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工匠精神尊重技术价值

2017-09-03 10:39:37北京冀彦军
汽车维修技师 2017年3期
关键词:技师工匠汽车

北京/冀彦军

传承工匠精神尊重技术价值

北京/冀彦军

如果要讨论过去的2016年都有哪些流行的词语,可能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答案,国企员工可能会想到“供给侧改革”“调结构促转型”这样的词语,网民们可能会想到火爆朋友圈的“蓝瘦香菇”和“洪荒之力”。但是对于从事技术工作的我们来说,2016年印象最深刻、最流行的词非“工匠精神”莫属。自从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之后,几乎所有以制造或是技术服务为主的企业都会在内部的调整改革和外部的宣传当中刻意提到并反复强调“工匠精神”,而所谓的“工匠精神”是指工匠们对于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不断追求更加完美的精神理念。这种理念落实到每个行业或每个人,则是表现在专注和敬业的态度和行为上。

汽车维修企业的“工匠精神”代表的是维修企业对汽车后市场发展的态度和责任,同时也将预示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和规模。而维修企业拥有多少具备“工匠精神”的汽车维修技师就决定了企业是否能担当起这份责任,是否能实现企业长久发展的目标。那什么是汽车维修技师的“工匠精神”呢?我个人对汽车维修技师“工匠精神”的理解就是我们的维修技师在工作当中通过对维修技术的不断摸索、实践、总结和积累,能够做到对车辆故障的精准分析诊断并制定合理有效的维修方案,最终实现车辆故障的一次性修复。而要成为一名具备“工匠精神”的维修技师,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维修技师对汽车维修工作能够做到执着、专注和坚持。执着就是汽车维修技师认定汽车维修工作是其一生要做好的事情,看准方向,不忘初心,不会因为任何的原因而放弃。专注就是汽车维修技师心无旁骛,一心一意地钻研汽车维修技术,不断充实更新技术知识,不断地完善操作流程,不断地提升故障诊断能力。坚持就是在工作当中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挫折,都能做到不放弃,持续努力而永不言败。

不过很可惜,当前我们汽车维修行业普遍缺乏的恰恰正是具备这种“工匠精神”的维修技师。虽然我并没有做过类似的行业调研,但是日常的工作经历却让我深有感触。自从2015年离开4S店以后,我进入到一家自主品牌的主机厂从事技术支持工作,而这个自主品牌在全国大约有三百多家4S店,在和这些4S店日常的交流工作当中,我发现有相当一部分4S店的技术主管的维修水平实在是不敢恭维。比如有的技术主管不会使用万用表、不会阅读电路图,有的技术主管不懂汽车各系统的结构原理,甚至还有的技术主管连螺纹修复这样的工作都需要打电话咨询厂家。而由于我们技术主管队伍的羸弱,所以才导致了车辆发生的某些比较简单的故障都不能在第一时间得到解决,从而造成了大量不必要的质量投诉和客户不满。为了能够找到问题原因并做出改善,后来我们就对下辖所有4S店的技术主管进行了一次理论和实操的考核,结果有近百分之六十的技术主管是不及格的。随后我们通过分析考核成绩找出技术主管需要提升的技术能力,并有针对性地整理培训课件和组织培训,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之后,我们的技术主管们在技术能力方面确实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但这样的状态维持过一段时间之后,有相当一部分技术主管的技术能力却又回到了原点。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和其中的部分技术主管进行了沟通,并找机会实地走访了他们所在的城市和工作单位。结果我发现这些技术主管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其实都不差,但是缺乏积极性和责任心。积极性不高主要体现在不愿意为学习技术和提升能力方面付出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对于工作也只是怀着一种得过且过的心态。而没有责任心主要表现在当遇到技术问题时不能做出正确的分析判断,更不敢担当本岗位的职责,甚至一味地寻求外部的帮助,最后将责任也一并推卸给外部。最初我觉得可能是由于我们这个自主品牌的影响力不足,导致大家没有信心把这个事情做好,所以才会发生上述问题。可是后来我和其他品牌4S店的售后负责人以及部分修理厂的负责人沟通时,发现这些问题居然存在一定的普遍性。维修技师为什么会对所从事的工作缺乏积极性,就我个人所了解到的情况,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收入,二是社会认同感。在汽车维修行业工作过几年的同行可能都知道,我们这个行业的总体收入并不高,而且技术能力越强的维修技师,可能收入更不理想。我的一个朋友曾经是北京某4S店的技术总监,后来由于家庭原因回到老家工作,最初他在老家的某品牌4S店也是做技术总监,但是半年之后他却主动申请降职为机修大工。听说这个消息以后我很不理解,可是他对我说他们企业技术总监的工资是固定的,而且工资还不高,但是机修大工的收入却是拿工时提成的,比较来说,机修大工每个月的收入要比技术总监高很多。他对我说,自己都这个年纪了,用钱的地方太多,还是多赚点钱更实际。在我们汽车维修这个行业,尤其是某些4S店,都存在这种怪象,技术总监没有车间的机修大工挣得多,那技术总监还有什么积极性可言。优秀的技术总监和维修技师其实就是维修企业技术实力的名片甚至是品牌,而这张名片也直接决定了企业的技术能力和口碑,不过很可惜有不少维修企业的管理者似乎没有这样的概念或是意识,他们认为技术总监就是个摆设,随便找个修过几天车的人就可以干。结果我们就会发现当前很多4S店的技术主管或是技术总监都达不到这个岗位的要求,那么到最后就会出现4S店解决不了车辆的疑难故障,甚至是由于错误的方法将小问题扩大化。这样的后果就是4S店在客户群体中的口碑越来越差,最后成了所谓的“空心萝卜”。所以一家维修企业如果想要获得良好的口碑、赢得客户的信任,那么首先要明白技术的重要性,重视技术骨干的收入,并懂得尊重技术总监和维修技师的技术价值。近些年我们这个汽车维修行业新进的从业人员越来越少,甚至有的城市来来回回的就是那几个老面孔,很多年轻人宁可到饭店当服务生都不愿意进入这个行业从事这份工作,究其原因无外乎就是觉得没面子,因为在很多外行人的潜意识里,汽车修理工作虽然是技术工作,但是却属于社会“底层”不受待见的工作,这样的偏见导致了很多找工作的年轻人在择业时都会有意无意地去放弃汽车维修的工作机会,甚至很多汽修学校毕业的科班生也是如此,在学校辛苦学习了两三年,可是在择业的时候却选择了别的行业,这样的现象不得不说是这个行业的悲哀。平心而论,所谓职业只是社会分工不同,从来就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当前的这种现象只是这个时代的某种意识形态的表现,只要我们这些从业人员不断地努力改变自己,改变外行人对我们的看法,并坚持不懈,那么汽车维修工作终究会赢得公众的信任和尊重。再说起缺乏责任心的问题,可能也是让很多维修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都会感到无可奈何的一个话题,几乎所有的维修企业在每次的内部会议或内部的管理培训上都会反复强调责任心的问题,但是每当到了关键时刻,维修企业也总会遇到推卸责任和不承担责任的问题,这时管理者总是抱怨内部的员工如何没有忠诚度和责任心,很少有管理者去思考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其实我们现有的很多管理制度在无形中已经扼杀了员工的责任心,他们不承担责任更害怕承担责任,因为不承担责任的后果比较惨,可是承担责任的后果会更惨。我们在管理过程当中过度强调赏罚分明,缺乏更人性化的制度导向,这样就会导致很多员工不能正视问题,更不能主动去解决问题,而这样的结果就是企业的员工很难成长进步。管理制度既可以为企业培养很多人才,同样也会为企业造就很多庸才。结果如何就取决于制度是否更合理更人性化。积极性和责任心是一名汽车维修技师成长的两个基本前提条件,虽然目前行业内外的氛围都差强人意,但是只要热爱汽车维修工作的技师能以执着专注的态度坚持下去,那么未来这个行业一定会让我们有所作为。

现阶段汽车维护保养项目和配件价格在日渐透明,汽车消费者也愈加趋于理性,如何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体现出企业的优势?绝对不是优惠多少钱或做多少免费活动就能实现的,更不是休息室环境多高雅或是服务多细致就能达成的。客户修车的需求是解决车的问题,而维修企业存在的条件就是修车技术。拥有精湛的维修技术并能够更好地解决车的问题,这才是维修企业的优势。实现这种优势的基本条件就是拥有具备“工匠精神”的汽车维修技师。这样的技师不仅能够精准地判断车辆的故障并给出合理的维修方案,而且还能以一种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完成维修工作,同时还能简单明了地将车辆故障的前因后果表述清楚,既可以把故障车辆修复完善,也可以让用户心悦诚服。这样的汽车维修技师能让用户感觉到维修企业的差异并促使其做出最终的选择。可以这样说,未来用户在需要修车时,首先选择的将是这类能够有效解决车辆问题的维修技师,而不是维修企业。汽车维修技师代表的是汽车维修技术的价值,客户选择某位维修技师,就是对其技术价值的认同。未来汽车维修企业的发展更离不开大量优秀汽车维修技师的支持,只有懂得尊重汽车维修技师,尊重技术价值,并且能够将这种尊重保持并传承下去,汽车维修企业才能获得行业内外良好的口碑,也才能赢得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机会。每一位优秀汽车维修技师的成长过程都是非常艰辛的,他们比常人付出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无论是行业内外,都应该尊重汽车维修技师,尊重汽车维修技师所代表的技术价值。只有技术价值得到了尊重,工匠精神才能一代代地传承下去,汽车维修行业的未来才能越发展越好。所以传承工匠精神尊重技术价值是一种为汽车维修行业寻求发展创新,为汽车维修技师赢得社会认同实现人生价值的责任和态度,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技师工匠汽车
90后大工匠
国企管理(2022年3期)2022-05-17 01:38:45
工匠风采
《汽车维修技师》杂志社
《汽车维修技师》杂志社
《汽车维修技师》杂志社
空中杂技师
工匠神形
当代工人(2019年11期)2019-07-10 14:59:10
汽车的“出卖”
工匠赞
大江南北(2016年6期)2016-11-21 21:15:31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