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启蒙读本《千家诗》的“闲情逸趣”

2017-09-02 07:43窦金然
北方文学·上旬 2017年23期
关键词:启蒙

窦金然

摘要:《千家诗》是旧时的诗歌启蒙读本,其选诗二百余首,其中一部分诗歌侧重描写日常生活中的“闲情逸趣”,对蒙童读诗、学诗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启蒙;千家诗;闲情逸趣

一、《千家诗》概述

《千家诗》是旧时儿童入学的诗歌启蒙读本,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合称“三百千千”。《千家诗》选诗数量适中,诗体短小,适宜蒙童学习,选录诗家众多,全书共收录唐、宋、明三朝一百二十六家诗人的作品,唐诗之气魄豪壮与宋诗之理趣缜密兼而有之,学习不同风格的诗歌,有利于“润泽蒙童之心,启发蒙童之志”。

沈复《浮生六记》有言:“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可见,幼年时期的孩童对细小的事物常常充满好奇心,能从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发现乐趣,增进思考。同理,如果蒙童每日阅读的诗歌中含有贴近生活的“闲情逸趣”,他们能以“玩耍”的心态去读诗、学诗,那么儿童最初的“好学”之心也就得到了启发。从这个角度来说,《千家诗》是别具一格的启蒙读本,其中那些轻描淡写的“闲情逸趣”恰恰迎合了儿童乐于体察生活、向往自然世界的内心渴望。

二、《千家诗》的“闲情逸趣”

“闲”如孩童,一个人的幼年时段最能对客观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一是因为那是接受启蒙教育的重要时段,一切景物、器物都是新鲜美妙的,二是因为蒙童有大把的时光感受生活、探索周围世界的细微变化。《千家诗》开篇第一首诗就提到了“忙里偷闲”的情致:“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春日偶成》程颢)一句“将谓偷闲学少年”说出了“闲”本属于少年们,他效仿天真浪漫的孩童,观赏风景、感受自然。

有忙里偷闲的,也有闲来无事打发时间的。叶采的《暮春即事》:“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诗人因“闲”而读书,与“书案”、“砚池”作伴,沉醉于书本之中,不知春已去多时。另有杨万里的《初夏睡起》:“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诗人睡起无事而观望儿童戏捉柳花,夏日的闲情,惬意的享受。

除了读书、午睡以排遣空闲时间,还有因“闲”而踏春的。李涉的《登山》:“終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因登山而得闲,这里的“闲”显然与“自在”、“快乐”表达同样的含义,空有充足的时间并不意味着真正的“闲”,毫无长进的“闲”只是“终日昏昏”,须经过“登山”、“逢僧话”的活动才能真正享受“浮生半日闲”的美妙时光,可见,“闲”并非虚度光阴,乐在其中的时光才有“闲情逸趣”。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僧志南的《绝句》将初春的微风细雨与自己的好心情描摹的恰到好处,他杖藜游春、怡然自乐。黄庭坚也沉醉于清风明月的清凉中:“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鄂州南楼书事》)”如诗所见,有十里荷香、明月清风在畔,怎能不纵享“逸趣”呢?戴复古的《夏日》则别有一番情趣:“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闲逸的夏日,诗人观池塘、乳鸭,观天气阴晴,又至园中携酒畅饮,兴奋之余摘下树上的枇杷。蒙童读到此诗,一定能体会摘枇杷的欢乐。

三、结语

《千家诗》作为启蒙读本,在思想内涵上几乎不含有任何求取功名的“劝学”色彩,它不像汪洙《神童诗》那样大力宣扬“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功利思想,其“闲情逸趣”的诗歌内容给蒙童带来心旷神怡的享受。从诗歌内容的分布上看,这类“闲情逸趣”的诗主要集中在《千家诗》的七言绝句部分,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七言绝句是《千家诗》开篇的第一部分,或许编者特以最有特色的诗歌为先,将最宜儿童学习的诗歌编在首卷,以突出学诗次序;其次,从《千家诗》的五七言比重来看,七言绝句中宋诗所占比例较大,而宋诗相对于唐诗的最大特色就是从生活细节出发,善于歌咏日常活动,从细微之处发现生活的美丽,因此,写景诗、咏物诗更适宜启发蒙童,帮助他们积累名物,认识客观世界。另外,这类诗歌往往描摹出一幅生动的画卷,这幅图画既像静态的“照片”,纯粹写景、状物,供人欣赏,又像动态的“动画片”,通过描述人们的行为活动表达内在的心理情思。所以,《千家诗》中看似毫无深意的、仅仅抒发“闲情逸趣”的诗歌其实大有妙处,无邪的蒙童最易接受本真之物,或许这正是《千家诗》编选者的用意所在。endprint

猜你喜欢
启蒙
谈幼教音乐启蒙教育
鲁迅弘扬木刻版画的原因探析
关爱幼儿 律动快乐
浅谈低年级儿童音乐教学
掩隐于革命与爱情冲突中的女性意识:重读《红豆》
再论中国近代史上的启蒙与救亡
正字起步,初墨启行
言意共生,语文的“启蒙”之美
启蒙农学专业本科新生创业思维的途径探索
“五四”时期蔡元培爱国思想的启蒙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