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多媒体课件应用于教学以后,以它众多的优点为教学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和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极大地优化了课堂结构,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学习成为可能。但是,也有一些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把课堂变得花花绿绿、五彩缤纷,不分主次。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用一句话说,就是不能恰如其分地使用多媒体课件为教学服务。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件;实效性
多媒体课件应用于教学以后,以它众多的优点为教学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和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极大地优化了课堂结构,广泛拓展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学习成为可能。但是,也有一些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把课堂变得花花绿绿、五彩缤纷,不分主次。把一堂课变成了视频播放课、内容展示课,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用一句话说,就是不能恰如其分地使用多媒体课件为教学服务。
一、为了“引入”运用课件,快速让学生投入到课堂活动中去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开始,引入是关键,能快速让所有学生投入课堂学习活动中是教学过程的首要任务。用多媒体课件创设的情境引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恰如其分地发挥课件的引领作用,而不是用形式要花样。例如,我在教学《惊弓之鸟》一课时只用一个镜头:一群大雁和孤立独飞的一只大雁。图下提问:那只大雁为什么会孤单失群呢?小学生天真烂漫,很快说出了许多自己的想法,有的说飞得累了;有的说它和别的大雁闹别扭了;也有的说它的翅膀受伤了吧。一部分学生自觉地打开课本读起课文来,很快就有说出它受了箭伤,痛得飞不动了。借此机会,我让大家朗读课文,学生很快投入到课堂活动中。
二、要为需要而展现教学内容,突显课件的实效性
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要以课堂教学的需要而定。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非常自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小学语文教学中,课件展示的内容应当是恰如其分的疑难解释、恰到好处的书写板书、准确标准的有声朗读、形象逼真的微观展现,使课堂变得有声有色,省时省力,容量大,效率高。而绝不是花花绿绿的视频展示和轰轰烈烈的气氛炫耀。例如,我在教学《月球之谜》时,在要求学习朗读课文后用课件展现了一段普通话的示范朗读后,学生在和自己朗读的对比中感受到令人费解的月球表面,也感受到自己朗读的不足。学习生字时,用课件展示“登”字的笔顺和书写,学生掌握了“登”字笔顺还学会了工整的书写方法。课文中的“水藻”“环形山”,学生不理解,在学生激烈的讨论之后,我用图片展示画面给学生看,问题轻松得到解决。学生对课文中的“细菌”不理解,也从来没有看到过,课件可以展示人眼看不到的微观世界。备课时的精心创设,课堂中的恰当展现,才是多媒體课件的有效运用。
三、多媒体课件要能启发诱导学生深入思考、学习,为拓展延伸而用
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要能启发诱导学生深入思考,为新知识的拓展延伸服务。例如,在学习了《曹冲称象》一课后,用课件适时地启发学生思考:你有没有比曹冲更好的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这一提问引发学生的热议,他们说出了不少想法。有说不用石块,用士兵代替石块,省时省力;也有说造个更大的秤直接把大象赶上称去称出大象的重量等。根据学生的发言,我又提问:依据你对三国时期的科学文化的了解,那时的人会造出更大的秤吗?如果不了解,就在课外多找一些有关介绍“三国”的书籍读一读,也可以了解更多曹氏兄弟让世人称颂的事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让孩子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教学中一个小小的环节,一个小小的片段,作用是意想不到的。所以,创设课件要注意它的实效性,在教学中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四、利用多媒体课件转化学困生,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服务
学困生是影响班集体整体成绩的主要因素。利用课件可以反复播放的特点,特别是微课的短小精悍,设计的都是学习中的疑难问题。科任教师可以把当天的课件内容上传在班集体的QQ群、微信圈等让学困生课后练习时所用。学困生因为各种原因接受能力较差,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迟缓,课后如果没有人给予及时的辅导,问题积压成堆,对学习逐渐散失信心,转化起来就较为困难。如果及时给予辅导,课堂里多加督促,可以使学困生养成一种课外及时巩固复习的习惯,同时,对不同个性的学生因为爱好、兴趣的不同,可以选择性地利用课件为他们提供发展特长、张扬个性的内容。
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要求人们要不断地创新。以它的完美服务于教学。一个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探讨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中不断进步,力求实用,为学生的学习需要在细节上精心设计,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以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李玲香.“运用信息技术,服务语文教学”[J].甘肃教育社,2015(10).
[2]曹文渊.“谈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J].甘肃教育社,2013(03).
作者简介:郑虎年,男,副高级职称,现在工作单位: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怀安学区。
编辑 李博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