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锐
摘 要 2015年数十家纸媒休刊,传统媒体陷入前所未有的恐慌之中。但是据全国文摘类报刊协会统计,截至2016年底,全国文摘类纸媒不仅没有一家关停,而且部分文摘媒体的发行与经营还出现上升趋势。这也证明,无论媒介形态如何改变,优质内容仍是媒体的核心,谁能提供更为优质的信息产品,最大程度满足读者的需求,谁就能在众媒格局下脱颖而出。
关键词 优化信息服务 开放式思维 独立观
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新闻工作者要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在纸媒消亡论甚嚣尘上的当下,这既是对新闻工作者的要求,也是对纸媒下一步发展方向的指引。在信息再创作的过程中,打造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精品,更是文摘媒体在众媒格局下的生存之道。
1 运用开放式思维进行内容生产
文摘媒体最初的定位是汇集媒体资讯信息,为读者提供精巧的阅读快餐,但随着互联网新媒体的发展,这一优势已不复存在。如何在众声喧哗、瞬息万变的众媒时代保持自身特色,获得读者的青睐,这几年《生活文摘报》一直在摸索、尝试,也略有心得。因为信息传播的技术与渠道可以改变,但读者希望用最高效便捷的方式获取准确可靠信息的需求不会改变。所以,只要打开办报思路、抓住市场机遇、满足读者需求,传统文摘媒体就一定不会被市场淘汰。
打开思路就是要运用开放式思维改变过去封闭式、“以我为主”的信息生产框架,顺应互联网开放、分享的特征,即开放专业化新闻生产的流程体系,专业编辑配合读者参与话题设定。例如,编辑通过对《生活文摘报》微信公众号上读者关心的话题进行归纳整理,在纸媒固定版面开办了《你问我答》家庭法律顾问专栏,邀请专业律师为读者解惑释疑。实践证明,读者直接参与内容生产这种模式使传统文摘媒体有了新的发展空间。
2 整合有效信息做好深度解读
不可否认,在网络化社会的背景下,新媒体提供了更为便捷的资讯传播方式,信息传播由被动向主动转化,读者的需求才是新闻传播的目标与方向。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传统文摘纸媒也要树立服务理念,从不同层次的读者需求出发,提供个性化服务。
传统文摘纸媒的目标读者大多以中老年群体为主,从读者主观方面讲,一是老年人对智能手机等产品运用不熟悉,二是频频更新的推送倦怠感使得许多人只是匆匆浏览标题完事。而一些新媒体迎合读者阅读习惯,侧重于制作吸引眼球的标题,忽略了内容的整理归纳,读者获取信息的窄化、碎片化又进一步影响深度阅读的兴趣,恶性循环由此形成。
新媒体的怪圈恰恰为传统文摘媒体提供了一个思路:以全面、客观、公信为宗旨,紧扣社会热点,注重话题策划,整合有效信息,形成穿透力极强的深度解读。如《生活文摘报》2015年推出的“老年人生活调查”系列报道——《安居之所》《多想优雅地老去》《何处安放晚年》,从养老院、家庭关系、养老医疗等方面对老年人生活现状进行深度解析,兼具实用性和功能性,可读性极强。
3 注重独立观点引发话题互动
除了面临新媒体的持续冲击,传统文摘纸媒之间的竞争也趋近白热化,时效性已失先机,同质化又日趋严重,在有限的新闻热点中如何独具慧眼,推陈出新成了最大的难题。
众媒时代传统文摘纸媒不能局限于采集信息,一定要强化信息服务商的角色,加快从“新闻纸”向“思想纸”“观点纸”转型——从同题新闻中发掘出与众不同的视角,以感性的故事、客观的态度、完整的真相、沉淀的观点,与读者分享热点事件中的是非曲直,探讨社会表象背后的共性乃至解决之道。为此,《生活文摘报》大胆创新,打破文摘媒体剪剪贴贴、摘摘抄抄的固有模式,自2011年起,头版深度报道配发编后评论,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成功吸引读者关注并参与到话题的讨论中来。
4 打造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精品
互联网时代最不稀缺的就是信息,真正稀缺的是思想、观点和态度,也就是说,纸媒一方面要注重生产解释性和调查性的新闻产品,提高报纸的文化含量,增加报纸的深度,加深读者对世界、对社会的理解;另一方面要注重有价值的知识、观点、思想的生产,努力打造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精品力作。
新闻的思想是新闻的核心魅力之所在。在海量信息传播的舆论浪潮中,读者需要的不仅是及时发布的信息,更是拨开迷雾的观点和入木三分的解读。有温度的精品力作,不仅要讴歌真善美,也要鞭笞假恶丑,更要主动走进读者的内心世界,在接地气中把准时代脉搏、感受人间冷暖。有品质的新闻精品力作,既是基于新闻真实、紧跟时代步伐、顺应人民期待的佳作,也是体现新闻人良知与责任,反映新闻媒体文化创新能力和创造水平的代表作。
总之,在媒体传播生态环境发生变化的当下,传统文摘媒体要善于運用互联网思维整合综合传播力,不断优化信息服务,给读者提供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精品力作,方能赢得市场。
参考文献
[1] 张志安.新闻生产的变革:从组织化走向社会化——以微博如何影响调查性报道为视角的研究[J].新闻记者,2011(3).
[2] 龚婷.《快乐老人报》内容生产研究[J].今传媒,2017(04).
[3] 陈栋.如何创作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J].传媒,2017(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