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2017年7月5日19点30分,《风雅颂——范曾诗词艺术歌曲廖昌永独唱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唱响。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以充满磁性的声线,把观众带入了范曾的诗词妙境,观众如沐春风,如临秋水,享受了一场中国艺术歌曲的时代篇章。音乐会结束后,廖昌永接受了《经济》记者的采访,热情洋溢地讲述了对艺术歌曲的创作与整理,传统文化的坚守与创新,意图重新打捞起这几乎被遗忘的艺术珍宝。
做好艺术歌曲,我们责无旁贷
古人最大的快乐是战争胜利之后:打败敌人,求生存,得延续,必唱跳欢乐。久而久之,众声中和谐者,易牢记、易传播,久而久之,诗出。可见,诗从诞生之初就伴随着歌曲。其后,诗歌、音乐渐渐分道,自成体系,而艺术歌曲让音乐与诗歌重新汇流。
18世纪末19世纪初,艺术歌曲盛行于欧洲。其艺术性强、声乐技巧较高,以舒伯特、舒曼等音乐家为代表。中国早期的艺术歌曲以李叔同填词的《送别》最为有名。赵元任的《教我如何不想他》、黄自的《思乡》、青主的《我住长江头》、贺绿汀的《嘉陵江上》等都是优秀的艺术歌曲。
“中国艺术歌曲差不多有100年的历史,遗憾的是,我国对艺术歌曲发展的脉络没有一个比较系统的分类与梳理。目前,我们争取在5年内把中国艺术歌曲的脉络梳理出来,准备出10张唱片,并举办相应的音乐会展现百年来中国优秀的艺术歌曲,已经举办有:‘毛泽东诗词艺术歌曲廖昌永独唱音乐会演唱会‘春思曲——中国艺术歌曲百年,包括这次的‘风雅颂——范曾诗词艺术歌曲廖昌永独唱音乐会等,接下来,我们还要陆续筹备解放战争时期的艺术歌曲、当代艺术家的艺术歌曲等。”廖昌永说。
一个学西洋歌剧的人,为何忽然对中国古典的艺术歌曲如此专注?廖昌永说,在国际歌剧舞台上,很多国家的音乐家都以演唱本国音乐、弘扬本国文化为己任,而相比之下,我国的歌唱家会缺少这样的选择。于是,他将做好艺术歌曲看作是当代歌唱家、音乐家的一种责任。
他山之玉,体悟相通的艺术
作为一个专业的艺术门类,艺术歌曲以经典诗歌为歌词进行专业的谱曲,要求配器、音乐内涵、歌词内涵和演唱要融为一体。此外,用艺术歌曲表现中国古典文化需要包含很多中国元素的创新。廖昌永说,中国的文化、哲学有很多是感性的,需要去领悟,这与西方的文化体系是有区别的。西方语言是多音节的,汉字则是单音节,需要我们在演唱时去找出它的语言规律,体现汉语的节奏美。
为完成好演唱会的每一个创作环节,廖昌永在歌唱之余不断积累自己的文化素养,从不同的艺术形式中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养分。
在此次演唱会前,廖昌永曾多次与范曾先生进行密切沟通,聆听他创作时的背景,感受他诗词的意境与情怀,内心情感的变化,结合作曲家的二度创作,进行三度的歌唱演绎。“范曾先生一直以守护中国传统文化为己任,已经80岁的人,每天早上5点多起床看两个多小时的书,然后吃早餐作画,下午跟学生一起写诗,几十年如一日,实在难得。他读书包罗万象,博闻强记,还向我询问一些音乐术语上的问题,对知识的渴求是那么旺盛。聆听范曾先生的中国古典美学、古典诗词,让我受益良多。在他的影响下,我也很喜欢书法、绘画。”廖昌永说。
“艺术有很多相通之处,音乐讲线条,中国的书法、绘画也讲线条;中国绘画讲墨分五色,音乐其实也有色彩的变化;绘画讲层次,音乐也要讲层次,书法的一提一顿、藕斷丝连在音乐的体现上可能就是音断气不断,跟绘画中的留白又有几分相似。”
“与众多艺术家的接触和学习,给了我很多灵感。有一次,在音乐创作中,我碰到两三句始终不满意,怎么也解决不了。那天去范曾先生家,看到他在画荷花,我顿时茅塞顿开,于是赶紧起身告辞。不光是绘画、书法,包括诗词朗诵,也会帮助我在歌唱中找到语气的停顿、速度的变化等。”廖昌永说。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融合了艺术家的朗诵、音乐家的创作、歌唱者的演绎的多元化音乐会,观众可以从多方位、多角度汲取中国的传统诗歌文化,传承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
坚守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要弘扬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身为两届政协委员、一届人大代表,廖昌永表示,坚守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十分必要。“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在经济、政治、科学都飞速发展,国际上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提升,但在文化上,我们有点迷失,过多学习和崇拜外来文化,而忽视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对于登上大雅之堂的阳春白雪,艺术歌曲能否引领大众的消费?廖昌永说:“高端的东西永远是小众的,但往往是这种少数的精华能够引领社会时尚,这可能与盈利无关,反而需要我更多地投入资金去建设、去扶持、去培育,需要我们一批人去坚守,把我国的艺术歌曲做成传世精品,不断地推陈出新,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我相信,最后这些投入和付出一定可以显现。只不过这些效应不是即刻产生,而是经过细水长流的积累逐渐显现的。当然,这样的坚守也是孤独的、安静的,从内心来讲,我也很享受这样的孤独与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