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朝忠
摘 要:新课程理念下越来越强调学生获得知识的兴趣性与自主性,也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的思维理念上做出转变,在课堂教学的方法模式上进行探索和创新。而科学合理、有益有效、且为小学生所喜闻乐见的课堂教学模式则是聚焦学生课堂注意力、提升学生探究能力、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载体。主要研究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模式进行创新,使之更好地辅助和服务于小学生的课堂学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模式;教学规律
一、从教学情景创设着眼,实施“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
河北师范大学张爱民教授认为:“在较为熟悉的情景之下,学生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往往更佳。”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有目的地借助学生较为常见的事物作为工具进行辅助教学,能够让学生在相对比较熟悉的环境中形成知识的认知认同。在“小数”一章节的教学中,很多学生对于小数的概念缺乏认识,觉得非常晦涩难懂,难以入门。教师在教学中就应当摒弃从概念教学切入的方式,通过“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方法实现教学的导入与推进。教学开始之前,笔者首先拿出了一整套人民币,让学生从自身非常熟悉、常见常用的人民币认知入手,引导他们对1分与1角、1角与1元、1分与1元的关系进行探究,以此为切入点,实现分数与小数算式表示的学习。在小数的简单加减乘除法运算中,则是创设生活化的课堂,将“超市购物”这一学生都多次亲身经历的生活过程去思考和理解。由此,小学生对于小数的认知与运用就会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购物情景逐渐浮现出来。再通过教师的引导,小学生大多就能够列出正确的算式并得到准确的计算结果。在此基础上,再给小学生讲解和阐释小数运算的法则和规律,他们就能够较为轻松地掌握知识。在“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求解”一章节的教学过程中,笔者从家中带来了魔方以及烟盒,让小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意识到两两向对面的表面积相同,长、宽、高是如何分布的,借助较常见的工具实现“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其效果也非常明显。
二、从教育教学规律入手,探索“翻转式”课堂教学模式
构建主义理论认为,一个人学习的过程不应当是教师单纯“说教”“灌输”进行知识传授的过程,而应当是主动获取知识、实现知识内化的过程。按照这一教育教学规律,笔者对“翻转式”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探索與创新。即在课堂教学开始前组织安排小学生对于将要学习的内容和知识进行预习,在课堂上也是先不急于讲解,而是让小学生进行“自我学习”,然后运用一定的习题测验了解学生对于知识内容的掌握情况,再依据测评结果实现学生反馈信息的掌握,再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与点拨,最后安排学生进行当堂练习,实现知识内容掌握的巩固与提升。比如,在平行四边形与梯形面积计算一章节的教学中,笔者通过学生的自学及测验,发现学生对于平行四边形面积求解的过程理解不清楚,于是笔者运用多媒体课件将平行四边形切割为两个三角形与一个长方形,并通过动画迁移的方式,将两个三角形合并,然后与原来的长方形进行拼接,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完全理解了求解的整个过程。这样的“翻转式”课堂教学模式不仅有效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自发认知、自动探究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生学习的效率和效果也得到了较为显著提高。
三、从小学生心理出发,构建“游戏型”课堂教学模式
英国的斯蒂文斯曾经提出:“在对孩子的智力进行开发的过程中,控制性的玩耍和适当辅助的娱乐是非常有效的方法,而游戏的目的在于充分调动孩子们的无意注意力。”小学生通常处于感性认识的阶段,从心理特征上讲,他们爱想、爱玩、爱思考。基于此,笔者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注重运用益智类游戏教学策略,成功地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游戏型”课堂教学模式。在“计算队列人数”这一章节内容的教学开始之前,笔者先让学生做了一个游戏。即从班级内随机叫出若干学生站成一排,然后让大家依次报数,报到某位学生时,教师突然让学生停下来,然后从后面向前报数,依旧到这位学生时停下来,让学生计算队列的总人数。比如,这位学生从前面报数,自己是7,从后面报数自己是6,很多同学简单地计算7和6相加,得出了13的结果。其实,是错误的。笔者通过游戏提问学生,如果这样计算的话,这位学生难道不是报了两次数吗?并且让大家实际数一数这一列队伍的人数,结果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正确的算法应当是前后报数的数字相加再减去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笔者认为:“生活化”“翻转式”“游戏型”等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都是有积极的意义和效果。但无论采取什么样的课堂模式创新,都应当最大限度地凸显小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想方设法将他们学习的兴趣激发出来、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促进教学任务目标的高效达成。
参考文献:
[1]郑云龙.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创新模式探究[J].教育科学,2017(3).
[2]郭洁.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读书文摘,2016(10).
编辑 孙玲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