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绍元
(三门峡市中心医院 手足显微外科 河南 三门峡 472000)
三角韧带修复在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治疗中的应用
白绍元
(三门峡市中心医院 手足显微外科 河南 三门峡 472000)
目的观察三角韧带修复在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8例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手术治疗但不进行三角韧带修复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三角韧带修复手术,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AOFAS评分为(93.1±2.5)分,高于对照组的(82.4±3.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则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进行手术治疗和三角韧带修复具有良好的预后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踝关节骨折;三角韧带损伤;修复
踝关节是负担起行走、跳跃等动作的主要关节之一,由于踝关节面积小、负重大,故较易发生骨折损伤,尤其常伴随三角韧带损伤,往往使治疗难度增加[1]。在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中,采用手术修复三角韧带,能起到较好预后效果,但由于三角韧带的解剖位置较深,修复难度提升[2-3]。本文旨在研究三角韧带修复在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具体如下。
1.1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8月至2015年7月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8例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患者,将所有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中男29例,女20例,年龄为18~58岁,平均(30.5±5.7)岁,体质量指数为(24.15±2.02)kg/m2。观察组中男30例,女19例,年龄位17~60岁,平均(32.2±6.1)岁,体质量指数为(24.08±1.72)kg/m2。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对所有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均在将踝关节骨折脱位复位后给予支具固定,针对不同患者进行脱水、消肿等对症处理,待检查完毕后针对检查结果进行择期手术。
1.2.1对照组 采取常规手术治疗。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患者取仰卧位,待术区消毒铺单后,开始手术,手术采用常规踝关节外侧或后外侧切口路径,按照解剖结构进行复位、固定等处理。
1.2.2观察组 行常规麻醉消毒后先处理三角韧带损伤部位,以内侧踝关节远端下一指位置为中点,切口为弧形,切口长度为4.5 cm左右,采取逐层分离,待游离至皮下后拓宽手术视野,术中需避开大隐静脉和隐神经,根据三角韧带断裂位置采取不同修复方式。若为内踝尖断裂,则需在韧带起点处钉入2个带线锚钉,将断裂处于内踝施以尾线缝合。若为距骨止点断裂,则需在韧带深处距骨止点附近固定2个锚钉,将断裂处与距骨适宜尾线缝合。若为韧带中部断裂,则采用肌腱缝合韧带断裂部位。待三角韧带修复完成后进行骨折断端复位、固定等手术处理。对所有患者术后采取相同抗感染、消肿、止痛等对症治疗,每日对手术创口换药,保持手术创面整洁。
1.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术中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对所有患者术后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术后第1天为患者行影像学检查,观察损伤复位情况,术后第14天进行拆线,并对患者进行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后第30天拆除支具,开始主被动关节活动,术后第60天在外力辅助下进行负重活动。 针对两组患者随访观察3个月,观察和记录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第100天参照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评分法,进行临床疗效的判定,总分为100分,显著为>90分,良好为75~90分,一般为55~74分,较差为<54分,优良率=(显著+良好)例数/总例数×100%。对患者疼痛评估采用VAS评分法,以10 cm标尺为参照,标记为0为无痛感,随标记长度增加,痛感增加。
2.1临床疗效观察组AOFAS评分为(93.1±2.5)分,高于对照组的(82.4±3.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02,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手术指标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则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关节骨折是常见的骨科疾病,往往伴有关节周围韧带的损伤。踝关节骨折较常见,且常伴有三角韧带损伤。由于对三角韧带认识的缺乏,认为该韧带可自行恢复,导致漏诊和误诊时有发生,最终致患者骨折术后出现关节不稳、疼痛等情况。
本研究通过对98例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发现,增加三角韧带修复手术能较好地改善预后,虽然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相应增加,但术后优良率较对照组提供32.7%,其中术后14 d的疼痛指数低于对照组,且能缩短住院时间。由此可见,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过程中增加韧带修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1] 郑文林,范伟锋,陈捷军.踝关节骨折脱位并三角韧带损伤的治疗探讨[J].海南医学,2011,22(5):39-41.
[2] 陈农,李智,董健,等.应用缝合锚钉治疗踝关节三角韧带损伤[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1,26(7):650-651.
[3] 薛剑锋,施忠民.三角韧带损伤的诊治[J].国际骨科学杂志,2013,34(5):319-320.
R 687.3doi:10.3969/j.issn.1004-437X.2017.15.045
2016-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