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脑梗死与非糖尿病性脑梗死临床对比研究实践

2017-09-03 10:24陈俏蓉王金秋黄英肖朱秀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16期
关键词:偏瘫脑梗死意义

陈俏蓉 王金秋 黄英肖 朱秀琳

糖尿病性脑梗死与非糖尿病性脑梗死临床对比研究实践

陈俏蓉 王金秋 黄英肖 朱秀琳

目的 探讨糖尿病性脑梗死与非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与预后效果。方法 12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根据患者的病情分为糖尿病性脑梗死组(71例)与非糖尿病性脑梗死组(49例), 两组患者均采取血管扩张药、降血糖等基础治疗, 同时还给予神经营养、高压氧、脑细胞活化剂以及浓度为20%的甘露醇脱水等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CT结果与治疗效果。结果 糖尿病性脑梗死组高血压发生率100.00%高于非糖尿病性脑梗死组的34.6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感觉障碍、偏瘫(0~Ⅱ级)、偏瘫(Ⅲ~Ⅴ级)、失语、意识障碍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基底节区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性脑梗死组重残率45.07%高于非糖尿病性脑梗死组的26.5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其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状况明显优于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 患者出现的不良预后状况与高血糖具有较为密切的关系。

脑梗死;糖尿病性;非糖尿病性;临床症状;预后效果

当前, 脑梗死作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 是导致人类死亡及致残的疾病之一。临床上诱发患者脑梗死的因素较多, 其中主要原因之一为糖尿病。对于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的发病机理来说, 其与非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之间存在许多不同, 因而两者在临床上具有不同的表现, 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以及产生不同的预后效果[1,2]。鉴于此, 选择本院2016年5月~2017年1月收治的12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根据患者的病情分为糖尿病性脑梗死组与非糖尿病性脑梗死组,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表现与预后状况。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6年5月~2017年1月收治的12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根据患者的病情分为糖尿病性脑梗死组(71例)与非糖尿病性脑梗死组(49例)。糖尿病性脑梗死组:男41例, 女30例;患者年龄46~82岁,平均年龄(66.48±6.57)岁;病程0.6~17.0年, 平均病程(8.49± 4.06)年。非糖尿病性脑梗死组:男29例, 女20例;患者年龄45~81岁, 平均年龄(67.09±7.13)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血管扩张药、降血糖等基础治疗, 同时还给予神经营养、高压氧、脑细胞活化剂以及浓度为20%的甘露醇脱水等治疗[3,4]。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为3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CT结果及治疗效果。疗效判定标准: ①痊愈: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 且偏瘫肌体肌力恢复程度至Ⅳ级以上;②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得到明显改善, 且偏瘫肌体肌力程度恢复至Ⅱ级以上;③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得到好转, 且偏瘫肌体肌力程度恢复至Ⅰ级以上;④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无任何好转甚至恶化。重残率=有效率+无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比较 糖尿病性脑梗死组高血压发生率100.00%高于非糖尿病性脑梗死组的34.6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感觉障碍、偏瘫(0~Ⅱ级)、偏瘫(Ⅲ~Ⅴ级)、失语、意识障碍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C T结果比较 两组基底节区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糖尿病性脑梗死组重残率45.07%高于非糖尿病性脑梗死组的26.5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比较 [n(%)]

表2 两组C T结果比较[n(%)]

表3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3 讨论

糖尿病患者患脑梗死的几率较高, 且预后差, 会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患者的身心健康, 提高死亡率及致残率[5]。糖尿病患者在临床上存在较为明显的代谢紊乱症状, 通过多因素作用促进动脉粥样硬化以及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本次研究表明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更差, 且极其容易出现偏瘫、言语障碍等症状, 这表明糖尿病本身的病理基础能够对脑梗死的发生及发展起到直接决定的作用[6]。糖尿病性脑梗死与非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的病灶主要累及前循环, 其中累及最为常见的部位为患者的基底节-放射冠以及半卵圆的中心部位。而出现此类状况的原因主要在于患者这些部位的供血血管为动脉深穿分布区, 因而一旦这些部位形成血栓便会更加容易导致患者梗死[7,8]。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糖尿病性脑梗死组患者重残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性脑梗死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糖尿病性脑梗死的发病率呈现逐渐增长的趋势。因此, 临床治疗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时对其血糖水平应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控制, 从而才能够有效地控制患者的病情发展, 改善预后, 降低死亡率[9,10]。

综上所述, 非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其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状况明显优于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 患者出现的不良预后状况与高血糖具有较为密切的关系。

[1] 马亮, 刘倩, 丛笑, 等.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MTHFR基因多态性C677T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相关性研究.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16, 39(3):205-209.

[2] 徐丽.脑梗死后应激性高血糖对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重庆医学, 2014(17):2215-2217.

[3] 罗国君, 杜玲, 王云甫, 等.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性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狭窄程度的比较.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07, 20(4): 259-261.

[4] 张敏, 刘恒方.非糖尿病性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糖化血红蛋白检测.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 47(4):505-508.

[5] 贾爱萍, 张海林, 邢丽, 等.纤溶酶对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血纤维蛋白原和血脂的影响.河北医药, 2013, 35(13):1974-1975.

[6] 高素玲, 刘国荣, 陈瑞英, 等.影响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近期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5(11): 1206-1207.

[7] 孟庆革.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的血脂、血糖及预后临床分析.河北中医, 2010, 32(8):1268-1270.

[8] 葛晓航.血塞通对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性脑梗死病人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陕西医学杂志, 2009, 38(11):1489-1491.

[9] 宋士萍.糖尿病性脑梗死与非糖尿病性脑梗死临床对比研究.河北医科大学, 2006.

[10] 周秀丽.糖尿病性脑梗死与非糖尿病性脑梗死临床分析.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8, 11(8):65-6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6.018

2017-06-01]

529900 阳江市阳东区人民医院内科

猜你喜欢
偏瘫脑梗死意义
一件有意义的事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凝血相关检测指标在脑梗死中的应用研究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有意义的一天
生之意义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