丰富的内涵和蕴含着的深刻的道理。构思的故事可根据主题来确定。可以孩童的眼光看待周遭的一切,或陌生或欣喜或害怕或哭泣,但终会成长。

(张智勇、王仁慧)

猜你喜欢
花草树木校名作文题
去露营吧
做好自己
爱护自然,让环境更美好
学生题写校名一点都不“跌份”
花草树木怎样过冬
“211”和“985”高校校名谁题写
本部两刊刊登的部分作文题与2016年中考作文题相同或相近
校名追求“高大上”是教育的短视
就“题”取材 读写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