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在脑出血急性期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7-09-03 10:20:21林传梅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0期
关键词:预见性急性期脑出血

林传梅

(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中医医院,山东 烟台 264100)

预见性护理在脑出血急性期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林传梅

(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中医医院,山东 烟台 264100)

目的预见性护理在脑出血急性期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将我院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100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即常规组50例,观察组50例;常规组应用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实施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0%,平均住院时间为(14.5±2.0)d,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8.0±1.2)分,明显优于常规组的20.0%,(22.5 ±5.0)d、(82.8±2.0)分,P<0.05,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脑出血患者的急性期护理中应用预见性护理,可以大幅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取得较高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运用。

预见性护理;脑出血;急性期;护理效果

在临床中,脑出血是一种脑血管疾病,该病临床发病率非常高,因此也使常见的临床疾病[1]。通常情况下,脑出血是由于颅内血管发生破裂所引发,患者主要的临床症状以头疼、呕吐等为主,且发病十分突然,病情变化迅速,一旦不及时救治,就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为了研究脑出血患者急性期实施预见性护理的效果,此组研究抽选了我院收治的100例患者展开分组探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从我院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接收治疗的脑出血急性期患者中,随机抽选100例作为本组研究的对象,根据不同的护理模式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常规组50例,观察组50例;常规组应用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实施预见性护理。其中,观察组男性有30例,女性有20例;患者的年龄范围均在44~85岁,平均是(64.5±5.0)岁。常规组有男性28例,有女性22例;患者的年龄在42~86岁,平均是(65.0 ±4.5)岁。100例患者中有24例为小脑出血,有30例为丘脑出血,有26例为脑干出血,有10例为基底节出血,10例为脑叶出。将两组脑出血患者的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等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进一步对比(P>0.05)。

1.2 护理方法:常规组实施常的临床护理,根据患者实际病情按神经脑内科脑出血急性期护理原则来制定出护理方案,内容包括了病情评估、健康教育、用药指导等。观察组均接受预见性护理,主要包括了下面几个内容:

1.2.1 病情监测:由护士24 h监测患者的呼吸、血氧饱和度、体温、血压、心率等,一旦发现若患者体温高于38 ℃立即采取施物理降温。如果患者出现血压升高、呼吸缓慢等症状可能为颅内压上升,此时护士需立即上报主治任医师,并遵医嘱静脉输注甘露醇治疗,预防患者出现脑疝。另外,护士还需对患者的意识、瞳孔及面色变化情况进行全面观察,借助“Glasgow昏迷评估法”对患者的病情状况进行评价[2]。

1.2.2 泌尿系统干预:对于神志清醒的患者,护士应及时告知自主排尿,预防导发生。此外,每天定时对患者的尿道口消毒并且夹闭尿管,锻炼其自主排尿功能。

1.2.3 呼吸道干预:对于意识清醒的患者,护士需指导其积极咳痰,预防坠积性肺炎发生;对于意识障碍的患者护士需帮助其放置口咽通气管,预防舌根后坠后堵塞其呼吸道,同时将患者呼吸道残留物及时清除,预防其发生误吸或是窒息。另外,每个2 h帮助患者翻身扣背,促排痰。部分痰液黏稠的患者可遵医嘱实施氨溴索雾化吸入,每次剂量为15 mg,3次/天。

1.2.4 心理干预:护士要对患者的心理情况进行评估,积极主动与之交流,耐心倾听其倾诉,然后进行心理辅导。此外,还需积极满足患者的需求,将一些调节情绪的方法如听音乐、看书等,教予患者,鼓励其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配合护理。

1.2.5 并发症干预:为了预防患者颅内压上升,护士需对患者给予缓泻剂药物或者适当抬高其床头。为预防并发症发生,护士要帮患者正确摆放肢体的位置,早期指导其进行功能训练,比如进行患肢被动锻炼,1天2次[3]。

1.3 效果评估标准:观察两组脑出血患者的出院时间以及发生并发症的概率,同时借助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量表,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评分,总分为100分,高于90分为十分满意,70~90分为较为满意,低于70分为不满意。

1.4 数据分析及统计处理:研究数据均导入SPSS19.0版统计软件中进行处理,其中,均数±标准差()代表计量资料,率(%)代表计数资料,P<0.05时研究数据具备统计学的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两组脑出血患者护理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常规组50例患者通过常规临床护理后,发生并发症的概率显著高于观察组,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脑出血患者护理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n,%)

2.2 两组脑出血患者的住院时间对比:观察组50例患者接受预见性护理后,平均住院时间是(14.5±2.0)d;常规组50例患者接受常规的临床护理后,平均住院时间是(22.5±5.0)d,常规组患者平均住院的时间明显长于观察组,P<0.05,两组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

2.3 两组脑出血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观察组50例患者接受预见性护理后,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8.0±1.2)分;常规组50例患者接受常规的临床护理后,护理满意度评分为(82.8±2.0)分,常规组患者护理后的满意度评分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两组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目前,脑出血已经成为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疾病,该病患者的颅内压急剧上升,导致患者出现呕吐、恶心及头痛、神志不清等症状,一旦救治不及时延误了病情,患者生命极有可能受到威胁[4]。并且,脑出血患者容易发生多种并发症,长期卧床后可能发生痰液聚积而引发肺炎,再加上发病之后患者情感脆弱,极有可能留下偏瘫、失语等后遗症,导致患者失去生活的信心,因此对这类疾病患者实施有效全面的护理干预十分必要[5]。

脑出血急性期的发病非常迅速,病情发展速度快,预后效果较差。为了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在治疗过程中积极应用预见性护理,有助于改善预后效果,还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该护理方式是一种有针对性、有预见性且全面的护理模式。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0%,平均住院时间为(14.5 ±2.0)d,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8.0±1.2)分,明显优于常规组的20.0%,(22.5±5.0)d、(82.8±2.0)分,P<0.05,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预见性护理在脑出血急性期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不但能够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而且还能全面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1] 王建灵,周雪梅,黄海燕.预见性护理在脑出血急性期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34):149-150.

[2] 吕书霞.预见性护理在脑出血急性期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24):249-250.

[3] 吴洁芝.预见性护理在脑出血急性期的应用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260-261.

[4] 莫秀清,甘宝三,黎洪芳.预见性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急性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内科,2015,10(6):910-912.

[5] 朱珍琼.脑出血急性期中预见性护理的应用效果研究[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0(11):11.

R473.74

B

1671-8194(2017)20-0263-02

猜你喜欢
预见性急性期脑出血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脾切除后伴发脑出血1例并文献复习
减少胸腰椎术后腹胀的预见性护理策略及其成效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预见性护理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预见性护理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DWI结合ADC图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评价
西南军医(2015年5期)2015-01-23 01:24:48
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塞急性期52例
西部中医药(2014年6期)2014-03-11 16:07:42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急性期6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