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深沪湾风口不同滨海树种造林试验初报

2017-09-01 19:54陈建南
绿色科技 2017年15期
关键词:防护林晋江

陈建南

摘要:福建晋江深沪湾风口地段是福建沿海几大风口之一,风沙危害严重,造林十分困难。为了筛选出适宜的抗风、耐盐型的滨海树种,2016年3月在晋江深沪湾风口地段进行了5个滨海树种造林试验,在造林后当年12月对不同滨海树种的生长量和成活率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夹竹桃的造林成活率(85.65%),其次是黄瑾(74.80%),而水黄皮(69.72%)的成活率最低,但不同树种造林成活率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造林后当年各树种的平均梢高的大小顺序均为:夹竹桃>楝树>黄瑾>刺桐>水黄皮,夹竹桃的平均梢高(1.64 m)均显著大于其他树种,而水黄皮的平均梢高(1.28 m)均最小,平均梢高显著小于其他树种。

关键词:滨海树种;防护林;造林试验;晋江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5018603

1 引言

随着人们对自然资源利用强度的不断增大,随之而来的土地沙化、土壤肥力下降等问题已成为当前社会面临的严峻挑战和共同主题。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维护生态安全也成为了我国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晋江深沪湾是福建沿海几大风口之一,其风沙危害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尽管20世纪50~60年代营造了木麻黄防护林基干林带,减弱了当地的风沙危害,改善了生态环境,但由于沿海大通道的建设,导致防护林基干林带出现断带,使得当地群众又面临着风沙入侵等危害。并且由于风沙、盐雾、土壤干旱等原因,造林成活率极低,因此为了更好的选择适合区域滨海树种,提高造林成活率,需要对造林树种进行相关试验。

2012年晋江市农业局以阻挡风沙、改善生态环境为目标,积极开展了风口基干林带修复工程。工作过程中以“适地适树、适地适模式”为原则,充分考虑了滨海地区土壤特性,通过科学的造林和管护技术,使得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比前期大幅度提高。随着晋江造林绿化工作的持续推进,造林地块重点向沿海沙荒风口与岩质海岸等困难地段实施。长期的沿海防护林建设经验证明,根据不同的风口地段采取相应的植被配置模式,并合理设置防风障。在不同风口类型划分的基础上,采取了多种植物配置模式,包括块状纯林、带状混交、乔灌结合、浆砌石围堰等措施,笔者所在的课题组主要研究了沿海风口地段造林树种的选择问题,并于2016年3月在深沪湾海岸前沿风口地段安排造林试验,试验树种主要选择了黄瑾、楝樹、夹竹桃、刺桐、水黄皮等5种1~2年生容器大苗,通过对各树种的成活率和生长量的调查分析,得出了最适宜于深沪湾风口造林树种。

2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土壤较为贫瘠,影响造林成效的主要环境因子为:土壤盐渍化、盐雾、风大等。土壤特征为:土壤盐分随着离海的远近而变化;盐分组成与海水基本一致以氯化钠为主;地下水位高、矿化度大。该地区气候特征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年平均降水量为965 mm,气候灾害主要为台风、暴雨、飞沙。

3 研究方法

结合区域土壤特征,本次防护林修复树种的选育,既要选用适宜耐盐碱地的滨海树种,又要充分考虑土壤特征对树木幼苗及生长过程的危害,进而选择相应的乡土树种。并且为了增加生物的多样性,还应考虑引进邻近地区适生性植物以及外来树种的引种。

3.1 试验材料

主要选择以半红树林滨海品种乔木为主,灌木为辅,乔木树种选择黄瑾、刺桐、楝树、水黄皮,灌木树种选择夹竹桃进行造林试验。苗木选用苗高1.2 m以上、苗木地径1 cm以上,无病虫害和机械损伤的1~2年生容器苗,选用规格符合Ⅰ级苗木标准。

3.2 试验设计

本次试验以小区为单位,共设20个小区,每5个小区为一个分组,各小区种植一种苗木,种植数目为100株,行距0.1~1.5 m。由于区域土壤保水能力较差,因此选择在3月份雨水天气种植,栽前对苗木适度修整,栽植深度比原土痕要深。后期根据雨水状况,做好浇水工作,并对试验地进行病虫害、除草等抚育管理工作,以提高林木的成活率。

3.3 试验方法

2016年12月对苗木的梢高(测量至树梢顶部)、活梢高度(活的树梢最大高度)、冠幅等项目进行了全面调查,计算苗木的生长量和成活率,计算软件采用SPSS软件,计算方法采用Duncan氏新复极差法。

4 结果分析

4.1 不同造林树种的适应性比较

不同试验区域的树种成活率也不相同,具体如表1所示。其中夹竹桃的成活率最高,夹竹桃的当年造林成活率最高,其次是黄瑾、刺桐和楝树,而水黄皮最低。不同造林树种造林成活率大小顺序是:夹竹桃(85.65%)>黄瑾(74.80%)>刺桐(73.14%)>楝树(71.65%)>水黄皮(69.72%)。根据4个区组树种栽前梢高、当年梢高、当年抽梢高、活梢高、枯梢长、冠幅等数据的采集,利用SPSS软件进行方差分析(表2),结果表明:造林树种当年造林成活率的差异未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水平(P=0.111>0.05)。不同造林树种的平均生长量和平均成活率的比较如表3所示。

4.2 不同造林树种的生长量比较

从表1可见,不同造林树种造林后当年的梢高、活梢高、枯梢长(梢高-活梢高)、冠幅等生长量指标均有一定差异。不同树种的平均梢高大小顺序均为:夹竹桃>楝树>黄瑾>刺桐>水黄皮,平均活梢高的大小顺序是:夹竹桃>楝树>刺桐>黄瑾>水黄皮,平均枯梢长的大小顺序为:夹竹桃>黄瑾>楝树>刺桐>水黄皮,平均冠幅的大小顺序为:楝树>刺桐>黄瑾>夹竹桃>水黄皮。

受区域内试验土壤特征、自然环境危害的影响,5个造林树种的当年生长量都不大,且树种顶端均出现0.36~0.50 m的枯梢现象,由此给未来树种的生长情况带来未知性,还需在今后继续跟踪观察。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造林树种之间的平均梢高有显著差异(P<0.05),但平均活梢高、平均枯梢长和平均冠幅无显著差异(P>0.05)(表2)。

由于不同树种之间的平均梢高有显著差异,因此采用多重比较方法进一步检验所有造林树种两两间的差异显著性。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夹竹桃的平均梢高(1.64 m)显著大于楝树、黄瑾、刺桐和水黄皮(1.28 m),楝树的平均梢高显著大于水黄皮(P<0.05),而黄瑾和刺桐的平均梢高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表3)。

5 结语

本文通過对4个区组5种不同的滨海树种造林的试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不同树种的成活率及苗木生长量各不相同,其中夹竹桃的适应性最强,成活率最高,水黄皮的适应性最差,成活率最低,具体树种成活率大小顺序为:夹竹桃(85.65%)>黄瑾(74.80%)>刺桐(73.14%)>楝树(71.65%)>水黄皮(69.72%),但不同树种的差异不显著(P>0.05)。

(2)造林后夹竹桃的当年树种的平均梢高最大,水黄皮的最小,楝树、黄瑾、刺桐的相差不大,具体顺序为:夹竹桃(1.64m)>楝树(1.45m)>黄瑾(1.42m)>刺桐(1.41m)>水黄皮(1.28m)

尽管本次防护林修复采用了石墙风障保护,但由于该区域风口风速大、盐雾危害严重,因此防风能力未能达到预期目标,区域内盐雾现象依然存在,再加上区域土壤盐渍化,给造林树苗的生长带来了阻碍,导致造林后当年生长量均较低,且树顶端存在枯梢现象,对于造林树种未来的生长表现和保存率还需进一步观测。

参考文献:

[1]王文卿,陈 琼.南方滨海耐盐植物资源(一)[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

[2]高伟,叶功富,陈瑞钦等.平潭岛岩质海岸带裸露山体植被恢复模式与成效分析[J].防护林科技,2017,(3):5~7.

[3]林美红.杂种马褂木造林试验初报[J].林业勘察设计,2016(2):82~85.

[4]陈瑞钦.基岩海岸石质山体植被恢复模式与保护途径探讨[J].防护林科技,2015(10):106~108.

[5]许基全,王宇阳.沿海困难立地绿化造林技术探讨[J].防护林科技,2016(8):93~95.

[6]徐俊森,黄金水,林传凤,等.流沙海岸造林特困区建立防护林关键技术的研究[J].防护林科技,2003(3):1~3.

[7]游克亮.沙荒风口造林困难的主要原因分析及建立防护林技术[J].海峡科学,2008(7):77~79.

[8]洪奕丰,王小明,周本智,等.闽东沿海防护林台风灾害的影响因子[J].生态学杂志,2012,31(4):781~786.

猜你喜欢
防护林晋江
“晋江经验”的研究分析
晋江之变
林木种苗在防护林中的重要作用
晋江小吃
不等式的应用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