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活动中幼儿逃避行为研究

2017-09-01 08:29姜文雅
新课程·上旬 2017年7期
关键词:男孩子颜色美术

姜文雅

一、缘起

在幼儿园美术活动的教学中,我观察到一部分幼儿没有积极参与绘画活动,表达自己。如在一次美术活动开始时,一个幼儿在兴致勃勃地画海底世界,他画了很多自己感兴趣的和自己创造出来的海底动物。过了一会儿,他就把这些自创的动物全部擦掉,仅保留了最基本的几条鱼,草草涂上颜色把画教给老师。在询问他原因时,他总是试图掩饰自己的目的,最后敷衍说:“哎呀,太麻烦了……我又改变主意了嘛。你不要管啦。”幼儿利用自己对教学任务、教师要求等的理解,进行策略性的周旋或消极的逃避。

幼儿对自己本应该很感兴趣的活动做出了逃避。造成幼儿这种矛盾行为发生的原因是什么?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反思幼儿园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了解实际美术活动与幼儿的需要的差距,从而对促进幼儿积极参与美术活动提出一些有意义的建议。

二、幼儿逃避行为的概念界定

幼儿逃避行为指幼儿针对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的有意识的逃避。判定的要点主要有:结果偏离教学任务的要求,不愿意参加美术活动。逃避行为的构成要素主要有逃避主体、逃避方式和结果。在幼儿园的美术活动中表现为对教师布置的作业偷工减料,降低难度完成,讨价还价,忽略教师的要求,更换任务内容,坚决抵抗等。

三、幼儿逃避行为的动机分析

1.活动任务的性质影响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主要是指幼儿园美术活动的任务要求与幼儿的审美心理和能力存在差异。幼儿本身年龄阶段的审美能力和判断美的标准与成人并不完全符合。应从一般的审美心理和性别差异两方面考虑幼儿的审美心理。

(1)幼儿的一般审美心理

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我们往往过多地要求所谓的画面完整性,构图合理,色彩搭配合理,并没有真正地考虑幼儿的审美心理。幼儿园美术活动的任务过于强调绘画结果可以被识别,可以被理解,可以被欣赏,从而给儿童绘画增加了过多的成人负担。

案例1:“我觉得我已经画得很漂亮了。”

在下午的区域活动中,继续完成绘画“美丽的风筝”。教师请幼儿自己设计好看的风筝画在幼儿用书上。“请你们用好看的颜色画出漂亮的风筝,要用一种颜色画轮廓,然后涂颜色。注意色彩搭配要好看一点。画完了以后放到自己的格子里,不要没画完就回家了。”不一会儿,孟××就抬起頭来。很高兴地东看看,西看看。我看了看她画的风筝,画了个很稚气的燕子,上面有几朵大大咧咧的花朵,用咖啡色画的轮廓,并没有涂颜色。我问她:“画好啦?”她很高兴地回答我:“对,画好啦。”“可是为什么不涂颜色呢?”她笑眯眯地说:“我觉得已经很好看了。”过了一会儿,主班老师问她:“为什么不涂颜色?”“已经很好看了。”“可是涂上颜色更好看呀?”她抬起头看看老师,笑了笑:“哦,那好吧。”又拿起画笔涂上颜色。涂完后很快把本子放进格子里去做其他的事情了。

在这个案例中,幼儿没有表现出明显的逃避行为。但我们可以看出,幼儿对“好看”和美的认识与成人有很大不同,他们更喜欢简洁明快的形象。这与任务中要求的讲究色彩搭配,一定要涂上颜色的要求不吻合。被教师提醒后,幼儿虽然继续涂完了颜色,却没有刚刚那种欢欣雀跃的表现,只是单纯地完成任务,降低了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2)幼儿审美心理的性别差异

男孩子与女孩子是否存在审美需求的差异?根据观察我发现还是有一定的差别的。男孩子更活泼好动,可以证明自己很聪明,更喜欢关注整体,更愿意参与有科学意义、有冒险精神的活动和有创造表现的活动。大部分女孩子则更喜欢细致地涂色,给人物增加细节特点。而我们的美术活动大多数更符合女孩子的审美特点,关注色彩的变化,绘画的细致程度等。

案例2:“老师,那里有怪兽!”

下午,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写生画。请幼儿在小山坡和长廊附近选择一些植物进行写生,要求画出春天的变化,要仔细观察,认真涂色。陈××、朱××和卢××三个男孩子在长廊附近写生,他们都画了杉树,画得很简单,只稍微画了一些线条,教师过来看时,他们就再画几笔,并不是很积极。过了一会儿,我再来看时,发现这三个男孩子扔下画,不见了。其他的幼儿都画完了陆续回班里了,正在想这三个男孩子去哪里了。忽然从长廊旁边的后院里飞快跑回来三个小家伙,一边跑一边很激动地说:“老师,老师,那里有怪兽,我们去看怪兽了!”我问哪里有,朱××上气不接下气地说:“人家告诉我那里有怪兽,我们就偷偷去看了,真的,有怪兽,好吓人。”卢××也说那里很好玩。陈××说自己是被骗过去的。“那你们的画呢?”“画,额,画,画完了啊。”朱××摸摸自己头说,然后拉起我的手:“老师,我们回教室吧。”

在这个案例中,男孩子没有表现出对写生活动的兴趣,直接被其他新鲜刺激的活动吸引了过去。他们自己也知道自己的画不符合教师的要求,但是也不愿意积极完成。这种关注细节的写生画没有吸引到男性幼儿的注意力,也很难激发他们的创作激情。同样是这个男孩子,陈××,我在他的作业袋中看到了一张他和他的其他作品完全不一样的画,一只橙色的恐龙,非常形象生动,色彩的运用也很大胆,和他画的杉树完全是不同的表现。利用放学前的时间和他交流,他告诉我他很喜欢恐龙、兵器、发明创造的东西等。我们大部分美术活动中命题绘画多强调可以欣赏,强调色彩和细节,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幼儿园中男孩子的需要。

2.教师的评价影响幼儿继续参加美术活动的意愿

幼儿参与美术活动,总是会和教师发生互动。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和反馈方式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幼儿的自我效能感。在幼儿园的美术活动中,教师的评价多带有情感特征,以情感给幼儿直接的反馈。负面的评价更容易影响幼儿继续热情地参与美术活动。

案例3:“我不想画。”

野营组画。这一组讨论的主题是“吃草莓”。主班老师认为这一组孩子不论是构图能力还是色彩感知能力都比较差,只有徐×还算可以,让她主要负责画。徐×平日非常乖巧,不太惹人注意。我问徐×:“你喜欢画画吗?”她抬起头看看我说:“喜欢。”然后继续画。时不时还问是不是这样画。我说:“你按你想画的画就好了。”主班老师在一边感慨:“这帮孩子可坏事情了,没有一个是有主心骨的。怎么画啊?”同一组的陈×和胡×不听主班老师的安排,抢先画了几个很小的人在纸上,老师很气愤:“你们这是画的什么啊?”另外几个小朋友也想参与涂色又把画纸弄破了。主班老师生气地说:“这样还画什么啊?”就把画纸撕掉了。“等会儿再画,好好反省一下!”主班老师走后,徐×忽然说:“我不想画。”“为什么?”“我不想画。”“为什么不想画?”“嗯,我就是不想画。”她背过身去,不再跟我讲话。过了一会儿,主班老师来了,重新拿出一张画纸:“你们这一组,给我认真点画。徐×,你先画。”徐×小声说:“我不想画。”“你为什么不想画啊?画!”主班老师塞给她一支画笔。主班老师先打好了背景的草稿!“好,你们画吧。”徐×呆呆地看着笔和纸,一笔一笔地开始画。另外几个小朋友也气鼓鼓地等在旁边。endprint

猜你喜欢
男孩子颜色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你好,男孩子
特殊颜色的水
请珍爱我们的男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