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鲁贵卿
自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文明以来,先后经历了四次革命性的技术进步。第一次是蒸汽机的发明,第二次是电气技术的应用,第三次是电子信息技术的推广,第四次则是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每一次的技术革命都极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但对于中国而言,前三次技术革命是落后的,面对第四次互联网技术革命,我国的互联网技术应用已经具备了和世界一流国家、一流企业同台竞技的可能性。
产业互联网的时代特征是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真正融合。以实体经济为主导的虚实结合,以实为主,虚实结合,实中有虚,虚中有实。建筑产业就是要把被动的适应互联网改为主动的拥抱互联网,主动的+互联网,应用互联网提高整体生产力。这同时也需要把建筑企业运营的逻辑搬到互联网的平台上,把企业进行互联网平台化,这也是产业互联网的基本特征。
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建筑企业需要依靠产品、服务、管理三大要素来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不可否认,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建筑企业的管理实践中,一定会极大地提高建筑企业的生产能力,并能够引领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
信息化是企业提质增效的根本途径。一些数据可以更直观的表达,一个10万平方米建筑的机电工程量,用算量软件计算需用5 个工作日,而传统人工做法则需要90个工作日;一个纸质的审批流程,平均用时5个工作日,而在信息化平台上1个小时之内就能完成。
可以说,信息互联技术不仅仅是企业提质增效的动力,更是其核动力,企业要想提高管理效率,就一定要进行信息化,这实际上也是信息化的本初之心。
回顾建筑行业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可以发现建筑行业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大致能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专业软件信息化阶段,即1.0阶段,主要是为岗位服务的通用信息技术、计算机辅助办公、专业工具软件产品的应用。第二阶段是业务部门信息化阶段,即2.0阶段,信息技术与管理模块相融合,局部的、专业部门业务管理子系统的产品较为成熟,应用比较广泛,例如财务业务系统、人力资源系统等系统类信息化显著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第三阶段是企业管理信息集成阶段,即3.0阶段,这一阶段是企业管理信息的集成应用,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体系整体融合,企业数据贯通的集成应用基本实现,应用效果明显。第四阶段是大数据应用阶段,即4.0阶段,这一阶段是“互联网+”的真正内涵所在,也是建筑企业乃至整个建筑行业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如果将1.0阶段形容为“小学阶段”,那么2.0阶段就是“中学阶段”,3.0阶段就是“大学阶段”,4.0阶段就是“研究生阶段”。目前来看,停留在“小学阶段”的建筑企业占大多数,进入到“中学阶段”的企业属于部分优秀企业,只有少数企业能够进阶到“大学阶段”,而进入到“研究生阶段”的建筑企业目前并没有。
虽然目前大多数建筑企业处于部门级信息化应用阶段,但企业级的集成应用趋势明显,特别是近一年以来,很多建筑企业都在积极地进行企业级的应用和推广,尽管难题有很多,但前景光明。
通过实际走访调研发现,凡是好的建筑企业都在搞信息化,信息化好的建筑企业往往也都是好企业,这说明信息技术能够提高企业生产力,并极大的节约人力资本。当然,目前建筑企业信息化仍存在诸多困难,包括企业管理标准化程度低,信息互联技术应用难;企业信息系统异构繁多,信息孤岛多,管理信息互通难;商务成本与财务成本核算规则不统一,业务财务一体化难;管理主体多元,目标诉求不一,管理信息透明难;复合型人才匮乏,顶层设计不够,管理与技术融合难;IT企业没有成熟的企业级信息集成技术产品,管理信息集成应用推广难;企业跟风,管理信息化落地难;思想观念陈旧,工作习惯固化,利益格局难改,企业管理信息化执行难等问题。
诚然,信息化建设是项艰难的工程,几乎一步一个坎。要想解决上述问题,关键焦点是两个字——联、通。信息要相互关联并进行整合,各个系统之间要互联互通,同时企业内部多级组织之间的信息源也要相互打通。
具体要怎么做?首先要做好顶层设计。建筑企业经营的产品就是建设项目,必须围绕项目,实现企业的收支平衡,这是信息化必须关注的管理目标。而信息化的顶层设计则必须把握三个基本特征:一是以商务业务财务一体化主数据管理为核心;二是以成本过程管控为主线的综合项目管理系统为基础;三是以满足全集团多组织高效运营有效管控为目标,从而才能实现管理与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尤其是作为核心的商务业务财务一体化主数据管理,需要细化到每一个管理信息因子,使得数据编码及其应用操作规范满足统一度量衡、统一语言的目标。这样未来的数据才可用,才能形成大数据的基础。
建筑企业信息化的互联互通则要遵从五个关键要素:集团上下互通、商务财务资金融合互通、线上线下互通、业务系统间互通、产业链条互通。对于建筑企业而言,互联互通必须围绕项目,以合同为起点,核算与商务分析为重点,重点把控合同、结算、支付三个关键环节。
建筑业信息化虽然面临诸多难题,但只要选对路子,迈开步子就能收获果实。在推进建筑业信息化时,坚持有用、有效、有根的原则,以企业管理实际需要和实际应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推进信息化过程中坚持以提高效率和效益为目的,将信息化落到实处,扎根到工程项目上。同时,要将企业的运营管理逻辑通过管理信息互联技术的深入融合,实现企业管理经济化,从而提高企业效率和社会生产力。不能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一定要把企业的运营逻辑与信息互联技术进行深度融合,实现精细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