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华梅+周雅红
天气热了,又到了孩子们扎堆游泳的季节。最近,有篇《小男孩游泳回来一周之后离奇死亡》的文章,吓坏了朋友圈里的各位家长。文章提醒家长要小心“干性溺水”。何为干性溺水?真的有那么可怕吗?
据该文章讲,美国4岁的小男孩与父母去游泳,晚上回家后就说肚子疼,几天之后上吐下泻,肩膀也疼。一个星期后,送到医院救治,医生表示太晚了,孩子救不活了。
之后给出了一个结论:干性溺水。文章解释了干性溺水是如何发生的:在小孩游泳时,水没进入肺部。当他们在水里呼吸的时候鼻子和嘴巴吸入水,喉部紧急收缩发生痉挛,导致呼吸困难。这种痉挛现象会一直存在,并造成孩子的窒息死亡。
去年这个时候,有新闻报道称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的一名10岁小男孩,游泳后回家感觉很困,没想到上床后便一睡不起,抢救无效后发现是干性溺水。同样是去年,在国内,武昌一名6岁男孩, 离开泳池后因为相同的原因死亡 。
一时间,“干性溺水”仿佛梦魇一般笼罩着本该欢声笑语的泳池,似乎孩子只要下水,就会面对凶恶的危险。
针对这些让人恐怖的消息,急诊科副主任赵玉却是这样说的:医学上的确有干性溺水这一说法,干性溺水是指肺部没有进水或者少量进水,进水量不足以影响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而溺亡的主要原因是喉头痉挛、声门关闭、脑部缺氧致脑水肿,最终导致心律失常、心跳停止,它所造成的结果同湿性淹溺一样,但干性溺水的发生率极低。
“干性溺水者当场就会死亡,不可能拖好几天甚至一星期,”赵玉说,“如果死亡事件属实的话,只能推测孩子是吸入性肺炎导致死亡,可能是游泳时吸入了有害异物,导致水留在肺里没有完全排出,引发了肺炎,最后造成了这个悲剧。”
实际上,报道中也提到,当事小孩此前已经因为呕吐看过医生,当时认为是胃不舒服开了点药便回家了。后来父亲发觉孩子越来越不对,才又送到了医院,其间经过了好些天。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样做,才能避免悲剧的发生?
1.检查水质如何,查看水中是否有异物。
2.教育孩子不要在水中大喊大叫,动作不要过于激烈。
3.孩子一旦呛水要立即返回陆地,寻求专业帮助。
4.回家后注意孩子有没有频发咳嗽、呼吸急促、发烧等,出现问题及时就医并告诉医师曾经呛水。
每年夏天,有关溺水死亡的报道屡见不鲜。游泳溺水救援的成功率很低。一般情况下,错过“黄金4分钟”的救援时间,溺水生还的幾率将下降至50%;超过10分钟,生还的可能性仅为0.09%。所以家长要始终陪在孩子身旁,不仅不能让孩子脱离自己的视线,甚至都不能脱离自己的控制范围。如果看见有他人溺水,要大声呼救,身边没有救生器材时,千万不要盲目下水施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