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氺
薛礼山
辽宁丹东凤城的东汤镇,素以温泉著名,但她身后有座山,叫薛礼山,山上有岩峰,叫薛礼坐峰,其实,这山就是因这薛礼坐峰而名。
“薛礼山”位于东汤镇子的东北,呈环形拥抱着东汤这个温泉小镇。
在当地,你只要一提起薛礼山,当地人就会滔滔不绝地给你讲起有关唐朝大将薛礼的故事。
相传唐朝初期,平辽王薛礼奉李世民谕旨率兵征东,驱赶高丽收复三千里江山。当时与高丽将领口头协议:以箭为界,箭到之处便是高丽撤退之地,但当时薛礼发箭时角度偏低,箭从凤凰山的一处山岩中穿过之后,箭镞落入鸭绿江中,高丽大将于是以枪划界,形成隔江而治,薛礼顿生沮丧,一屁股坐在身后的大石头上气绝身亡。这座山,后人就叫它“薛礼山”,薛礼坐过的大岩石,就叫做“薛礼坐”。
其实,这仅仅是个传说。薛礼,两次征东,讨伐高句丽,但薛礼均不是主将。第一次,是跟随唐太宗李世民,当时薛礼只是一个“白袍小将”(其实是小兵),还不是将军。也就是这次的表现,得到李世民的赏识,后被提拔重用。
第二次,是在唐高宗时期。《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等史学典籍都有记述。
这一次,薛礼是作为副将,主将是李绩。从公元666年到公元668年,三年四大战役,即新城(今抚顺高尔山山城一带)、金山(今抚顺新宾木奇镇一带)、扶余(今吉林四平)、平壤,大败高句丽,高句丽国王高藏在降书上签了字。
《旧唐书》记载薛礼的逝世时间是在公元683年3月24日,也就是剿灭高句丽之后的十五年。因此,传说就是传说,大不必认真。但既是叫做“薛礼坐”,就一定有它的神秘之处。
山楂树,枫树,板栗树,榛子树;还有不知名的这树、那树,茂茂密密。可以想見,这要是在春季,这山一定是葱葱茏茏,山花烂漫;夏季,则一定是叠叠翠翠,泉水淙淙;秋季,则一定是林披五彩带,果实缀枝头。
正欣赏美景中,忽一抬头,那薛礼坐的岩峰就在眼前了。
山顶处,一堆凸起于峰顶的几米高的岩石,犹如一把椅子,有坐,有背,惟妙惟肖,不愧称之为“坐”。真的佩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太神奇了!
铁岭“蟠龙山”小考
辽北铁岭的蟠龙山,久负盛名,为辽北名山。
但是,游人们凡游览过蟠龙山后,在头脑中却很难形成一个“巨龙盘卧”的概念来,难道是“蟠龙”的叫法“有误”吗?其实,“蟠龙山应该叫双龙山”。叫“双龙山”,有山中一块石碑为证:“双龙山-圣水寺”,这是一块至今还立于山中的石碑的碑文,文中的“双龙山”即指蟠龙山,那么碑文中的叫法又从何而来呢?无可考。那么,蟠龙山除了叫双龙山之外,还有无其他的叫法吗?有,当地人还叫它“香山”和“响山”。
然,此两种叫法皆与圣水寺有关。“圣水寺”,全称为“蟠龙山圣水讲寺”。讲寺,顾名思义,定是以“讲”著称,所以,圣水寺有讲经院,每到开讲时常会聚集四海僧众数百人,场面可谓宏大,北方难见。
相传元末时某秋日,一云游僧人为躲战乱,从南方一路北行,这日云至帽山与蟠龙山之间,已是饥肠辘辘,口渴难耐,四处观望欲寻化缘之所,然满山深秋萧瑟,落叶纷纷,哪里有烟舍人家,于是喟叹:命运多舛,人生不易,好生绝望。于是寻一树下打坐歇息,双目微闭,正似睡非睡之时,耳边忽闻“咚、咚、咚”的悠慢的木鱼之声,初觉似梦,待凝神细听,确信是木鱼无疑,于是起身寻去。说也怪,转过山脚,映入眼帘已不再是秋风萧瑟、败叶枯枝,而是红叶漫山、金光耀眼,你到怎地,这僧从北坡转到西坡,此时正是夕阳璀璨,山中又多为枫林,红叶映晚霞,夕阳霞满天就不为奇了。这云游高僧循着木鱼梆声此时更无心揽胜,只是一门心地向那声音处盘桓,踏石避荆,真个是跌跌撞撞,待一多时辰后,来到一处开阔地带时,木鱼声止,淙淙之声传来,细观则见一处泉水挂于山腰,四周布满参天古树,云僧慨叹:真洞天也!掬水而饮,清澈甘甜,一路疲惫顿消,神清气爽。这云僧于是驻足下来,以泉水果腹竟不觉饥饿,遂堆石成屋扎下营寨。
不数日,山中来一高僧便传遍附近山村,人们纷纷来找高僧疗病索药,高僧亦不推却,每每舀出泉水送与村民,村民敷伤煮米,伤病痊愈。
高僧神泉治病的消息迅速传开,人们都称这泉水为神水,高僧也再不愁化缘,于是生出在此建庙讲经布道的想法来,十里八村的乡民也都愿意响应,纷纷捐钱捐物,出人出力,经一年时间,这庙宇果真立了起来,因这庙是因水而来,故取名:圣水寺。之后,不知是何年何月,人们把这圣水寺所依后山叫做了“蟠龙山”。
我今入山观之,却怎么也找不出“盘龙”的影子,但在山脊细观,却见山脊蜿蜒起伏,成“之”字形走向,更为奇特的是,四周群山均植被茂密,唯独山脊处植被稀疏,不时有山石裸露,状如“鱼鳞”,想来,这便应是龙的来由了吧。虽不是“盘龙”,而“长龙”倒也贴切。
附近有民间传曰:远古时曾有二龙闹海,后被天庭罚下民间化为石龙之说,看来,山中立有“双龙山”的石碑还是有些因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