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教学反思之管见

2017-09-03 16:08赵智
教育 2017年38期
关键词:古典文学文言文中学生

赵智

文言文,是古代文学的结晶,蕴藏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的理论观念和实践内容,也是让学生接受经典文化熏陶、浸染的良好载体。它既能发挥人文方面的教育熏陶作用,又能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增强学生文化底蕴。语文教学就是传承这些优秀文化的天然管道。然而,现行中小学语文教材中文言文仅占1/3,量少得“可怜”。即使如此,还有中小学语文教师提出,取消文言文,理由两点:第一,复杂艰深的古典文学不易为中学生掌握,阅读水平一直不见长进;第二,学习文言文花费许多工夫,得不偿失。中小学文言文教学是否得不偿失?笔者认为,文言文并不复杂艰深,而是中小学语文教学文言文的“路子”不对头。笔者视野范围内的农村中小学教学古典文学的现状略作如下分析。

中小学目标低,初高中易断层

初中文言文教学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基本的教学模式仍是由老师逐字逐句串讲,以满足于现成答案、“标准”答案,取代学生主体整体的感受、语感的培养、意象的领悟等,将一篇篇优美范文肢解得支离破碎,从“之乎者也”到常用实词、虚词,再到句子的翻译与理解,面面俱到。学生则忙于记词义、记译文。这种自下而上的加工方式,导致了有言无文的教学现象,激不起学生学习热情,教学质量不高。由于初中古典文学教学的标杆低,势必造成初中到高中古文修养的断层,影响到高中的文言文教学质量。

教学态度、水平和观念错位

“不考就不教”,应试体制下这已成为一个默认的“原则”,大多数教师对古文教学持无所谓的态度,教学目的不明确,课堂教学呈现盲动性,教师为应试而教,导致学生为应试而学,教学内容单一化,阅读练习功利化。在教学观念上,低估学生的接受能力与理解能力,从不给学生留下思维和品味的“空间”,习惯于把现成的答案,有结论的知识教授给学生,总以为讲得越多,学生理解得就越好。而且,有些教师的文言水平本身不高,自身对文言文理解也不透彻。

古典文学遇冷的原因

不少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学,缺乏内在的学习动力,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上课只听教师讲解,自己不动脑筋,外在动机往往随考试结束而终止。面对新的学习或问题情境時,往往不能主动寻求当前情境与已有经验之间的联系,不能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在古典文学学习中,学生常常忽视诵读、积累、语感的培养等基本功的训练,认知技能的缺陷导致了他们不能积极建构知识的缺陷。

古典文学教学现状

要达到中学古文的阅读要求,仅靠课内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发挥必要的阅读导向作用,将课内延伸到课外,使古典文学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中,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中。事实上,经典作品已离现代中学生愈来愈远,动漫、卡通、新潮的时尚杂志和书刊,成了他们阅读的“大餐”;武打、言情小说倍受中学生青睐,琼瑶、席慕容无所不知,金庸、温瑞安、古龙的市场更是长盛不衰。学生的阅读范围几乎全部局限在这些武打、言情、卡通里面,成为中学生课外阅读的主流,透过这一现象我们似乎看到整整一代人的审美情趣的跌落。另一方面,学生对古典文学涉猎范围的狭窄,与教师、家长的误导也是分不开的。教师为了不致学生的语文成绩落于人后,推荐给学生的大多是《中学生文言文译注》《古诗文阅读训练》等与课文有关的参考资料和教辅读物,家长们更看重“一导就灵”的直接性的辅导书,而对文学性较强的课外读物相对冷漠,甚至视为“闲书”加以封杀。阅读范围的狭窄,阅读指导的急功近利,造就了现代中学生的高分低能。

我国古典文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们以其深刻的思想,巧妙的构思,优美的语言在古代文坛树起了丰碑。增加古典文学的阅读量,无论是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还是语文能力的提高,都是非常有益的。作为语文教师,要提高古典文学教学效率,就要引导学生留连于千古佳作的神奇美妙的境界,在教学中抓住情景和形象,“披文入情”,多侧面解读古典文学文本美的元素,让学生深入体味。

第一,要欣赏形式之美。数千年的古代文化史,形成了五彩斑斓、绚烂多姿的文学语言和表达形式。或音韵谐调,或骈散结合;或娟秀隽永,或气势磅礴;或直抒胸臆,或情景交融;或婉转细腻,或大开大阖。五言、七言,长调小令,不一而足;诗词歌赋,骈文散曲,异样纷呈;阐道说理,精微透辟;描景状物,绘声绘色;写意抒情,感人肺腑。教学中,把准文体特点,挖掘语言特色,引领学生自主感悟,真正领略古典文本文字的优美与精致,使学生通过对古典文学外在美的感悟,进入内在境界。

第二,要领略山川之美。锦绣山河无限好,引领风骚数千年。祖国的大自然蕴含着多姿多彩的美。自古以来,有多少文人骚客倾心于祖国的大自然,留恋于山水之间,徜徉于乡村田园,描绘出一幅幅风光秀丽、壮美的画卷。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自然清幽,“水作青罗带,山作碧玉簪”的天生妩媚,如“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恬淡宁和,“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的清新流丽;“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优美画卷,“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雄伟气势;“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田园风光,“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的天然景象。教师充分发挥“导游”的作用,让学生神游于优美壮观的祖国山川,得到美的享受,心灵的净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美好感情。

第三,要感受形象之美。即在审美与审丑的过程中,为作品人物或作品意象的言行、意趣而喜怒哀乐,颂扬贬斥,使灵魂得到荡涤与洗礼,提高评判、鉴别和审美能力。《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一丝不苟,追求尽善尽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邹忌,知人知己,一心修明政治;还有曹刿的关心国事,蔺相如的深明大义,烛之武的临危不惧,南霁云的忠勇刚烈,柳毅的见义勇为……教学中,善于引导学生发现和欣赏作品中的形象美,让学生推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道德行为,从而受到思想的启迪和性灵的陶冶。

古典文学的教学策略

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传统母语”。缺少古典文学的语文教育,其文化内涵必将大打折扣,就不是完整意义上的母语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说,古典文学(在教学中称文言文)是更为重要的语文教育内容。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古典文学的教学策略。

第一,社会、家庭、学校紧密配合,给学生阅读古代经典作品开拓有益的空间,创造有利条件。要切实发挥好社会导向、家庭导向、教师导向功能,给学生提供便利的阅读环境。学校可利用图书室提供阅读便利,家长、教师尽一切可能为学生开发阅读文本的资源,使学生能够广泛涉猎古代文学经典,有足够的时间阅读经典作品。

第二,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教师为主体变成以学生为主体,把以教师讲解为主变成以学生自主阅读、领悟为主。要加强诵读教学,让学生在诵读中去感悟;要重视培养语感,指导学生写阅读笔记,写鉴赏文章,提高学生的理解、鉴赏能力。

第三,创新认知结构,提高迁移能力。要彻底改变以往机械、死板的知识教授方法,对词汇、语法进行灵活机动的分析和讲解,注重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学习策略的训练,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及时监控学生的理解状况,从而促进知识的迁移。

除此之外,古典文学还有许多值得我们思考和探讨的问题。笔者热切期待,语文教学界的同仁们积极推进中学古文的教学改革,切实有效地提高古代文学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古典文学的教学意义重大。endprint

猜你喜欢
古典文学文言文中学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更正说明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於于野谈》与中国古典文学关系考察
中日古典文学作品中的狐意象研究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