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璐芬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与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段璐芬
目的 探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与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效果。方法 40例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 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20例。观察组患者使用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 对照组使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止血时间、血小板上升时间、血小板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t=8.4834、4.1321、8.0722、7.0510, 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 对照组为85%, 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与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均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但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的见效更快, 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人血丙种球蛋白;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属于一种免疫性疾病, 临床上多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而对于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或常规剂量治疗无效的称为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约占用全部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11%~35%。引发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主要原因是患者体内存在血小板特异性抗体,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受到破坏后会造成血小板减少[1]。人血丙种球蛋白的作用是延缓血小板的消除速度, 避免血小板遭受破坏。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是血液疾病患者的常用药物, 能够提高患者的血小板水平。本文对比了两种方法治疗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效果,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接诊的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40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血液病诊断与疗效标准》中对于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标准, 将上述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男11例, 女9例, 年龄最小17岁, 最大35岁,中位年龄28.6岁, 病程3个月~3年, 平均病程(2.21±0.52)年。对照组男10例, 女10例, 年龄最小18岁, 最大34岁, 中位年龄27.9岁, 病程4个月~3年, 平均病程(2.12±0.56)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治疗前5 d静脉滴注0.5 mg/kg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扬州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103518), 1次/d, 第6天开始改为口服醋酸泼尼龙松片(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31020771)1.5 mg/kg, 1次/d,连续治疗2个月。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皮下注射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沈阳三生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国药准字S20050049)1.0 μg/kg, 1次/d, 连续治疗2周。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人血丙种球蛋白(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国药准字S10970081)0.4 g/kg, 1次/d, 连续治疗1周。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的止血时间、血小板上升时间、血小板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效果。疗效评定标准:显效:治疗后患者血小板≥100×109/L, 无出血症状;好转:血小板≥50×109/L, 出血症状消失或有明显好转;无效:血小板<50×109/L, 出血症状未缓解或加重。有效率=(显效+好转)/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的止血时间、血小板上升时间、血小板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止血时间、血小板上升时间、血小板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8.4834、4.1321、8.0722、7.0510, 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 对照组为85%, 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的止血时间、血小板上升时间、血小板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对比 (, d)
表1 两组患者的止血时间、血小板上升时间、血小板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对比 (, d)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组别例数止血时间血小板上升时间血小板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观察组201.21±0.32a2.05±0.32a4.25±0.56a8.01±0.58a对照组202.45±0.572.95±0.925.68±0.719.86±1.02 t 8.48344.13218.07227.0510 P <0.05<0.05<0.05<0.05
表2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n, %)
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原因主要是因为免疫机制障碍造成的, 表现为血小板寿命减短, 破坏增加, 但骨髓聚合细胞技术正常会有少量增加, 同时伴有成熟障碍, 患者会表现出皮肤、黏膜及鼻出血。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标准应满足3个条件, 包括:①脾切除后无效果或复发;②仍需要采用治疗降低出血风险;③排除因其他原因造成的血小板减少。目前临床上对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多采用糖皮质激素, 但是对于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临床效果较不理想[2-5]。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是使用基因重组技术提取的全长糖基化造血生长因子, 这种造血生长因子与人体内源性血小板生长素的作用大致相同, 使用后能够促进人体内造血干细胞分化成为骨髓聚合细胞, 并帮助其快速发育成熟, 从而形成更多功能性的血小板[6,7]。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是治疗血液疾病的首选药物, 大量研究结果证实,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能够促进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骨髓聚合细胞集束生成, 增加外周血小板计数[8]。人血丙种球蛋白具有提高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的作用, 能够调节T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的功能, 加强机体对细菌的消灭能力, 同时还能够提高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 增加机体对细菌和病毒的免疫力。当机体内形成大量的IgG抗体后, 可以中和肿瘤坏死因子和白介素细胞因子, 抑制抗原与抗体结合, 阻断T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 延缓血小板消除速度, 降低抗体对血小板破坏[9,10]。结合本次研究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止血时间、血小板上升时间、血小板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t=8.4834、4.1321、8.0722、7.0510, 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 对照组为85%, 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方法均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但人血丙种球蛋白更具优势, 见效时间快, 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综上所述,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与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均可取的良好的效果, 但是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的见效更快, 持续时间更久, 能够缩患者的恢复时间, 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1] 席壮新.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与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贵阳医学院学报, 2015, 40(2):172-175.
[2] 周章军, 陈建才, 王引舟.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与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效果比较.中国当代医药, 2016, 23(17):123-125.
[3] 杨建荣, 王海玲, 高秀丽, 等.重组血小板生成素与小剂量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特发性小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免疫学疗效比较.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28):84-85.
[4] 李小倩.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观察.苏州大学, 2012.
[5] 陈丽萍.小剂量美罗华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 20(8):47-49.
[6] 王书杰, 杨仁池, 邹萍, 等.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血栓与止血学, 2010, 16(4):149-153.
[7] 王淑华, 唐密.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静脉免疫球蛋白治疗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15):133.
[8] 黄韬, 廖志勤.激素联合小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6例.广东医学院学报, 2002, 20(1):33.
[9] 赵娟, 邹萍, 罗毅, 等.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对照试验.临床血液学杂志, 2009, 22(5): 457-459.
[10] 谭艳飞.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对比分析.中国医学创新, 2013(26):60-61.
Recombinant human thrombopoietin and human blood gamma globulin in the treatment of refractory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DUAN Lu-fen.Henan Province Pingdingshan City Xinhua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Pingdingshan 467000, China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linical effect of recombinant human thrombopoietin and human blood gamma globulin in the treatment of refractory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Methods A total of 40 refractory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patients were divided by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2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research group was treated with human blood gamma globulin,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ecombinant human thrombopoietin.The treatment effect in two groups was compared.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shorter hemostasis time, platelet rise time, platelet recovery time,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t=8.4834, 4.1321, 8.0722, 7.0510, P<0.05).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treatment effective rate as 95%, which was 85%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Conclusion Both recombinant human thrombopoietin and human blood gamma globulin shows good effect in treating refractory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but human blood gamma globulin treatment is more effective.So it is worthy of further research and promotion.
Recombinant human thrombopoietin; Human blood gamma globulin; Refractory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6.050
2017-06-02]
467000 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华区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