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山
张爱玲:我与闺密未翻脸
◎唐 山
图/春 生
1960年,张爱玲在给挚友邝文美的信里写道:“炎樱上月结婚,自纽约寄请帖来,对象不知道是个医生还是个博士,我也没查问,大家都懒得写信。”此后张爱玲与炎樱的关系似急转直下,据张爱玲遗嘱执行人说,炎樱曾给张爱玲写过好几封信,甚至在信中写道:“我做错了什么?为什么莫名其妙不再理我?”可张爱玲始终未回信。
有研究者称炎樱好炫富,而张爱玲正逢经济困难,二人因此分手,但从时间看,此种说法说不通。也许,炎樱与张爱玲的关系纯属无疾而终,未必像旁人想象的那么戏剧化。
1939年,英国伦敦大学在上海举办了远东区招生考试,张爱玲考取第一名,因战争无法去英国,只好改在香港大学就读,与炎樱成了同学。其间,张爱玲对自己港大的同学肆意嘲讽,只对炎樱表示赞赏。
炎樱好开玩笑,一天清早,为叫醒张爱玲,竟将一盆冷水泼在张爱玲的头上,张爱玲大怒,直用英文骂娘。不过这并不影响她们的友谊。一次港大放暑假,炎樱没等张爱玲就独自回了上海,张爱玲竟倒在床上放声大哭。
香港沦陷后,炎樱与张爱玲回到上海,因《沉香屑第一炉香》和《沉香屑第二炉香》两篇小说,23岁的张爱玲迅速成名。这时,炎樱也写了一些散文,不过,她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了服装设计上。张爱玲不但为炎樱的服装店写过四篇题为《炎樱衣谱》的广告,还穿着炎樱设计的异装去印刷厂,导致排字工人都放下手中活计去围观她。
炎樱与张爱玲都喜欢绘画,炎樱给张爱玲的《传奇》等书设计过封面,还给张爱玲拍了不少照片。而张爱玲也给炎樱画过肖像,放在自己的书中做插图。除此外,张爱玲成名后的造型由炎樱亲手打造。
20世纪40年代后期,张爱玲的文章几乎每篇中都有炎樱。张爱玲曾写道:“在这个世界上,恐怕只有炎樱能买到让我满意的围巾,换任何一个人都不行。”
炎樱还是张爱玲与胡兰成的证婚人,但她晚年接受专访时,已不记得这件事,甚至不知道胡兰成是大汉奸。1947年,张爱玲与胡兰成分手,胡兰成曾写信给炎樱,希望她从中缓颊:“爱玲是美貌佳人红灯坐,而你如映在她窗纸上的梅花,我今唯托梅花以陈辞。”张爱玲向炎樱苦笑道:“难道他要我送他一枚奖章不成?”
1952年,张爱玲借口回香港大学补学历,来到香港,由于没申请到1000元港币的助学金,只好先打工。11月,张爱玲赴日本,因炎樱在那里,愿意帮她找工作。
三个月后,张爱玲又回到香港,对邝文美说:“炎樱在日本来信说‘凭着自己的蹩脚日文而做过数以几十亿的生意’—我都能明了。假如我处在她的位置,我也会同她一式一样——所以看见一两个把金钱看得不太重的人,我总觉得诧异,而且非常佩服。”
1955年,张爱玲离港赴美,两个月后,她给邝文美写信:“宗教‘有时是扇方便之门。如炎樱—她固信教,不说谎,可是总有别的办法兜圈子做她要做的事。我觉得这种‘上帝’未免太笨,还不容易骗?”这些刻薄的话,让人觉得张爱玲与炎樱已形同陌路。
但事实上,张爱玲到美国后,与炎樱往来密切,因手无余钱,张爱玲住进救世军办的女子宿舍中,还是炎樱找的关系。这次,张爱玲本想在英语文坛闯荡一番,却被屡屡退稿,备受挫折。她得知胡适也在美国,便与炎樱一起去拜访。
此前张爱玲曾将自己的作品《秧歌》寄给胡适,胡适读后十分欣赏,可见面后,张爱玲一言不发,胡适只好和她闲聊起大陆的情况,可张爱玲对政治毫无兴趣,只听不答。结果倒是炎樱给胡适留下深刻印象。张爱玲下定决心,下次单独拜访胡适。
胡适出于礼貌,先回访了张爱玲,才发现胡家与张家是世交。然而,张爱玲始终沉默寡言,胡适亦不知如何帮助,当时美国有基金会扶持的创作营,作家可短期免费食宿,张爱玲两次请胡适担保,胡适欣然同意。
张爱玲与第二任先生赖雅结婚后,与炎樱仍有往来,炎樱去信说要看望他们,却总也不来。张爱玲平生最恨别人失约,再好的朋友,晚五分钟都不行,可就在张爱玲准备出门前,炎樱却在门外大叫起来:“张爱,张爱—”张爱玲打开门,炎樱冲进去抱紧张爱玲说:“又见面了。亲一下,亲一下。”原来,炎樱准备再一次结婚。两人聊了很久,炎樱想让张爱玲留她住下,但张爱玲装没听懂,炎樱便用上海话说道:“侬好狠心。”
张爱玲在和赖雅交往时曾不慎怀孕,而张爱玲最不喜欢小孩,还是炎樱帮她找人堕的胎。
1966年,《张爱玲全集》在台湾出版,张爱玲从此再无衣食之忧。但赖雅婚后不久即瘫痪,为照顾赖雅,张爱玲与外界基本断了联系。令人惊讶的是,张爱玲与曾经的好友炎樱反而中断了往来,炎樱去信她也不回。因为对于张爱玲来说,炎樱是对外社交的助手,可以避免冷场,晚年张爱玲绝世独立,炎樱已帮不上什么忙了。
张爱玲临终前,她的财产基本委托给邝文美夫妇打理,而非同在美国的炎樱。这其实不难理解,炎樱没心没肺、行为飘忽,直到她准备再结婚时,张爱玲才知道“她竟然有那么多的事瞒着我”。以张爱玲的个性,是无法掌控炎樱的。她们能玩到一起,但从未一起做成过事。
张爱玲去世后,炎樱接到一个电话,对方刚说有个坏消息要告诉她,她马上就猜到了,“当下在电话那端饮泣起来”。由此可见,所谓“闺密”翻脸的剧本,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人们编出来的。
编 辑 / 子 玉
图说
在19世纪的英国和欧洲,鸦片是全民用品,有点头疼脑热,人们习惯用鸦片来解决,甚至连婴儿都会用鸦片。据说婴儿吃了鸦片就不会哭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