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裁缝”的手艺活儿
——记河北省第五届能工巧匠、中国中车石家庄车辆有限公司制备车间冷作工高级技师邢忠东

2017-09-03 06:56周斐毕春华
中国工人 2017年8期
关键词:东子工装班组

■文/周斐 图/毕春华

“铁裁缝”的手艺活儿
——记河北省第五届能工巧匠、中国中车石家庄车辆有限公司制备车间冷作工高级技师邢忠东

■文/周斐 图/毕春华

邢忠东把揣摩到的焊接防止变形的技术都传授给徒弟们

人物名片

邢忠东,49岁,中车石家庄车辆有限公司冷作工高级技师,制备车间铆焊二班班长。2012年获得“石家庄市五一建功立业奖章”,2013年被评为石家庄市“十大金牌工人”,2010年至2015年间,先后完成190余项技术创新,其中一项国家发明,两项国家专利。2015年获“中国南车品牌、“河北省第五届能工巧匠”荣誉称号。2016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7年,邢忠东工作室被河北省总工会命名为十佳“河北省劳模创新工作室”,并授予“河北省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他身高一米八,挺拔瘦削,浓眉大眼、鼻梁高挺、脸部棱角分明,是厂子里公认的大帅哥。他说话声音浑厚、铿锵有力,说到动情之处,禁不住潸然泪下。

他来自劳模之家,带着父辈的嘱托与期望,18岁入厂工作,把30多年的青春奉献给了车辆制造。他说,自打入厂那一刻就下定决心,要干就要把工作干到最好。

冷作工又称铆工,有人形象地称其为“铁裁缝”。把各种型材、板材按照图纸和技术要求做成产品,费心又费力。邢忠东有一双灵巧的双手和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笨重的钢筋板材一经他手,就成了一件件绝世精美的艺术品。

初出茅庐:年仅20岁的高级技工

“进了这个公司,当时就有一种决心,要干就干到最好,这样一干就是30多年。”回望过去,邢忠东感慨万千。

1985年,年仅18岁的邢忠东来到石家庄车辆厂,进入当时一个名为“零担班”的创新班组,在师傅的带领和教导下,他从零开始。“那个班组意识超前,经常做创新项目,我学习的欲望更强烈了。”在这种环境下,邢忠东开始挑灯夜战,下班回到家便开始看书,夜里十一二点睡觉,早晨四五点起床温习,背诵识记。然而,考技师并不容易,邢忠东所在车间有一位师傅连续考了三次,成绩都不理想。“这对我触动很大。我发誓一定要好好学习,争取早日考下来。”

除了学习理论知识,邢忠东还利用业余时间动手实践。钣金展开下料是冷作工的基础,简单地说就是把一块材料制作成指定立体模型,方的、三角的、还有一些抽象的。涉及到的知识有代数、几何、机械制图、材料学、力学、焊接等,展开、放样、下料、校正、成型,一个环节有差错,就会导致整体不合格。为了熟练掌握这项技术,邢忠东没少下苦功,上班没时间他就在家练习,工作中的废纸和下脚料成了他练习的绝佳材料,他用三角板、直尺划线,再对折,认真摸索其中的操作门道,并一一总结记录。

辛勤的付出很快便有了效果,邢忠东首次参加了公司青工技能比武,一举拿下了青年组第二名,被公司团委授予青年技术标兵、优秀青年员工。从那以后,他不断在各种比赛中拔得头筹,开始参与公司的科技攻坚项目。后来,邢忠东一次性通过初级工考试,作为特例被允许跨科考试,仅用了一年半时间,就取得了中级工和高级工两个合格证,而普通人一般要经过3年甚至更长时间。20岁,邢忠东成了车间里年龄最小的高级工。

1999年,邢忠东被公司团委聘为青年技师,每月30元津贴。“对年轻职工来说是巨大的鼓舞,这么年轻成为技师,别人都很羡慕。”邢忠东回忆说,他当时感受到了公司对技能人才的需要,更增强了走这条路的信心。

邢忠东说,一路走来,他格外感谢自己的家人。父母都是厂里的老员工,自打他进厂那一刻,就教导他认真学技术,凡事以工作为重。“为了不影响我学习,父母从来不让我干家务,回家就让看书。”邢忠东的妻子也非常支持他学习,当时家里住的是一套老式的两室一厅,父母住一间,小两口住一间。邢忠东学习的时候,妻子就去走廊待着或者去另一个房间陪老人。

就这样,邢忠东不负众望,在2000年成为技师,随后就是高级技师、公司专家、中车专家……

奇思妙想:360°立体旋转焊接工艺

在强烈的学习欲望驱使下,邢忠东自学了铆工、钣金工、金属工艺等方面专业书籍,成了公司有名的创新牛人。他组建班组革新小组,后来衍变为车间攻关小组,2014年被石家庄市总工会命名为“邢忠东创新工作室”,围绕公司和车间新造车、新产品开发试制、瓶颈项目攻关等开展技术创新工作。车间工会主席徐清献说起邢忠东赞不绝口:“邢忠东创新能力强,小发明小创造不断,平时只要发现问题,吃饭、睡觉、走路,都会思考着如何解决。”

邢忠东在车间内检测焊接件的质量

在制备车间,工件大多数都在上百公斤,通常需要几个人搬抬才能完成焊接。“能不能制作一套工装,让工人在舒服的姿势下完成工作?”有了这一想法,邢忠东就开始琢磨着制作,然而,点子虽好,在行业中却没有借鉴性。邢忠东没有放弃,他昼思夜想着变理想为现实。就在脑细胞陷入一片混沌之际,一个钥匙盘给他带来了创作灵感。

一次,管理人员拿着一个系有几十把钥匙的铁盘迎面走来,这一下引起了邢忠东的注意。“我当时就想,如果把两块铁盘连接起来,设定轨道360°旋转,不就是我想要的吗?”邢忠东按捺不住内心的欣喜与激动,很快就做出了成品。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每个工件重量不同,旋转停留的位置也不同,为了提高安全系数,邢忠东决定给工装增加配重。可是,如何找到平衡点成了一道难题。“无法确定平衡点,就无法在正确的位置增加配重,工件也就无法按照预想的固定下来。”邢忠东绞尽脑汁进行了反复计算和试验,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经历十几次失败后,终于成功了。随后,为减少工件进入工装时产生的摩擦力,降低劳动强度,他增设了滚轮,工人只要轻轻一推,工件就乖乖地进入了设备。

从有了想法到作品问世,“C70E横梁组成360°翻转焊接台”仅用了7天就做成了!这是整个车辆制造行业里的第一台360°无死角全方位立体旋转焊接设备。“其实非常简单,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但是行业里当时还真没有,得好好琢磨才能制造出来。”说起这套工装设备,邢忠东至今还抑制不住内心的自豪和喜悦。这套设备适用于五六种车型,投入生产后大大提高了生产力,原来7人日产5辆车,使用后5人日产7辆车。

为进一步节约劳动力,邢忠东又制作了枕梁翻转传送运输车,他将别人淘汰下来的一套微电脑控制系统收入麾下,利用它来控制运输车的反转速度和停留位置,从此,工件翻转不再用天车吊、人工搬运,工人只需按一下按钮就可以完成,生产效率大大提高,由原来的5人日产5辆车提高到3人日产7辆车。

2010年,以上两项创新获得了国家发明及专利。凭借着长期一线班组的工作经验,邢忠东还总结出“邢忠东C70E货车横梁焊接流水线操作法”、“邢忠东C70E货车枕梁一个流操作法”,此两项操作法在同行业中具有领先水平。

精益求精:与0.5毫米较劲的3个月

2014年9月,邢忠东又接到了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即PG型铺轨机的构架和小底架的试制工作。

整个框架长6.8米、宽3米多,每个轮轴导框间距的公差只有±1mm,这对焊接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这项工作难就难在焊接上,因为焊接容易变形。”面对这一前所未有的难题,铁裁缝邢忠东没有退缩,为了确保焊接变形最小化,在实际操作中,邢忠东按照±0.5mm的公差标准去做,可谓精益求精。

为了克服技术难题,他带领团队一起学习工艺、图纸,仔细分析组焊过程中的关键工序。为了保证焊接质量,把600毫米厚的钢板充分焊透,经常会为了焊一道缝,身体保持一个姿势几个小时不能动,决不允许焊缝间出现一个小气孔。测量校对一旦对角线超出公差标准,就要重新做,邢忠东已经不记得经历了多少次失败。为了按时完成任务他加班加点,主动放弃国庆假期休息时间。“这是公司首次制作生产此种车型,不仅关系着公司的利益,更关系着公司的声誉。”邢忠东郑重地说。3个月后,邢忠东带领团队向公司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此次试制成功为公司创造利益80余万元。

多年来,邢忠东先后参与了30多种铁路货车,以及出口货车主要零部件的新产品试制工作,同时主责设计、制作零部件加工工装90余项。累计为公司节约工装设计制造费用1800多万元,工装投入使用后节约人工成本费用500万元,是公司新造车关键部件工艺装备设计、制作方面的技能专家。然而,在给公司乃至整个行业不断带来创新惊喜的同时,却少有人知道,邢忠东在2012年之后的5年里,先后经历了母亲脑溢血瘫痪、父亲癌症晚期的打击。5年时间,邢忠东白天上班,夜里在床前尽孝。由于睡眠严重不足,工作压力大,头发开始成块成块地往下掉,邢忠东不得已戴上了帽子。直到母亲去世那天,为感谢邻里和同事多年的帮助,他摘下帽子深鞠一躬,大家才知道他经历了什么。

班前会点名专用的“小脚丫”

“如今每次上坟,我爱人都会拿着我的各种奖章告慰父母,告诉他们我没有辜负他们的期望。”说起父母,这个外表坚强的铁裁缝禁不住流下眼泪。邢忠东的母亲曾是公司钢架车间“三八妇女电焊班”班长,公司的技术标兵、石家庄市三八红旗手、石家庄市劳模,父亲也多次被公司评为先进工作者。多年来,邢忠东从未忘记父母的谆谆教导。带着家人的期望,在货车新造车试制工作中,他既能编制工艺,又能协调组织生产,成为难得的复合型人才。2012年,他所管理的铆焊二班获得南车货车修理板块唯一的精益生产“三星级”示范线称号。在他的引领下,整个班组、整个制备车间,技术革新的热潮持续不断地酝酿、发酵……

倾囊相授:工人眼里的东子师傅

邢忠东为人热忱、健谈,他把自己总结出的工作方法、经验编辑成册,交给同事们传看。在制备车间,与邢忠东年龄相仿的职工,喜欢叫他“东子”。有一年,公司举行“我身边的好青年、好员工”事迹申报活动,邢忠东高票获选。

他的同事董进瑞告诉记者,在他的记忆中,每次去东子的班组,都能发现班组环境和设备发生了变化,慢慢地董进瑞就对邢忠东的班组有了更深地了解。“成立精益改善小组、创建培训园地、制作省人高效工装,东子一个人带动了整个车间,这些变化得益于精益化生产。”在董进瑞眼里,自己的好哥们东子是一个对工作高度痴迷的人。

董进瑞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东子经常因为工装、工艺或质量问题,与技术人员沟通联系,有时打电话打到手机欠费。有一天晚上女儿突发高烧,妻子怎么也拨不通东子的电话,等辗转找到东子时,女儿已在母亲的陪伴下在医院输着液,事后东子还遭到了妻子的多次数落。正是这种“痴迷”,车间里才有了宛如体操运动员般轻盈飞舞、动作到位、效率惊人的生产设备。在焊花飞舞的车间,长势青翠的花卉与体型笨重的钢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地面上班前会点名专用的“小脚丫”俏皮可爱,水杯、安全帽、桌椅所有物件都有相应的定置设施。

邢忠东说,他的愿望就是打造学习型班组,提高每一个员工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年轻职工看来,东子师傅不简单,他利用班组培训园地开展工艺讲座,组织技能比武,进行电焊工、气焊工、冷作工等多工种技术培训,让班组95%的员工具备了第二技能,48%的员工具备了第三技能。2014年,铆焊二班获得了“南车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2015年获得了“全国青年安全示范岗”荣誉称号和中车集团“标杆班组(工位)”荣誉称号。在收获令人羡慕的各项荣誉中,邢忠东也为自己谱写了高级蓝领的精彩人生。

班组休息区桌上的铁架子是固定杯子的定置设施

猜你喜欢
东子工装班组
电连接器柔性浮动工装在机械寿命中的运用
提高制造企业工装管理的策略与应用
梦中的老阿爸
感恩不计成本
夺命的专长
“党员进班组”促进班组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疫区日记:一个120急救班组的武汉12小时
夯实班组文化
工装风衣
狩猎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