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珍
当有很多现象我们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时候,画图是一种不错的选择,科学课中时常需要利用画图来突破难点,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例如在教学《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一课中,可以创设如下的画图过程。
一、初次画图,暴露前概念
学生在学习了第一课《水能溶解一些物质》后,知道搅拌后食盐在水中溶解了。那么,食盐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食盐放入水中时,水会咸吗?咸味在哪儿?创设思考时机,请学生说说想法。学生会有多种猜测。教师引导其思考:食盐放入水中1分钟后怎么样了?搅拌之后呢?你觉得这时候食盐会分布在哪儿?请拿出记录单,把你的想法用铅笔画下来。提供下面这样的记录单,每人一张,画下来,并集体交流展示思维的过程。
通过初次交流,我们会发现大多数学生画的图都是食盐在杯子的底部,或者是集中在某一处,充分暴露出学生的想法,为后面的教学埋下伏笔,也为教师突破教学的难点创设了机会。
二、再次画图,展示过程
食盐在水中扩散开来,比较难以用我们的眼睛观察到,这些都是我们的猜测,那到底是不是这样的呢?有没有一种东西,它既能溶解到水里,又能让我们看见它呢?认识高锰酸钾后,再次画图,同时创设问题,引发学生思考:1.长长的一条尾巴是谁的?为什么高锰酸钾会有尾巴呢?扩散到水中是怎样的?那你觉得食盐放入水中的时候有没有尾巴?为什么没有?2.颜色还有什么变化?变淡了。为什么变淡了?还有什么想法?3.如果不搅拌,时间长了,高锰酸钾会怎样?高锰酸钾放入水中的过程会越来越怎么样?消失掉的部分到哪里去了?搅拌以后去哪里了?
通过画图以及一系列的思辨,学生知道了高锰酸钾在水中溶解的过程,对于溶解的概念也已经基本掌握,对于均匀分布在水中有了准确的认识。
三、三次画图,概念内化
第三次画图,画出食盐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我们把不可见的食盐溶解过程,通过想象,可以知道,食盐其实也是这样分布的,只不过它没有颜色,是透明的。然后请学生思考:高锰酸钾和食盐在水中溶解了,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原来它们都会慢慢扩散开来,水底没有沉淀物,说明均匀地分散在水中。至此,通过系列画图,对于溶解的概念相信孩子们已经内化于心。
巧借画图,展现学生思维过程,让学生思有源泉,思有顺序,思有所获。
(浙江省常山县育才小学 32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