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什么是苗醫药,有没有苗医药,长期以来被关注苗族文化和苗族医药事业的学者所关注与争论,并有大量的文章发表和著作出版。但在这片繁华似锦的图景背后,不得不承认苗医药基础理论研究仍停留在较浅的层面,苗医药呈现奇特的“跛脚”现象。笔者在整理当前苗医药基础理论研究重要成果的过程中发现,苗医药基础理论哲学模型的缺失及哲学思想的不当套用是导致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 苗医药 哲学 模型 基础理论 文化
基金项目:2014年贵州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苗族医药的哲学模型研究,项目编号14GH008。
作者简介:冯波,贵阳中医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法律文化、法律思想。
中图分类号:R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8.282
一、探讨苗医药基础理论哲学模型的意义
(一)化解当前苗医药基础理论激烈冲突的局面
当前,我国学者对苗医药基础理论研究的热情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高涨,许多学者纷纷就苗医药的基础理论发表自己的看法,产生了众多学说和理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学说有:三界说、四大筋脉说、苗医毒学说和生成哲学与交环学说。三界说以一种“植物观”的视角去解读人体的构成、运行和病理机制;四大筋脉说从人体内部经脉构成及彼此之间的关系来阐释人体的病理机制;苗医毒学说从外部侵害的角度提出人体致病是由于外界 “毒”的侵入所导致的,回避了人体的构成和运行机制;生成哲学与交环学说从“一分为三”的角度提出,人体如同人体以外的其他客观存在一样是由物质、能量和条件三大要素构成,人体的正常运行是一种平衡的结果,人体的致病原因是由于在运行过程中这种平衡被打破所导致的结果,另一方面当这种打破再次回归到平衡时也就意味着人体恢复的健康状态。这些学说和理论各有其特点,彼此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从而导致在学术研究上,不同的学者之间存在激烈的争论。但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应苗医药基础理论研究的稚嫩:作为研究对象同一的情况下,研究结果差异较大,彼此无法形成调和统一,也无法达成某种共识,以某一理论统摄其他理论。而差异产生的根源,又在于三个地区的理论学说并未建构在共同的基础之上,即无共同的关于苗医药最基本命题的哲学模型。苗医药哲学模型的建构,将彻底改变目前不同理论自说自话,彼此无法在一个共同的基础上进行对话的尴尬局面。
(二)论证苗医药独立性的有力依据
每一种独立的民族医药都有其坚实的理论依据,而这些理论依据又统统会建构在一定的哲学基础之上的,即每个民族医药基础理论都有自己独特的哲学模型。比如藏医通过对客观世界的观察认为人体外部世界由“大五行”构成,而后将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扩展的对人体本身的认识,进而得出人体由“小五行”构成,最后完成人类对整个世界的认识。在这种认识基础之上,藏医又进一步提出人体是由“隆”(气),“赤吧”(火)、“培根”(水、土)等三大元素构成,三大元素中任何一个元素的盛衰都会引起疾病发生。但时至今日,苗医药基础理论的哲学模型是什么,还没有人能说得清楚。由于这种哲学模型的缺失,使得目前苗医药基础理论如无根的浮萍,一些学者提出的学说主张被人质疑为对苗医药基础理论的“误读”,比如学者麻勇斌在其文章中提到:湖南花垣的“苗医交环学说” 理论乃是中医核心理念的一种变换转述,该学说是把“病的生成原理建立在一种类似金木水火土关系的失衡上”,这是中医最关键的“病理模型”。 所以,苗医药基础理论没有自己的哲学模型,就没有办法阐述苗医药基础理论本身的独特性,带来的结果必然是对苗医药自身独立性的质疑。
(三)以发展的眼光正确理解当前苗医药基础理论
苗医药具有古老的传统,所以首先在对苗医药研究的过程中对苗医药行为或具象进行充分研究,特别是将苗医药与其他民族医药区别开来,得出真正的最普遍的苗医药行为或具象的一般规律。而这最普遍的一般规律,最终必将归结到苗医药基础理论的哲学模型上。反过来,苗医药基础理论的哲学模型的构建,也是苗医药进一步发展的前提。否则,苗医药必然被困于基础理论混沌的牢笼之中,如果欲越雷池一步,必被质疑究竟是苗医药的新发展,还是另起炉灶,背离传统苗医药理论。
二、苗医药基础理论哲学模型的来源
苗医药的哲学模型从内容上来讲,就是苗族同胞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所形成的自然观和生命观。它反映在苗族同胞最普通的生活、生产行为之中,如同散落在沙滩上的贝壳,呈现为碎片状。研究者欲将之整体化、体系化,就必须如同玩拼图游戏一样,发现碎片,而后将其拼成一幅完整的图景。
(一)从自然观与生命观层面
一个民族的自然观与生命观,在其神话和信仰中的体现最为直接。由于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其历史是通过诗歌、歌谣口耳相传的方式传承下来的。《苗族古歌》记录的就是苗族起源的那段历史,其中的神话较为真实的反映了苗族先民的自然观和生命观,而这种认知又变成了后来苗族人民的自然观和生命观的思想内核。因此,《苗族古歌》是了解苗族历史和苗族文化起源与发展的重要依据。根据对《苗族古歌》的文本解读,可以清晰的看到苗族同胞的自然观和生命观为:1.万物同源。根据《苗族古歌。开天辟地歌》内容可以看出,苗族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万事万物源于云雾,云雾即是世界的起源。笔者认为此处的云雾,并不能简单的当作现实意义的云雾来看,而应当视为一种物质,苗族同胞认为万事万物是从无形到有形的过程,也体现在初民时期人类对于自然的混沌认识状态。2.万物平等。《苗族古歌·枫木歌》中记载:远古的时候,枫树生妹榜,妹榜生蝴蝶,蝴蝶生下十二蛋,十二个蛋孵出了姜央、龙、虎、象、蛇、水牛、蜈蚣等十二个兄弟,也就是说,人类其实和雷公、老虎、蛇、龙、牛、蜈蚣等动物以及一批精怪皆属同源。在这里没有如达尔文进化论之类的生物由低级进化到高级的观念,雷公和龙这类具有神性色彩的精怪被赋予神力而未被赋予神格与人类拉开差距,也就是说从普通的动物,到人类,再到具有神力的精怪皆平等。3.万物有灵,灵魂不死。在《苗族古歌·开天辟地歌》中,已经反映出苗族先民已有灵魂不死的观念。在《苗族古歌·开天辟地》中写道:撑天撑久了,盘古倒下了,说话变成了雷鸣,眨眼变成了闪电,汗水变成雨,头发变成柴草,身躯变成山坡。我们可以看到苗族运用了类似于“转化”的概念,认为盘古死后转化为世间的万物,但盘古的灵魂并未消亡,因此万物具有了灵魂。而这应是苗族认为万物有灵的源头,为后来苗族回答人为什么会死和人死后将去向何处这两个问题奠定了基础。
(二)从认識论层面
人类在认知过程中,首先是单个、具体的事物的经验的积累,当这种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人类在面临未知时,为解答未知而不得不去从已积累的经验出发,试图去解释未知,进而解决未知问题。在此过程中,人类必然从过往的经验中抽象出一般规律,然后尝试着以这种规律去解释未知现象,再小心的求证这种解释是否具有可重复性,若尝试成功就会以这种规律为解决问题的钥匙,从而解决人类所面临的未知问题。这就是人类最朴素的认知方法和认知过程。反映到苗医药基础理论方面就是,苗族同胞首先观察身边的万事万物,在对万事万物进行最直接的观察的基础上形成经验的积累,当这种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苗族在认识自身的时候比如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所观察到的外界的一般规律用来认识自己,解释发生在自身身上的现象,当这种尝试过程中,经不断的验证并排除不具有重复性的规律后,所得出的结论自然就是苗族同胞对自身生命的认识。因此,在生命观上,苗族同胞认为人与自然界的其他事物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三、苗医药基础理论的哲学模型
通过以上的分析,笔者认为苗医药基础理论的哲学模型为:万物同源基础上的精神-物质二元结构。
(一)万物同源
当前苗医药理论的三界学说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但也常常被学者诟病其过于主观,无相应的理论支持。笔者认为三界学说其实比较能从一个侧面反应苗医药基础理论的特点,只是以前的研究者仅止步于此,未将该问题升华到哲学层面,导致对该问题的阐述缺乏哲学一般意义上的有力支撑,从而导致诟病。三界学说是在苗族民间长期流传的一种人体功能区划分的学说,是一种类比自然界中物类相互关系来解释人体三大区域之间的联系的朴素理论。 该学说将人体划分为树界、土界、水界三个区域,三界之间具有紧密的相资和相制的联系。树扎根于土壤,必须从土壤之中获得养分,水是生命之源,但也有赖于树的运转和土的吸纳才能鲜活、灵动。只有三者协调人体才能发挥正常的功能,否则一损俱损,疾病产生。其实这是一种在观察自然界植物所得出最普遍的一般规律后将其应用于对人的生命的认识中来所得出的结论,暗合了苗族万物同源的哲学思想,以对植物致病的处理方法将其扩展到对人的疾病的治疗的结果。
(二)精神-物质二元结构
苗医具有悠久的历史,在中国古籍中能看到大量的有关记载:《宋史·蛮夷列传》载:“西南诸夷,汉地,……,疾病无医药,但击铜鼓、铜沙锣以祀神。”道光《凤凰厅志·风俗篇》载:苗族民间“疾病延医服药之外,惟祈祷是务,父母病则延老者,十八人牲牢为请命于神,谓之打十保护。童子病则延巫为之解煞,名曰杨关”;民国《剑河县志》载:“民知尚稚,笃信鬼神,患病者不事医药治疗,惟气灵于巫祝,有跳神走阴诸名色”;民国《兴仁县志》载:“黑苗巫曰密那,遇病延之,杀犬而禳,名曰打老魔”等等。除上述方志外,一些古代文人学者也在其著述中也记录下苗医治疗疾病的有关活动:清·田雯《黔书》载:“苗人……病不服药,惟祷于鬼,谓巫为鬼师,鬼师乘以愚人”。清·梁雪绳《黔苗词》中曰:“寨旁岩屋湄边,手携力弩作嬉嬉,病来不解神农药,杀犬屠牛事鬼师。”从上述方志、古代文人的记录可见,苗医如同其他诞生于人类早期的医学一样,具有较长的“巫医合一”的历史阶段。传统苗医认为,人类产生疾病的原因之一是鬼神所导致的,这里的鬼神不是现代宗教意义上的鬼神,它更符合精灵或灵魂的定义。因为,苗族同胞认为,万物有灵。灵魂与肉体可结合成一个整体,也可以与肉体分离,成为独立的存在形式。而人是灵魂与肉体结合后的整体,因此,苗族同胞认为当灵魂出了问题,也会导致疾病,比如:有的疾病是由于别的灵魂将原有灵魂驱离欲霸占其肉身所导致的;有的疾病是由于灵魂遭受其他精灵的惊吓所导致的等等。与此相对应,在诊断和治疗上除了使用普通的诊断手段和药物以外,还要运用一些巫术手段。比如滚蛋,即应用滚蛋后蛋壁和蛋黄的颜色变化以诊断疾病和治疗疾病,这是苗医常用的一种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手段,具笔者走访黔东南、黔南一些地区了解到,其实滚蛋源于古老的占卜和通灵之术。
四、苗医药基础理论的新发展
只有在明确了苗医药基础理论的前提下,才使得苗医药有可能在承继历史财富的基础上切合当今文明的发展,积极吸纳现代文明成果进一步发展。这种发展是一种在原有基础理论内部构成部分逐步变革、更新的结果。这种发展也反映为对作为原有基础理论构建基础的哲学模型的新认识。
(一)万物同源的新认识
现代自然科学发展成果表明,人类所生存的世界是一个客观的世界,这个世界中的万事万物从根本上说都是物质的。具体到医学上来说,人体与其他客观事物从物理的角度都可以解读为分子、原子、离子等;从化学的角度说都可以解读为由一定的化学物质构成,而人体内的化学物质与其他客观事物中所存在的化学物质并无本质的不同;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人类与其他动植物都是进化的结果,在构成与内在运行机制也存在本质上的一致,所以药物实验中的动物实验才有其存在价值。所以,可以说现代科学在世界的构成上的见解与苗医药基础理论的哲学模型暗合。不同的是,由于受到当时技术条件所限,苗族先民并不能清晰的解释万物同源的基础是什么。他们只能依靠长期的实践,小心的求证,才得出万物同源这一朴素的结论。因此,在疾病的治疗上,完全可以以现代文明成果对苗医药基础理论进行新的诠释,为苗医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可能。
(二)精神-物质二元结构的新解读
现代医药学较人类过去而言进步不可谓不大,但随着医药学的进步,人类却发现,在疾病面前人类是那样的无助。一方面我们似乎是攻克了许多医学难题,有的甚至是在过去认为是不可能解决的难题,但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新的医学难题不断出现,人类应付不暇,同时一些看似平常的疾病我们实际上到现在仍没有很好的治愈方法,比如感冒。因此,有学者提出这样的疑问:现代医药在治疗疾病上到底发挥多大的作用。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理与身体健康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进而心身医学的概念被提出。临床中我们也承认了这样的现实,特别是在癌症治疗中,有的药物其实是仅起到心理抚慰的效果,但这种安慰剂的却给人们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所以,有学者认为其实有的疾病的治愈是由于药物给了患者信心,激发患者自我免疫系统的结果,并非单纯依靠药物。传统苗医药在治疗疾病中,常常强调“神药两解”,这里的“神”我们可以将其解读为心理安慰,摒弃其中“巫”的或迷信的成分,使苗医药基础理论完成当今科学技术水平条件下的华丽转身。
五、结语
文明兴衰的基本原因是挑战和应战。一个文明,如果能够成功地应对挑战,那么它就会诞生和成长起来;反之,如果不能成功地应对挑战,那么它就会走向衰落和解体。 苗医药作为苗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一个方面也反映了当前苗族文化所面临的处境。因此,构建苗医药基础理论的哲学模型对苗医药乃至苗族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注释:
麻勇斌.论苗族医药基础理论研究的缺陷.贵州社会科学.2006(1).
杜江、胡成刚、赵俊华、韦波.苗医“三界”学说探析.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9(3).
刘远航编译.汤因比历史哲学.九州出版社.2010.1-5.
参考文献:
[1]田华咏.略论中国苗族三大医药文化圈的形成和特色.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3(特辑).
[2]龙宇晓、王庭军.苗学史谱系视阈下的当代中国苗族医药研究史.民族论坛.2015(7).
[3]陆科闵.苗族医药理论体系概述.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0(47).
[4]田华咏.中国苗族医药域间学术特点比较研究.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7(12).
[6]胡成刚、赵俊华、韦波.苗医“三界”学说探析.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