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散人
袁绍为何不挟天子以令诸侯
◎江河散人
公元195年,袁绍帐下谋士建议他“迎大驾于长安,复宗庙于洛邑,号令天下,诛讨未服”。此时的袁绍相比曹操,无论是名望还是实力,都是迎接汉献帝的最佳人选,但袁绍最终没有听从。
《三国志》中说,因为汉献帝是董卓所立,不是正统,不合袁绍的本意,所以他不愿意去迎接汉献帝。其实是他不相信挟天子可以号令诸侯。
最早使用挟天子之策的人是董卓。公元189年,董卓进京后,宦官、外戚两大势力已倒台,他凭借武力控制了朝廷。之后,董卓另立汉献帝,为当初受党锢之争迫害的人恢复名誉,拉拢士族清流。
董卓的种种手段,正是打算挟天子以令诸侯。然而各路豪强并不买账,所以才有了袁绍、曹操等盟军讨伐。后来董卓被杀,其部下打算投降,但王允不许。他们率军进军长安,打败了吕布,再次挟持了汉献帝。不过不久便陷入内斗,这次挟天子也没有为他们带来太多好处。
如果说董卓是因为自己作死,挟天子政策并没有很好地实施,那曹操呢?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从洛阳把汉献帝迎到了许昌,这是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开端。然而,有诸侯因之依附吗?并没有。
当然,要说一个没有归附倒也不是。建安二年,张绣就第一次投降了曹操。但建议他投降的谋士给的理由是,袁绍势力强,曹操势力弱,投靠袁绍不一定被重视,不如投降曹操。这跟曹操是否挟天子无关。
挟天子不仅没有令诸侯归顺,反而使得内部动乱多多,越到后期问题越大。建安四年到五年,爆发了衣带诏事件,董承试图除掉曹操但未遂。
那么,曹操又为何挟天子?乱世之中,实力最重要,这点曹操自然明白。所以他下决心去奉迎天子,核心不是号令诸侯,而是想要利用汉天子残余的权威结交世家大族。
东汉以来,士族成为新兴的一股势力,这些读书人拥有大量的财产和人力、物力资源。想要在军阀混战中取胜,依靠世家大族的支持非常重要。然而曹操出身不好,很多士族根本瞧不上他。
在军阀争霸中,曹操一方面唯才是举,大量依靠寒门庶族之人,一方面也尽量拉拢世家大族之人,如荀彧等,但他跟世家大族的关系处理得并不好,士族对他的支持有限。所以当得知汉献帝出逃长安,出身世家的荀彧就力主他去奉迎天子时,虽然内部分歧很大,但曹操最终还是听从了荀彧的建议。
对于袁绍而言,依靠袁家本身的影响力,已经有大量的士族来投靠,奉迎天子并没有明显的好处。反而把天子请回来,就是给自己请一尊神回来,行事不免束手束脚。所以袁绍最终没有迎天子,这也是当时很多军阀的选择。
只是没想到后来曹操靠着挟天子及自身谋略异军突起,并且因为占有朝廷大义,给袁绍带来不少麻烦。而当他发现这些不利后,就已经在积极筹备把天子夺回了。
官渡之战前很多人并不看好曹操,还暗地里打算投降袁绍。只不过后来官渡之战中,曹操打败了袁绍,真正坐大。但这些是军事的胜败,与挟天子与否关系不大了。
编 辑 / 子 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