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
全国各地的监管政策尚缺乏明确、统一的执行标准,原本一年的整改大限变成了期中考试。监管下半场尚未开局,已经有人倒闭退场。分析称,未来监管有由“政策引导”走向“硬指标监管”的趋势
去年8月24日,《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下称“《暂行办法》”)出台,拉开了网贷行业合规整改的序幕。今年8月24日已到,原本应该是网贷平台整改的大限之日,但由于整改延期,现在这一日子被业内人士认为是网贷平台“期中考试”的时间。
在这一年中,各网贷平台根据要求逐渐整改转型,各地关于银行存管、备案等事项的细则也陆续出台,使得合规的方向和路径更加明确。近期,广西两家平台“乌龙备案”的事件更是搅动了网贷备案的一池春水。
近日,《投资者报》记者遍访北京、深圳、上海、广州、江苏、浙江等地的网贷平台负责人,得到的较为一致结论是,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目前真正获得备案的网贷平台还未出现。从业者呼吁各地主管部门需要尽快出台备案细则和管理办法,从而督促和促使从业机构加快整改步伐,争取早日合规备案,让行业步入规范发展阶段。
更有业内人士乐观看待网贷监管的预期,建议网贷平台注重长期发展,就是要在合规发展的基础上,通过科技手段不断提升风控水平,降低运营成本,给借贷双方提供更多的价值。期待在明年的“8?24”,可以看到网贷行业已形成“良币驱逐劣币”的良好市场环境。
行业整体进入有序发展阶段
在这一年里,银行存管、信息透明化、小额分散等一系列指导方针的背后,是政府希望能够尽快将网贷行业引入金融发展正轨的决心。期间有许多平台面对政策压力选择了转型、退出,甚至清盘。从整体上来说,网贷平台彻底告别了此前野蛮生长的阶段,进入到了有序的发展环境之中。
上海网贷平台空中金融CEO赖效刚告诉《投资者报》记者,整治效果在逐渐显现,曾经困扰网贷行业的许多问题都得到了明显改善。比如为了增加获客率,平台之间时常爆发的恶意“烧钱”竞争堪称是网贷行业“高烧不退”的毒瘤,如今随着监管的收紧,烧钱大赛终于不再是平台快速发展的必须手段,取而代之的是合规平台开始推出更好的产品,采取更安全的风控措施来吸引客户。
赖效刚说,平台收益方面的改善也非常显著。曾经收益超高,安全性无从保障的“赌博式”投资项目现在基本已经绝迹,各家的收益都基本趋于合理化。与此相应,广大投资者也从过去那种狂热、冒险的投资情绪中逐渐变得更加理性。相比单纯的收益高低,现在的投资人往往更注重资金的安全性和平台的综合实力。
江苏知名互联网金融企业开鑫金服总经理周治翰认为,《暂行办法》出台的这一年,网贷行业逐渐步入正轨,各项制度日趋完善,系统性风险的出现概率大大降低,监管所带来的正面影响显而易见。
不过记者也注意到,仍有部分平台对监管要求反应迟钝,合规进展缓慢。
广州网贷某平台高管告诉记者,这样的平台可能是在等监管部门出台确定的具体的监管细则,这样平台可以迅速整改,从而避免当前政策不确定期的合规成本,不过这样的平台还是少数。
银行存管遭遇属地化烦恼
作为合规整改的重要一环,网贷平台与银行资金存管的结合,在今年迎来了加速上线的局面。
据融360统计数据显示,今年8月前20天新上线银行存管的平台数量为42家,截至8月20日,全国共有420家平台上线银行资金存管系统。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网贷监管政策趋严,这期间里新增的网贷平台只有1家,同时问题平台增加了18家,因此有银行存管的平台总数占正常运营平台数量的比例出现了大幅增加,达到40.90%。
正当各地網贷平台纷纷加足马力奋战银行存管的时候,上海和深圳两地出台的“存管属地化”文件给了市场当头一棒,因为这可能意味着已完成存管任务但又不符合属地化管理的平台要推倒重来。
今年6月1日,上海市金融办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对《上海市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管理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规定网贷平台需“选择在本市设有经营实体且符合相关条件的商业银行进行客户资金存管”。7月3日,深圳市金融办也发布了《深圳市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备案登记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其中也包含“银行存管属地化”的规定,成为继上海之后又一明确银行存管属地化的重点城市。
《投资者报》记者了解到,目前浙江也有意将银行存管进行属地化管理,而其他地区接受记者采访的平台高管表示,其所属地尚未有相关政策发布。一位广州网贷平台的高管告诉记者,监管属地化更多是各地经侦部门看重的,在有相关的违法行为时,经侦部门可以迅速锁定目标,方便后续办案。
当下,对于部分正在加速上线银行存管的网贷平台来说,一方面要加紧合规,一方面又担心推倒重来的可能。业内人士指出,这表明,网贷行业的监管部门也在探讨可行的监管政策,而目前的煎熬是不可避免的。只是希望相关的明确政策能较早出台。
乌龙备案搅动一池春水
近日,一则关于“首例网贷平台完成备案”的消息引起了行业的震动,但最终被认定为“乌龙事件”。本来以为网贷平台备案时代来临,实则空欢喜一场。
8月17日,广西贵港市金融办发布《关于同意对广西臻信互联网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予以备案的通知》和《关于同意对广西雅庭集团互联网金融服务有限公司予以备案的通知》,同意对上述两家网贷平台予以备案。
然而,随后广西贵港市金融办便撤下上述通知,并发布《关于为我市两家公司不当出具备案文件的情况说明》称,“由于原负责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工作的同志已休病假,新接手的同志不熟悉相关政策和法规,错误地给两家公司出具了予以备案的通知。该备案既不符合程序,也不符合标准,属于无效备案。为此,我办已对备案文件做撤销处理,并要求两家公司未经合规备案,不得开展网络借贷信息中介业务”。
此事尘埃落定以后,《投资者报》记者采访的北上广深等地的几位平台负责人都表示,目前没有更进一步的备案消息,期待明确的备案政策出台。
国内第一家纯线上的网贷平台拍拍贷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乌龙备案的消息在市场上引起震动,说明全国各地的监管政策缺乏明确、统一的执行标准,“此地严而彼地松”的现象已对平台和公众都造成了一定困扰。监管只有一把尺子量到底,才可以有效防止部分地区出现政策洼地而导致监管套利行为,才有利于监管政策的理解和落实。
广州网贷平台新联在线COO陈智诚则表示,监管层对于业内这么多平台不会厚此薄彼,因此各地政府的相关部门压力很大,第一批备案的平台压力也会很大。到时候外界都会非常关注备案的平台是否完全合规。
业内观点普遍认为,总的来说,备案是衡量网贷平台是否合规的重要标志,但至今为止仍未有一家网贷平台成功备案。对此,监管层与网贷平台都压力巨大,而问题具体什么时候解决仍无明确的预期。
合规压力测试优胜劣汰
合力贷CEO刘丰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去年《暂行办法》出台的时候,他第一反应就是两个关键词:“欣喜”和“费解”。“欣喜”是我们一直强调和呼吁的监管终于有了实际的标准,“费解”主要来源于对额度的限定。
刘丰认为,从实际工作情况来看,个人借款不得超过20万元的标准不够合理,因为这个额度信用卡就能直接覆盖,而作为中小企业,100万元的上限往往没办法实现周转需要。这就让网贷市场变得十分鸡肋和小众。
金信网总经理徐磊锋则表示,《暂行办法》作为行业的一个里程碑,最大的亮点就是明确了网贷机构信息中介的定位。一年来,行业监管大浪淘沙,大额标的平台陆续退出行业或寻求转型,行业进一步回归“小额普惠”。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未来关于限额的规定或许会有松动的可能,但应该是在网贷平台合规并完成备案以后,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而不合规的平台可能根本等不到那一天。
在短融网CEO王坤看来,今年8月24日曾被认定为网贷整改的大限,后因整改延期通知下发,更像是对各平台的期中考试。很多平台甚至因这一考试而倒闭,还有部分平台主动退出。
网贷之家数据显示,去年8月正常运营的平台数量为2799家,而今年7月,正常运营平台已下降至2090家,一年时间退出平台高达700余家。
“虽然平台退出数量较多,但对投资人来说是个利好消息。随着合规政策日渐明确,市场会再逐步清出不良平台。” 王坤说道。
“可以说,‘8·24是行业分水岭。监管为市场创造了更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是对真正有价值的金融创新的鼓励和保护,也是对投资者利益和社会利益的最大保障。网贷行业已进入由大乱到大治的时代,行业马太效应凸显,强者愈强的局面会进一步拉大。新一轮洗牌才刚刚开始。”人人聚财CEO许建文如是说。
业内预测监管政策升级
尽管有人已经倒下,但网贷监管仍在继续收紧。
据银监会弥补银行业监管制度短板工作项目表显示,今年下半年,银监会將制定《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信息披露指引》和《网络小额贷款管理指导意见》;此外,还将推进《处置非法集资条例》的出台。对此,网贷从业者表示,预计后期,行业的监管还将秉持着“严紧硬”要求。
麻袋理财研究院总监路南分析称,网贷整改被迫延期,说明监管已处于被动的局面,倒逼政策升级。强硬的行政手段监管或是互金整治下半场的特点。从今年以来各地互金整治的要求来看,监管政策已出现由“政策引导”、“底线监管”走向“行政手段”、“硬性指标监管”的趋势。
网贷监管趋严早已露出端倪。近日,央行在《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2017)》中提出,探索将规模较大,具有系统重要性的互联网金融业务纳入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对其进行宏观审慎评估,防范系统性风险。市场有观点称,互联网金融行业已进入发展深水区,强监管或成行业常态。
对此,凡普金科创始合伙人、CEO董祺指出:“对于互联网金融行业而言,审慎评估及系统性风险的防范将规范行业内企业及其业务行为,为行业发展指明方向。”
面对即将到来的强监管,民投金服CEO陈明表示,监管一周年后,对网贷平台来说,强者愈强,发展可期。合规战役已经打响,合规性强、实力雄厚、资产优质的平台将书写网贷下半场格局。
嘉石榴CEO楼晓岸亦认为,谁能在合规的道路上占得先机,谁就拥有下半场角逐的首发优势。
美股上市平台信而富创始人王征宇称,从目前的状况来看,规范发展是大势所趋。对于监管来说,可能需要思考如何让规矩更好地发挥作用。对于平台来说,需要思考如何在符合监管要求的前提下,更好地满足小微群体合理的信贷需求,同时让出借人在明确风险的前提下获得一定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