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宁-孟连结合带北段两侧地质特征对比分析

2017-09-03 10:02侯文华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10期
关键词:昌宁怒江断裂带

侯文华

(成都理工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00)

昌宁-孟连结合带北段两侧地质特征对比分析

侯文华

(成都理工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00)

昌宁—孟连结合带两侧处于环特提斯构造域的重要单元,根据其两侧的构造、地层以及岩浆活动等特征,可将该区的一级构造单元划分为三个:冈瓦纳大陆、昌宁-孟连结合带和劳亚大陆。而昌宁-孟连结合带北段的西侧为冈瓦纳大陆的东缘保山-镇康地块,东侧为劳亚大陆的西缘扬子板块,在地质演化过程中曾先后受到古特提斯构造作用、新特提斯构造作用以及新生代时期的印度-喜马拉雅构造作用的影响。

昌宁-孟连结合带;特提斯;保山-镇康地块;扬子地块

一、昌宁-孟连结合带西侧地层特征

昌宁-孟连结合带西侧即为冈瓦纳大陆的东缘保山-镇康地块,是一套被动陆缘沉积,地层多为滨浅海—半深海沉积,出露比较齐全。该区自老到新沉积的地层有王雅岩组、允沟岩组、老尖山组、施甸组、蒲缥组、仁和桥组、栗柴坝组、向阳寺组、何元寨组、铺门前组、丁家寨组、卧牛寺组、丙麻组、沙子坡组、南梳坝组、湾甸坝组、勐戛组、木瓜河组、芒棒组及第四系冲、洪积、河流砾砂泥。

由于奥陶—志留系时的滇西海槽海底的不均衡运动曾发生过东西方向上的海水迁移,以致造成了各地沉积环境随时间而改变,即岩相和沉积相改变。无论是海退还是海进,都会使岩石地层单位界面具有穿时性。该区内从奥陶—志留系存在的几组具有穿时性的地层,孙云筹等(1947)称之为施甸组、蒲缥组和任和桥组[1]。

(一)构造特征

在昌宁-孟连结合带的东侧,单元内主要发育弧形构造样式为主的断裂,其构造单元多为逆冲推覆构造带。逆冲推覆构造是由逆冲断层及其上盘推覆体或逆冲延席组合而成的构造,多发育在造山带及其前陆。

1.薅子坝-茨竹山西断裂

根据断裂两侧发育的地层,以该断裂为界,西侧为冈瓦纳大陆中的镇康地块,东侧为昌宁—孟连结合带。茹子坝-茨竹山西断裂走向近南北,在苍蒲塘附近向东凸出,茨竹山处转回近南北向,这种特征是逆冲推覆构造带前缘断裂的构造样式[2]。除上述几处出露外,断裂后期沉积该层所覆盖于地表消失。

从野外的观测点及实测地层剖面来看(图1),茹子坝-茨竹山西断裂处于持续的挤压应力下,断面向西,倾角很缓。分支断裂发育且走向多为北西-南东向或北东-南西向,断裂西侧为丁家寨组或向阳寺组或老尖山组,断裂东侧为孟定街岩群。

图1 茹子坝断层破碎带中的石英透镜体

根据以上断层观测点来看,茹子坝-茨竹山西断裂总体表现为脆性逆冲性质,断层层次也从表、浅往深部发育,在深部逐渐转化为脆-韧性。主断面倾角较缓,上盘岩石在挤压应力的作用下,推覆体前缘褶皱作用剧烈发育,下盘孟定街岩群中的软弱岩层同样发育层内褶皱。断裂带内次级断裂发育。

2.柯街-界牌山断裂

根据断裂两侧地层的发育状况,以该断裂为界,西侧为保山地块,东侧为镇康地块。断裂在卡斯-湾甸河段出露很好,部分点上断层界线明显,向南部分为沉积该层所覆盖而不可见,具有多期活动的痕迹。断层总体走向为N-SSW向,沿古生代地层系统与湾甸坝地层系统的分界,根据前人资料、区域上的延伸情况及大地电磁测深资料可知该断裂规模巨大,向下延伸至深处,发育时间早且后期活动频繁,现代地貌多借助该断裂而发育(如湾甸河)。晚期东西向断裂的发育切穿湾甸河断裂,导致该断裂在延伸过程中具有不同的倾向及产状。

从野外的断层观测点来看(图2),断层带由多条次级断层组成,主断面表现为西侧何元寨组或向阳寺组与东侧的湾甸坝组或丁家寨组断层接触。

图2 姚湾弹石路口南侧柯街断裂露头表现

以上断层观测点说明,湾甸河断裂总体表现为逆冲性质,断层构造层次为浅-中层次。主断面倾向、倾角不一,倾向向西的断面倾角(30°,逆冲构造)小于倾向向东的断面(55°,冲起构造),且由于断面的倾向反转,表明该断裂曾多次活动,应力状态变化,断裂带内节理、劈理发育,次级断裂带中岩石破碎明显并向下延伸与主断面合并。

根据张宪依(2007)利用遥感的解释为:柯街断裂形态较清晰,并沿该断裂带西侧发育与次级褶皱和次级断裂相伴而生的构造变形强烈带。该断裂带岩浆活动微弱,至今尚未发现较大规模的岩体。[3]

(二)怒江断裂带对其西侧的影响

怒江断裂带是一条规模很大的区域深断裂,在滇西境内表现为保山地块和腾冲地块的边界。该断裂具有多期次的活动性,目前所展示的为喜马拉雅时期的剪切特征,断裂带的主题以糜棱岩出露为特征,呈弧形展布。随着断裂由北向南弧形转弯,断面倾角变小,拉伸线理侧伏角变大,使得北东走向段在走滑的同时,以表现为推覆的性质[7]。

结合前人对怒江断裂南段转弯处构造变形的分析及其向南东方向逃逸的研究,从早侏罗世开始,怒江断裂带开始隆升,所引起的自西向东的挤压作用力使得研究区开始成陆造山,整体格局转变为陆相环境。到晚侏罗世时,怒江断裂带持续隆升,研究区古生代时期形成的孟定街岩群、温泉组和南段组发生中-低压变质作用,形成绿片岩相变质建造,地表发育脆性构造。古近纪-中新世为研究区的冲断推覆构造形成阶段,由于怒江断裂带的持续隆升,保山-镇康地块基底发生滑脱韧性变形,形成磨拉石-山间碎屑岩建造。

二、昌宁-孟连结合带东侧的地层特征

昌宁-孟连结合带东侧即为劳亚大陆西缘的扬子地块,为一套稳定大陆边缘沉积,地层多为滨-浅海-半深海沉积。该区自老到新沉积的地层有澜沧岩群、南段组、三岔河组、木瓜河组、芒棒组及第四系冲、洪积、河流砾砂泥。扬子板块自二叠纪板块俯冲、碰撞后发生大规模的岩浆活动,发育二叠系岛弧或碰撞酸性岩浆活动、三叠系碰撞酸性岩浆活动、三叠系陆内中酸性火山活动、白垩系陆内伸展岩浆活动以及喜山期的伸展岩浆活动形成的花岗细晶岩脉。

(一)构造特征

小立董断裂:

根据断裂两侧发育的地层,以该断裂为界,西侧为昌宁-孟连结合带,东侧为上扬子板块。小立董断裂走向近南北,阿里寨山前后断裂向东凸出。断裂形成后受后期反向构造应力场改造,造成现今地表露头中,断裂面基本不可见,断层面不平整,断层岩风化、掩盖情况严重,且次级断裂发育的特征,同时张家寨处发育一北东向走滑断裂切断小立董断裂。

从野外的观测点及实测地层剖面来看(图3),小立董断裂处于持续的挤压作用下发育,断层观测点上可见断面向西,断层西侧或为温泉组、平掌组、鱼塘寨组、大名山组,断层东侧为三岔河组与南段组。

图3 杨柳树沟断层交切

根据以上构造观测点的特征,小立董断裂带表现为大型断裂的断续出露,其形成强度高,故而断层破碎情况严重,但后期的反向应力场的改造使其真实性质被掩盖。但是根据其目前仍具有的活动性特征,以及断层两侧出露的以温泉组为特征的半深海-深海相岩石认为该断裂可能是规模较大、具逆冲性质的深大断裂。

(二)澜沧江断裂带对东侧的影响

根据前人的一系列研究,澜沧江断裂带应为扬子板块西缘东达山-临沧岩浆弧和昌都-思茅前陆盆地间的山前逆冲推覆断裂带,早期由西向东逆冲推覆,晚期转化为以左旋走滑为主。其西侧发育了厚度大、夹多层火山岩、活动型、含火山浊积的复理石沉积。[5][6]

在古近纪-中新世时,澜沧江断裂带持续隆升致使扬子地块基底滑脱,形成澜沧岩群出露地表,稍晚发育的自东向西的反向挤压作用力,形成大规模的推覆构造与区域性近南北向宽缓褶皱。由于喜山运动的进一步发展,靠近澜沧江断裂带的研究区内花岗岩岩体等地层受东西向走滑断层强烈剪切,甚至在花岗岩带发育浅表层次的脆-韧性动力变质作用。

三、结论

(1)随着印度板块的向北运动,古特提斯洋的闭合,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导致了青藏高原的隆起,并引起了青藏高原中部和南部块体的向东和向东南方向挤出,形成了怒江断裂、澜沧江断裂等,而研究区正处于怒江断裂和澜沧江断裂之间,所以研究区的一些构造特征的构造样式,空间展布特征与两侧断裂带有着密切的联系。

(2)昌宁-孟连结合带北段的两侧地块都发育逆冲推覆构造带,它们形成时所源于的动力因素既有相同也有差异,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3)对昌宁-孟连两侧地体的分析,不单有助于我们了解变形构造样式、时空变化与区域构造演化的构造关系,还有助于我们对先存构造后续变形的影响、岩浆活动等有重大意义。

[1]韩文华.1985.对滇西古生代某些地层的穿时性探讨[J].云南地质.4(2);194-197.

[2]罗碧华,秦启荣.2007.逆冲推覆构造的研究类型和方法[J].内蒙古石油化工.5;263-265

[3]张宪依,唐菊兴,钟康惠.2005.滇西保山地体东缘断裂带变形特征及运动学意义[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32(3);315-322.

[4]史鹏亮.2015.三江构造带新生代变形构造的时空变化:对大陆碰撞过程的制约[M].

[5]王新忠,强巴扎西等.2008.藏东滇西澜沧江断裂带地质属性讨论[J].云南地质.27(3);362-370.

[6]刘登忠,王国芝,陶晓风等.2000.澜沧江构造混杂岩带的初步研究[J].中国区域地质.19(3);312-317.

[7]李京昌.1998.滇西怒江断裂带新构造特征[J].地震地质.20(4);312-319.

侯文华(1991-),女,汉族,山东成武人,成都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构造地质学。

猜你喜欢
昌宁怒江断裂带
推进昌宁茶叶产业做大做强
冷冻断裂带储层预测研究
一图看懂怒江特大桥
怒江卡雀哇节
依兰—伊通断裂带黑龙江段构造运动特征
怒江 神秘绝美的“东方大峡谷”
昌宁一中:党建领航 共创辉煌
怒江求学记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夏断裂带构造特征新认识
郯庐断裂带及两侧地区强震异常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