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考

2017-09-02 06:13尚永庆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7年18期
关键词:结构性改革供给侧商业银行

尚永庆

[提要] 伴随着“新常态”下供给侧改革中各项工作的推进,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国民经济的命脉,商业银行自然也需要做好自身的改革和支持其他行业供给侧改革。通过改革创新,优化金融供给质量和效率,健全金融市场结构,切实提高金融服务品质,完成商业银行应尽的使命与职责,实现支持经济转型和自身发展。

关键词:商业银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基金项目:辽东学院科研基金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商业银行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项目编号:2016YB003)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6月26日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银行业带来的影响

我国银行业以高增长、高息差、高利润的“三高”模式为银行业创造了银行业十年辉煌。现阶段我国经济增长处于增速换挡、发展方式和发展动力转变的“新常态”下,外部环境面临很大挑战,内部环境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内外环境的变化为银行业的发展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影响。

(一)我国经济增速处于换挡转型期,传统银行面临经济环境的挑战。目前,我国经济逐步进入软着陆阶段,银行业信贷需求逐渐放缓,我国经济将在若干长一段时间内经济增长呈“L”型,商业银行也将面临着低速增长、长期调整的准备。商业银行依靠储蓄业务和资产而又无推动盈利增长的传统业务模式面临巨大挑战,尤其在此阶段,我国在前期扩张性经济发展中沉淀的银行不良贷款风险暴露在所难免,在适应消化产能和当前经济环境供给侧调整中,银行不仅要完成自身的改革,还要支持各行业完成供给侧改革,在此过程中,所产生的拨备和核销需求将继续消耗银行的利润。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替代性金融产品增加和金融脱媒使商业银行负债增长进一步受到挤压。我国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也进一步压缩了银行净息差水平,使其盈利增幅逐渐降低。

(二)经济发展更加市场化,商业银行需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过去我国银行的经营思维主要以“大企业”、“大客户”为中心,在粗放的发展模式下,这种经营思维导致信贷资源配置效率较为低下,随着影子银行近年来迅速发展,网络信贷、小额贷款公司的快速发展,影子银行业务逐渐挤压传统银行的盈利空间,这些不利因素迫切要求传统商业银行要对经营模式进行调整。市场竞争也将十分激烈,商业银行面临的环境与前期不同,更加市场化意味着“国有银行会受政策保护”的落后思想也将会被淘汰,从现在起扎实提高竞争效率是唯一出路。

(三)抓住当前供给侧改革主要方向,完善自身结构性改革。当前,商业银行面临着同质化竞争激烈、银行间经营特色不明显等问题,导致银行陷入价格竞争。商业银行应认识自身短板,抓住当前经济主要矛盾,实行差异化经营,提高核心竞争力。商业银行需要从五个方面推动自身结构性改革。一是圍绕“去产能”,重点在国有企业兼并重组,以及推动“一带一路”中寻找相关机会;二是围绕“去库存”,重点加强对不同地区农民工市民化所产生的住房需求进行对接,差异化地发展个人住房信贷投放,稳定个贷业务增长;三是围绕“补短板”,重点抓住精准扶贫战略中的市场机遇,继续深化与政府的对接,推动“政府供信、企业增信、银行授信”模式进一步优化;四是围绕“去杠杆”,加强对政府投融资体制机制的对接;五是围绕“降成本”,重新梳理商业银行中创收空间,商业银行可以主动先降一些趋势性的、必须要降的费用,以更好地吸引客户、赢得声誉,倒逼收入转型。

二、制约银行业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因素

在我国深水化改革过程中,银行业面临复杂的经济环境,机遇与挑战并存,但在此进程中,部分银行机构自身仍存在诸多不足,制约了其自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有效服务其他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经营特色不突出,战略定位较落后。在过去“需求侧驱动”经济发展的金融环境中,依靠传统的存贷模式使很多银行机构尤其是部分地方性中小银行业务发展在业务上没有太大的特色,立足于本地化特色发展的目标不明确,缺乏战略规划和分年度阶段推进计划,也缺乏一定的科学执行体系,形式主义较强,难以适应供给侧改革过程中多样化、专业化、精细化的市场需求。

(二)组织体制改革停滞,管理效率不高。在以往粗放式经济发展过程中,催发一些体制已经难适应目前市场环境和客户需求,很多银行面临着权责利界定不清、管理信息链条过长、衔接沟通不畅、利益分配争端、业务调整推进缓慢、风控专业化水平不高等问题,以致管理效率低下,严重压抑经营活力。早在2014年全国银行业监管工作会议上就明确提出,在巩固前中后台分设机制的基础上分类推进条线事业部制、专营部门制、子公司制改革。但目前很多银行机构并未取得实质进展,同业业务专营部门制和理财业务事业部制改革实际效果并不明显,“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现状仍然比较突出,依然按照部门银行的套路管理,运营效率不高。

(三)保守主义导致变革无力,产品迭代更新缓慢。银行业风险控制十分重要,但在变革的过程中,保守文化至变革动力不足,“成功了就是创新变革,失败了就是违规操作”成为一些银行机构内部共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中庸思想导致各业务条线、各层级机构对创新变革心存疑虑,同时职免责制度缺失、量化评价考核缺位,正负向激励不对等制度缺失也使改革主力意愿和动力不足。如此也导致产品迭代更新速度较慢,客户需求协同效应递减。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下,综合性、融智式、体验型、交互式、移动化、便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将显著增加,客户体验将成为银行竞争焦点,银行必须根据客户需求输出金融供给,而多数银行现有的创新能力显然无法胜任。

(四)风险管理机制薄弱,管理体系有待健全。在以往以信用风险为主的风险管理环境下,银行全面管理的机制依然不太健全,应对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等主要风险管理工具匮乏,技术落后,以经验判断为主,科学性不足。基于大数据的量化分析运用较少,早期风险预警和防范基本处于空白,难以应对新常态下金融风险演变形态多样、触发机理复杂、传导路径多元、外部风险传染加剧等新特征、新变化。

三、银行业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议

(一)改革银行组织体制,促进银行全要素生产率。客户金融需求随着时代逐渐变化,银行机构应适应这种需求的变化重塑组织体制,提高服务质量和产品迭代速度,通过减少管理层级、缩短经营链条、整合业务板块、优化条线资源分配等方式,建立科学高效的决策协调机制、强大专业的规划引领机制、正向引导的考核激励机制和素质过硬的支持保障体系,实现对客户需求和市场变化的快速反应和协同效应。促进“部门银行”向“流程银行”转变,实现银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二)转变模式,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我国目前面临着产能过剩、库存较多的新常态,而在过去传统扩张模式下,商业银行的金融资源配置也趋向于面临产能过剩、库存较多、资产负债率较高的情况,供给侧改革的提出,意味着曾经金融资源配置方向的转变,投资于成长性行业。国家提出建设“雄安新区”,提到智慧城市、环保城市,而未来的经济引擎也主要趋向于此类环保、智慧主题。

(三)认清“新常态”,降低资金成本。利率市场化将不断发展,商业银行在逐渐失去经济红利、制度红利后,求变发展、采取跟随战略与模仿战略也迫在眼前,商业银行必须不断降低成本,切实加强银行内部的成本管理、控制成本与增加盈利点,由此实现盈利的扩张。

(四)把握改革契机,降低不良贷款率。供给侧改革中商业银行发挥金融供给、金融服务的重要作用,供给侧改革同时也是金融供给的改革,这整个过程中商业应及时把握供给侧改革带来的契机,利用有效的金融工具,比如通过资产证券化,打包部分资产,减少“两高一剩”、“僵尸企业”等生产过剩及夕阳产业在信贷中的比例,进而有效降低不良贷款率,转而积极支持高效行业发展,提高资产质量以及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五)建立健全创新文化和业务制度,增加高配型金融供给。建立健全创新文化和制度是改革的土壤,银行机构需要从营造创新文化上做起,同时构建完善的创新配套机制,降低风险容忍度,制定和确立尽职免责制度,同时做好激励机制,理顺责权利关系。围绕产业结构调整,适应国家“去产能”方向,对于落后产能、经营不善、长期亏损、环保安全不达标的企业,降低或退出相关贷款,大力支持产业升级、一带一路和并购重组。

(六)优化经营管理水平,加强风控管理。供给侧改革需要敢于創新和风险控制的团队完善高效的服务体系,提升营销质量,提高风险控制,能够以国家策略为导向,从产品的战略性发展与商业模式的创新上给予供给侧支持。要积极开展大额授信风险排查,提前做好风险处置应对预案计划,控制好不良贷款风险。强化员工行为管理,加大可疑交易监测预警力度。做好流动性压力测试,积极参与流动性互助机制建设,增强大额存单、专项债券、信贷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工具的运用。建立风险隔离机制,防范并表风险,屏蔽外部风险侵扰危害。提高对法律风险、声誉风险、科技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提高敏感度,建立应急处置预案。努力实现银行创新变革与风险控制的协调平衡。

总之,银行业在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中,要立足当下,按照银监会统一部署做好“三去一降一补”工作,通过改革创新,优化金融供给质量和效率,健全金融市场结构,确实提高金融服务品质。

主要参考文献:

[1]佘志远.商业银行供给侧改革探析[J].经济研究参考,2016.48.

[2]牛锡明.大力推动转型发展支持供给侧改革[J].新金融,2016.7.

[3]王丹.以服务创新实现商业银行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现代金融,2017.1.

[4]刘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武汉金融,2016.6.

猜你喜欢
结构性改革供给侧商业银行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辽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法律研究
学习习近平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 扎实推进淮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创新创业为“供给侧”蓄能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