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陈晖
走出一条具有四川特色的农业农村改革之路
——专访省委农工委副主任毛业雄
本刊记者 陈晖
党的十八大以来,无论内外部形势如何变化,省委、省政府始终专注改革谋发展,在数百项改革中,始终把新一轮农村改革放在“三农”工作突出位置,及时对接落实中央出台的涉农改革方案,坚持把农业农村改革摆在全面深化改革“突破口”地位谋划推进。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省委农工委副主任毛业雄。
省委农工委副主任 毛业雄
“三项工作”得到中央领导的肯定和批示。汪洋副总理先后对“农业共营制”、《四川聚焦十个方面重点攻坚 新一轮农村改革实现多点突破》、培育农民增收新业态等三项工作作出了肯定性批示。
记者:2014年9月,省委、省政府召开农村改革推进会,在全国率先全面启动了新一轮农村改革工作。截至目前,改革在哪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了阶段性重大突破?
毛业雄:2014年省委、省政府高规格部署农村改革,在全国还是第一个。从此我省全面提速、扩面、拓深,农村改革驶入历史新阶段。重大突破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创造了“八个第一”的改革实践。成立全国第一家综合性农村产权交易所、全国第一个开展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试点、全国第一个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召开全省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会、全国第一个出台《全省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创造全国第一轮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地价的最高纪录、建成全国第一套农业农村改革成效评价指标体系、国家级改革试验区数量和试验项目全国第一、全国第一个创新设立财政支农资金股权量化的“贫困户优先股”。
创新了“五个率先”的四川特色。在全国率先创新开展农村产权“多权同确”、率先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两股一改”、率先开展农业补贴改革试点、率先部署新产业新业态工作、率先开展农村改革系统集成试验。
记者:随着新一轮农业农村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农业农村发展的内在动因和外部环境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已经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对于我省来说,有哪些机遇与挑战?
毛业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必须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开创农业现代化新局面”。这些问题都深刻地反映出农业农村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在动因发生了重大而深刻变化。
首先,农产品需求格局发生变化。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产品需求结构升级加快,但供给结构调整相对滞后。一方面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和高端、个性化、差异化农产品短缺,另一方面普通“大路货”农产品供过于求,农产品供给结构越来越不适应消费者需求。目前,全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仅为58%,低于全国7个百分点。因此必须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其次,资源环境状况发生变化。农业人力资本呈弱化态势,50岁以上农业从业人员占比接近50%,“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提种地”现象普遍。中低产田土占比60%以上,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农膜,过度开发利用水土资源,资源环境“硬约束”加剧,农业防灾减灾形势日趋严峻,拼资源、拼投入的传统老路已难以为继。因此必须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第三,宏观经济环境发生变化。经济增速和居民收入增速放缓,农产品消费需求增长相应放缓;二三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快,农民外出务工增收难度增加;财政收支矛盾加大,大幅度增加财政支农投入已难以做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传统动能明显减弱,挖掘培育新的接续动能还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必须激活农业农村发展动能。
第四,农业外部竞争形势发生变化。这些年农业全面融入国际、国内市场,农产品价格下行,农业面临的外部竞争日趋激烈。我省农业以小规模经营为主,人工、土地成本上涨较快,农民收入增速放缓。2016年我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03元,绝对额一直保持在全国第二十一位,但与全国的差距由2012年的916元扩大到2016年的1160元。因此必须加快增加农民收入。
记者:7月12日,全省农业农村改革经验交流暨工作推进会在成都召开。省委书记王东明提出了“优、绿、特、强、新”五个方面的要求。站在新的时间节点,如何深入理解这五个字?
毛业雄:王东明书记强调,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和效益。
在“优”字上狠下功夫,努力建设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依托五大农产品主产区,科学划分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猪粮安天下,四川历来担负重任。必须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建成全国优质粮油生产基地。
在“绿”字上狠下功夫,加快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必须坚持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农业强省建设始终,推进农业清洁生产,落实“一控两减三基本”要求,大力发展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创建一批国家级生态有机农产品认证示范区。
在“特”字上狠下功夫,着力打造川字号特色农产品知名品牌。支持老品牌做大做强,让白酒“六朵金花”、“郫县豆瓣”等老品牌焕发新活力;打造一批旗舰品牌,加快培育“天府龙芽”“大凉山”等市场前景好、竞争力强的新品牌,进一步扩大知名度、提高市场占有率。
在“强”字上狠下功夫,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大力发展原产地初加工,支持鲜食、鲜销应季农产品就地、就近进行商品化处理,让农民在加工产业链条初端获得直接收益。大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排头兵”,重点培育全国行业排名领先的十亿、百亿和千亿龙头企业,把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成为建设农业强省的关键支撑。
在“新”字上狠下功夫,大力发展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坚持以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为载体,优化农业种养结构,促进粮经饲统筹、农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把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作为助农增收的重要途径,建立健全带动农户特别是贫困户增收长效机制,促进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态势。
记者:下一步,四川农村改革工作的重点是什么?
毛业雄:按照中央和省委关于推动农业农村改革的要求,今后将继续围绕激活“人、地、钱”三要素,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人”,即激活“三类人”,包括农业科技人员、返乡创业人员和新型职业农民。研究出台相应的扶持鼓励政策,发挥他们特别是返乡创业人员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中的比较优势,转化成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地”,即盘活“三块地”。一块地是承包地,推动土地股份合作成为土地规模经营的主流模式,探索发展稳定农户承包权、经营权、股份化的家庭联产承包股权制;第二块地是宅基地,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出租、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空闲房屋及宅基地,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第三块地是农村建设用地,探索把村庄整治、宅基地整理等节约的建设用地,通过入股、联营的方式,支持乡村旅游、养老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
“钱”,即用活“三种钱”。继续做好整合和撬动两篇文章,用好财政的钱,撬动金融和社会的钱,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责编:冯雅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