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君
张大千:买买买才是硬道理
◎面包君
“和尚不能做,没钱的穷和尚更不能做”,这句名言是张大千说的。能说出这样一句话,张大千必须是民国时期大咖中最喜欢买买买的一个。
张大千左手进、右手出、花钱如流水的消费案例简直满大街都是啊。有一天,资深梅花爱好者—张大千在日本看到一盆名品梅花。简直太喜欢了!没有海淘代购怎么办?不要紧,他马上命令儿子坐飞机来买。
如果有钱的话,当然不用考虑省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问题是,张大千真的是因为超级有钱才这么“败家”的吗?还真不是—没钱时他花得更厉害。
巴西有一座具有中国庭院格局的园林“八德园”,拥有林荫道、湖光山色等好景致,这就是张大千手指一指,在64年前耗资2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38万元)买下来的。对,张大千是这样买房的:有钱难买开心,我指哪儿就买哪儿。这消费观是不是简单大气上档次呢?
1953年,在阿根廷被人坑了一大笔钱的张大千来到巴西寻找合适的旅居住所。当时同行的好朋友回忆,张大千因为天上的一道彩虹引发了乡愁,就用手指指彩虹下的园林,淡定地说:“这儿,我要了。”
做人呢,最重要的是开心。脑补一下当时的画面,张大千真是帅呆了有没有?但重点是,张大千当时兜里根本没什么钱!这不是传说中的打肿脸充胖子吗?
不但没钱,这套有钱难买开心的真爱豪宅,他购买时还被意大利上家跳价近一倍。他掏空裤兜也只付得起一半的首付,所以剩下的一半全是贷款……买完还花费三年苦心和钱财来修建,为了一时的开心穷了好多年啊,张大千这种没钱也要买买买的精神,真让人敬佩!
根据签署的购房合同,张大千必须在八年内把贷款都还清。虽然现在大家都已经知道张大千的笔墨多值钱—一封情书就能拍卖70万大洋,但当时的情况可不一样。更要命的是,他提前消费买房,个人的经济压力其实是很大的。
为什么呢?看看20世纪50年代中期,巴西八德园建成后的张大千全家福就知道了,这一家十几口全是靠他养的。倒吸一口冷气吧?和张大千比,现在只养三口之家就喊着压力山大的男人算累吗?!
事实上,张大千要养的还不止这十几个人。巴西的家人是家人,大陆的家人也是家人,所以留在大陆的老一辈家人、经济窘困的小辈,加起来一共三十几张嘴也是靠他赚钱养的……
先不要感慨张大千这种没钱也能“千金散尽还复来”的魄力和心理素质。巴西买房还不是他最震惊市场的行为,早在这次买房的十多年前,张大千其实还干过更“凶残”的事情。
为什么说凶残呢?因为他差点儿把一家银行整垮了。
张大千当年去敦煌临摹壁画,他是倾家荡产斥了巨资去的。当时的敦煌非常荒凉,一般人在那儿根本活不下去。而他的消费习惯本来就存不下钱,没什么积蓄。为了筹路费和生活费,他只好卖掉了自己的二十几箱收藏,还跟一家银行贷款金条,筹了五千多两黄金才上路。张大千的金钱观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多带点儿别人的钱来花才刺激。
张大千原本计划在敦煌待几个月就走了,没想到他一去敦煌就被震惊了,在那里延长计划,足足待了两年七个月。在这儿学习的近三年时间里,他自然是没工夫画画去赚钱还贷款了,所以差点儿把那家四川的私人银行给搞破产。
张大千疯狂买买买的故事大致就是这样,但如果把他看成一个败家子,或者今天的“卡奴”“月光族”之流,那又错了—大师毕竟是大师,做事总有他的道理。
张大师的道理是:钱是赚出来的,不是攒出来的。
事实上,张大千虽然一辈子花钱如流水,但他有一个秘诀,就是每笔钱都不白花。
买下巴西的八德园后,他很精明地把园林改造成了集“可观、可居、可玩、可息”为一体的多功能庄园。他不但自己住得开心,还大搞经营项目,又是卖柿子又是养鸡,连柿叶都因为其可治胃病的中药功能被采集下来去卖,赚了很多钱。他在家书中写道:“农场柿子一千五百株,已有收成,故生活尚觉宽裕有余。”怎么样,是不是觉得中华农家乐可以申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了?
喜欢成天剁手的同学们请多看看张大千,人家花钱疯狂归疯狂,但疯狂过后,他更重视的是如何让自己这笔投资得到产出。
他对买房的态度是这样,对当初借了一大堆金条去敦煌的态度当然也是一样的。当初尽管因为去敦煌卖光了藏品,搞得自己和人家银行都倾家荡产,但是这样的投资结果就是张大千通过勤奋学习让自己身价倍增了。
张大千从敦煌回来后的硬实力到底如何?就连最高冷的历史学家陈寅恪大师都大大地肯定了:“其天才特具,虽是临摹之本,兼有创造之功,实能在吾民族艺术上,另辟一新境界。”
正是因为有了这三年的临摹经历,张大千才有了1956年在日本办敦煌画展的机会;如果不是1956年在日本办了敦煌画展,他就不会有同年去巴黎办展的可能,更不可能得到和毕加索会面的机会;见不到毕加索,他也就不会在宇宙艺术中心的欧洲占据一席之地,那他的今日的江湖地位就要改写了—老张还是中国人的老张,而不是世界的老张,而世界的老张才是值钱的老张。
所以,张大千教育我们:比起省钱,更重要的是明白怎么赚钱;光会买买买不算什么,能花钱也能赚钱才是发家致富的硬道理。
编 辑/安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