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的“浅表”与“深切”

2017-09-01 19:39沈中尧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2017年8期
关键词:浅表写作者记叙文

沈中尧

作文的评价,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可以作为档次划分的两个基本层面。基础等级,讲求的是作文表达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包括符合题意、文体清晰、内容充实、中心明确、结构完整、语言通顺、标点正确等诸个方面。发展等级,强调的是整体表达要做到深刻、丰富、有文采和有创新,这中间,丰富和有文采侧重于作文材料的使用与表达,深刻和有创新则突出了对作文所蕴含的认知、见解、推论等的评价尺度。深刻显然已成为作文发展等级评价至关重要的一环,而材料作文的写作要求及评价标准,又使“深刻”愈发举足轻重。

一方面,作文表达深刻的具体要求,是要写作者能“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逻辑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另一方面,注重思辨评价的材料作文,命题本身就对写作者能否在作文中显露自我的认识水平、认知能力提出了更为具体实在的要求。与此同时,较之一般的标题作文,写材料作文所要凸显的深刻,不是单向地源自于写作者的思维积累和思想库存,而是在命题材料所含与自我思辨所见之间双向互动的一种升格。深切而不浅表,已成为材料作文写作中尤为值得关注并应用心解决的一个大问题。

由于材料作文以文字表述为主的命题方式,基本上可以按叙述类和论述类来加以区分,写作者的作文表达要想达到深刻的要求,当然必须充分关注命题材料的方方面面。不管是叙述类命题材料写记叙文或议论文,还是论述类命题材料写记叙文或议论文,表达的深切总是必须的,但作文时误把浅表当深切的情况却又很普遍,这既源自于写作者自我思辨的缺失,也与命题材料所呈现的表里含意各异有关。

面对叙述型的命题材料,作文常见描红式的浅表和泛议型的浅表,前一种多出现在写记叙文中,后一种则多为写议论文时。当命题材料是一则相对完整的小故事或者具有一定的小情节时,写作者欲用记叙文来加以表达,就很容易采用迁移之法展开联系或联想,进而依葫芦画瓢地来记人叙事。此时,假如写作者忽略了原材料的内蕴,即故事或情节里所具有的启示意义或思辨导向,只是简单地描红式地模拟或仿寫,而没能有意识地透过自己的所叙来显露一下相关的思考,就会有形而缺神,也就是样子有点像而意义却不大。譬如:由于战乱,普陀寺要迁移庙址。在迁移途中,只有豫通大师一人坚持早课,从不荒废。有人劝曰:“此处无佛,大师可不必如此。”豫通大师答一偈子曰:“此处无佛,我心有佛。”面对这样一则材料,写记叙文就必须能够透过叙述的阶段或细节,传递出“此处无佛,我心有佛”的积极意义,假如只满足于编一个“众人放弃,一人坚持”的故事,记叙就会非常浅表化。只有有心在举止行为的叙述中显露心灵追求的价值影响,才能让记叙文血肉丰满、形神兼备。叙述型的命题材料写议论文,泛议型的浅表更为普遍。先对材料中的人事物况作出判断或定论,要么干脆撷取材料中现成的说法或评判,而后将其作为全篇论说的中心,形成“××,可以1、2、3”或“××,需要A、B、C”的范式,以例代议与因果强加交织,有实例可看,无道理可言。譬如豫通大师一人坚持早课那则材料,很容易上手写成“心有××,就能如何如何”或者表述为“坚持,需要什么什么”等等。这样的议论文,论说貌似论点、论据俱全,但缺少了写作者自我的思考和思辨,不能指向材料的深切之处,仍然很浅表。

面对论述型的命题材料,作文常见演绎式的浅表和套贴型的浅表,前一种多出现在写记叙文中,后一种则多为写议论文时。由于命题材料论说的角度能涵盖论题或问题的各个方面,且基本不带有褒贬倾向,也就相应地降低了审读的难度。对写作者而言,写这样的材料作文,从哪一个方面或角度落笔都已不是一个问题。由此,机械的演绎和空泛的套贴也随之而大行其道。譬如这样的材料:有人认为,“人往高处走”,不断追求生命的高度,这是一种勇气,是对社会责任的担当;也有人认为,“高处不胜寒”,这是一种智慧,是对生命思考后的一种敬畏。一个论题二元辩说的命题材料,写作者择其一还是涉其二都无妨,关键是要表达出对“人往高处走”、“高处不胜寒”的自我认知。写记叙文,叙述某人某时在某事上如何往高处前行或者身处高处不胜寒的情状,一定要在相关的细节中隐含或显露“走”或“寒”的精气神,不能只是平面化的记叙或者标贴式的说明。面对命题材料明确的判断和结论,写议论文又很容易让自己的思想不知不觉地依附于材料,通过引例、引述、引证来表明对材料意义的认同,套的有是有非,贴得或紧或松,只在已有的论断上飘来飘去,没能把材料之言之意放在思考对象的位置上来表达自我的见解见地。材料作文中这种浅表的议论文比比皆是。

从切题作文到表达深切,简言之,就是要做到两个关注到位:一是对命题材料的表述要关注到位,二是对自我思考的表达要关注到位。

“要我写什么”或者说“规定写什么”,是命题材料的一大特点,尽管也有可供选取的角度或层面,但材料的核心或者叫指向,却是不可偏移的。无视命题材料自身的属性特点以及呈现方式,所谓的深刻往往都是无厘头式的表述。要深入材料的内在肌理,在对材料做整体的、宏观的解读的同时,也要对其内部的信息做细致的、差异性的解析。在材料自身彼此、异同的连贯或断裂中,发现可以渗入思想观念的问题层面。譬如面对这样的命题材料: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容易进入大众视野,评价他人生活变得越来越常见,这些评价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人们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的看法不尽相同,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考。命题明确要求写文章谈思考,当写议论文无疑。问题是,面对本材料,如果没能仔细体悟材料的表述以及相关的要求,作文就很容易偏离论题即议论的中心。结果是,用大量的篇幅来论述应当如何正确地评价他人的生活,或者直接将“应当正确地评价别人”作为行文的主旨,议论必然会是一通浅表的公共话语。反之,只要深入材料的内部,解读出“评价他人的生活”与“如何看待评价他人的生活”之间主客关系异同的各个节点,就能明确材料要求论说的不是有关评价他人生活这种现象,而是你对这种现象的看法及思考。有了这一步,立意的高、见地的深,也就较为容易生成了。

明确命题材料“要我写什么”是避免作文浅表并积极走向深切的第一步,接下来就是“我要写什么”的考量了。尽管也有那种完全无视命题材料的指向,或者根本看不懂材料指向而自说自话的作文表达,但毕竟是极少数。较为普遍的情况是,以最为简单的思考,把自己的结论直接依附于材料或隐含或显明的观点之上,表达也还说得过去,但多有立意见地不够深切的不足所在。譬如这样一则命题材料:医生到重症病房查房,来到一个垂危的病人床前,对病人说:“我们也不再隐瞒你了,对于你的病我们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了,我们已经通知你的家人准备后事。你还有什么要求吗?”病人挣扎着,用大家几乎听不到的声音说:“再换一家医院,换一个医生!”从医生和病人的角度,可以分别归结出诸如:应实事求是、讲方式方法、需正视现实、不轻易放弃、莫无谓努力等一系列的观点和看法。不管是非如何,有无道理,作文如果就以这些观点为核心来加以表达,显然既没有深入材料的内在肌理,也没能注入自我的定向思考。材料内在的两面性,不是简简单单的正向与反向,而是多层面的交结,这一面和那一面之间的关系也非简简单单的前因与后果。医生的放弃与病人的不放弃,仅从合情与合理的角度来分析,就会有很多相谐相悖的道理可言。其中的依据、形成的条件,都需要写作者亦步亦趋以至步步紧逼的观念跟进。endprint

猜你喜欢
浅表写作者记叙文
记叙文阅读专练
三七总皂苷调节PDGF-BB/PDGFR-β的表达促进大鼠浅表Ⅱ°烧伤创面愈合
超高频超声在浅表器官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如何写好记叙文
看看热闹的世界,做个鲜活的写作者
让记叙文赢在构思
记叙文写作重在“有我”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良恶性浅表淋巴结肿大的临床价值
剖宫产术后浅表伤口愈合过程中使用白砂糖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