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朝晖
唐卡收藏小窍门
文/陈朝晖
好友小千特别喜欢收藏,尤其对藏传佛教的佛像、唐卡等情有独钟。小千收藏过许多唐卡,不少已经在圈内交流出去,但特别中意和喜爱的,自己留了下来。近日,在小千处看到一幅他珍藏的唐卡,不由和他聊起了有关唐卡收藏的事情,笔者从中也学到不少知识。
据小千介绍,唐卡也叫唐嘎、唐喀,是藏文的音译,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唐卡在最近的收藏市场上非常火热,不少作品屡屡在拍卖市场创出新高,一时间收藏界兴起一股唐卡收藏小高潮。但如何选择最有收藏价值的唐卡,却非易事,笔者就此与小千进行交流。
小千根据其实战经验,总结了看唐卡的十六字秘笈:“由远及近,从上至下,由内向外,由前向后。”对新手来说,这套方法非常简单、易学,不失为认识和了
解唐卡的好途径。
首先,色彩是唐卡的灵魂。一般来说,唐卡会有红、黄、蓝、白、绿、黑、金七色,辨别唐卡是否有价值的第一件事,便是看唐卡上是否有这些颜色。
其次,看是否为矿物颜料。真正好的唐卡,一般都使用矿物颜料绘画,从观感上来说,矿物颜料与化学颜料的艺术表现力是完全不一样的。区分的秘诀是用灯光照,如果能看到亮晶晶、闪闪发光的颗粒,说明这就是矿物颜料磨成的粉末,用骨胶调和后,用极细的笔一点点点到画布上。
再者,看颜料质量是否好。唐卡的颜料由于是矿物,所以表现出的层次感很好。唐卡的颜色,同一色系,从深到浅应是同一种矿物颜料,只不过浅颜色是矿物颜料磨得更细一点,越细越浅。
说到唐卡颜料,不得不提非常重要的石青,老唐卡上的石青从深到浅,都是用的铜矿来磨,那么,这些精致的颜料是怎么做的呢?
据小千介绍,石青的提炼一般是先将矿物磨成粉,然后加水搅拌,颗粒大的会先沉淀,慢慢地细颗粒也会沉淀。静置,等水变清澈后,颜色就被分层了,这时候进行晾晒。等水干了以后,就把粉末状的颜料一层层刮下来,这时第一层的颜料颜色是最浅的,再刮一层的颜色会重一些,最底层的颜色被称为头青。刮完以后,还有一道工序就是去杂质。这里说的是矿物颜料水分法。当然,老唐卡的矿物颜料肯定不如新唐卡的颜料好。这是因为,一方面,当时的物流不发达,不一定能找到很好的矿石,另一方面,研磨机器也不好,研磨质量没有那么精,杂质也去得不彻底,没有现在的颜色分层好。
最后,还要看颜色的保存状况。如果唐卡用的是矿物颜料,颜色脱落的时候,不是一块一块地脱落,而是一片一片地脱落。而化学颜料是水状的,直接渗透到布里,所以不会脱落。在老唐卡中,蓝色发黑是因为氧化了,越氧化越暗。如果唐卡经过修复,会用同种颜色进行颜料修补,但是会存在色差,所以,只要是动过“手术”的,一眼就能看出来。
根据小千的经验,颜色是断定唐卡的年代、修复、质量、档次的重要根据。除了从颜色上对唐卡进行鉴别外,还可以从以下方面判定其是否到位:
◎石青的提炼是一个繁琐而辛苦的过程
◎新唐卡的颜料更精细
第一,看画面中天界所绘对象。真正精致到位的唐卡,在绘画内容上一定是上层是领导层,即佛、本尊、度母等,地下则是护法、山神等。
我们在看的时候要特别注意,看这些绘画内容是否符合唐卡的题材、内容的规制。小千说,唐卡是要供奉的,把领导画到地下是门外汉的做法,唐卡仅是好看、漂亮、精致是不够的,一定要专业,不能瞎画。
第二,看唐卡的时候要从中间向外围(由里向外)看。里指的是主尊,看主尊与外围的形象有什么关联性,画面是否漂亮,题材是否有独特性。外指的是装裱。正规的唐卡装裱是三层边——红、黄、蓝三色,有比较固定的宗教意义。
小千说,唐卡的绘制要求严苛、程序极为复杂,必须按照经书中的仪轨及上师的要求进行,包括绘前仪式、制作画布、构图起稿、着色染色、勾线定型、铺金描银、开眼、缝裱开光等一整套工艺程序。制作一幅唐卡用时较长,短的半年左右,有的则需要十余年才能完成。
◎小千收藏的清代唐卡——绿度母
可以说,唐卡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它的题材内容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唐卡用明亮的色彩描绘出神圣的佛的世界,传统上采用金、银、珍珠、玛瑙、珊瑚、松石、孔雀石、朱砂等珍贵的矿物宝石和藏红花、大黄、蓝靛等植物为颜料,以示其神圣。这些天然原料保证了所绘制的唐卡色泽鲜艳,璀璨夺目,虽经几百年的岁月,仍是色泽艳丽明亮,因此被誉为中国民族绘画艺术的珍品,藏族的“百科全书”,也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中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以上只是唐卡收藏的一些小窍门,在这里说出,是为能给广大唐卡收藏爱好者提供一些帮助。唐卡蕴含的文化很丰富,要真正弄懂唐卡、收到好的唐卡甚至是精品,还有许多知识必须掌握,比如有关藏传佛教的一些知识、唐卡的图像比例、材质等等。
责任编辑 陆青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