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忠琴 葛 芳
浙江省杭州市中医院 浙江 杭州 310007
中药脐疗联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后便秘45例*
张忠琴 葛 芳
浙江省杭州市中医院 浙江 杭州 310007
中药脐疗 针灸 脑卒中 便秘 临床观察
近年来,我科应用中药脐疗联合针灸治疗了脑卒中后便秘患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90例脑卒中后便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治疗组男32例,女13例;年龄44~79岁,平均64.50±8.27岁;病程14~60d,平均36.15±8.64d;脑出血24例,脑梗死21例。对照组男34例,女11例;年龄46~80岁,平均64.73±8.69岁;病程16~63d,平均37.04±8.26d;脑出血27例,脑梗死18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药脐疗联合针灸治疗。①中药脐疗:生大黄、红花、枳实、冰片等比例粉碎,用甘露醇和水调成药丸,用敷贴贴于脐部神阙穴,每次4小时,每日1次。②针灸治疗:主穴为支沟、天枢、上巨虚、足三里、合谷,均为双侧;配穴为气海、膻中、双侧太溪、太冲、血海。0.25mm×40mm针具,主穴行平补平泻法,配穴采用补法,得气后留针30min,每日治疗1次。均治疗2周。
3.1 疗效标准:治愈:大便恢复正常,或恢复至患病前水平,其他伴随症状全部消失;显效:便秘明显改善,排便间隔时间、大便性质接近正常,或大便稍干而排便间隔时间<72h,其他伴随症状基本消失;有效:排便间隔时间缩短1天,或大便干结有所改善,其他伴随症状均好转;无效:便秘及其他伴随症状无改善。
3.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便秘症状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便秘症状评分比较(±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ΔP<0.05。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后5.14±2.12*Δ6.37±2.32*例数45 45治疗前11.45±3.42 11.68±3.81
3.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便秘患者生存质量量表(PACQOL)评分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C-QOL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C-QOL评分比较(±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ΔP<0.05。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后6.24±1.46*Δ13.67±2.03*例数45 45治疗前35.83±5.27 35.97±5.80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3.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便秘症状评分比较:见表2。
3.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脐部发红2例,恶心呕吐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8.89%;对照组恶心呕吐3例,头晕头痛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1.1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针灸有疏通经络、协调阴阳以及扶正祛邪的作用。支沟属三焦经穴,三焦气顺,则腑气通调;天枢穴系足阳明胃经,可以治疗便秘、腹胀;上巨虚是大肠经的下合穴;足三里是胃经之合穴、胃下合穴,主治腑病;合谷穴可以泻大肠实热。诸穴合用,可以使得疏泄有常,升降有序,腑气通降,起到通便的作用。脐部是经络的总枢,内联五脏六腑,为冲任经气汇聚之处,对于药物的敏感度高、渗透性强、易于吸收。通过在脐部放置药物,药物的刺激作用,可以激发经气,起到疏通经络、调和血气以及脏腑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脐疗药物中大黄苦寒泻下,具有通利水谷、涤荡肠胃的作用;红花能够活血通经;冰片有醒脑开窍之功效;枳实可以宽肠下气、行气导滞;甘露醇具有高渗性作用,可促进药物的吸收,同时还具有促进药物渗透吸收及润肠的作用。诸药合用,共奏清肝润肠以及行气通便的功效。观察表明,采用中药脐疗联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后便秘患者,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患者的便秘症状以及生存质量均得到明显的改善,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2017-04-06
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中药脐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临床研究,编号:2015ZA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