撬起“拆分、综合、回归”的支点,妙解高考词句题

2017-09-01 14:45何起凤
广东教育·高中 2017年7期
关键词:语段词句含义

何起凤

现代文阅读在高考语文中是仅次于作文的重头戏,占的分值呈现出越来越高的趋势。而对于词句题的考查,既是高考的必考点,又是重点和难点。但正如阿基米德所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考生只要熟练撬起高考词句题的支点——“拆分、综合、回归”,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一、考纲解读

无论是文学类文本还是实用类文本,考纲都明确考查:⑴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⑵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所谓“文中”主要包含两种含义:一是指对文章的整体把握,树立整体阅读观念;二是指具体词句的“上下文”。所谓“重点词语”主要包括:一是对文章的表情达意起到重要作用的词语;二是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三是具有深层含义的词语;四是在文章结构上起独特作用的词语;五是有比喻、反语、仿词等修辞意义的词语。所谓“重要的句子”多是指以下几种句子:结构比较复杂,意思隐晦难懂的句子;使用了特殊的修辞格、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即文中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以及过渡句;统摄全篇,即人们常说的文眼或是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观点、情感的句子。考查题型多是以3-6分的主观题的形式出现,偶也有通过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二、撬起高考词句题的支点——“拆分、综合、回归”

(一)拆分法

道家哲学有个重要思想是“大道至简”。“拆分法”可让高考词句题快速地化难为易。

1. 把重点词含义的理解转化为重点词的本义、比喻义、语境义等的理解。理解词语的含义,主要包括基本义、比喻义和语境义等。把握词语的基本义要从分析词语的来源、词类结构入手,对概念的理解,要准确判断概念的本质属性。理解与确认词语的比喻义要从分析喻体与本体的相似性入手,寻找比喻的本体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分析词语的语境义,要注意从整体阅读理解的角度出发,将词语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去分析,在明确词语所在语句的句意、所在段落的含义、所在语段前后关系的基础上理解词语。如2017年全国Ⅱ卷林徽因《窗子以外》第5题: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意。(5分)根据以上思维,考生主要抓住“窗子”的本义、比喻义和语境义,容易答出:①有形的各种窗子;②无形的窗子,指人的内心与外在世界的隔膜;③理想照进现实的窗口;④人们心中时时约束自己的框框;⑤人人渴望打开,却很难敞开的心灵之窗。

2. 把重点的短语理解拆分为几个关键词的理解。短语,又叫词组,指两个以上词的语法、语义和语用的组合。根据这个特点,我们可以把重点的短语拆分为几个关键词的理解。如2017年浙江卷巩高峰《一种美味》第10题: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1)陌生的光:(2分)(2)陌生的气息:(2分)。考生可以这样思考:陌生的光=陌生的+光,何谓“陌生的”?“陌生的”,即“没有听说或没有看见过的,与平时不同的”;何谓“光”?“光”往往指太阳、火、电等放射出来耀人眼睛,使人感到明亮,能看见物体的那种东西。根据原文,便可推知:陌生的光,指母亲的眼光与平时的不满和责备不同,表达了母亲的惊奇、赞赏与欣慰。同理可以推测出“陌生的气息”指:与平时家庭苦涩沉闷气氛不同,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期待与想象。

3. 把重点的单句的理解拆分为“主干和枝叶”的理解。如果重点句是单句,就要运用紧缩法,删去句子的枝叶成分(定、状、补),抽出句子的主干成分(主、谓、宾),把句子压缩变短,其意思就不难理解了。但是句子的定、状、补语的理解也是不容忽视的,要全面综合考量。如2017年全国Ⅲ卷李娟《我们的裁缝店》的第5题: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5分) 原文画横线的句子是“可能干什么都一样的吧?”我们可以这样拆分:“可能干什么都一样的吧?”=“可能”(枝叶)+“干什么”(主语)+“都一样”(谓语)+“的吧”(枝叶)。回归文本,“干什么”应是指谋生的职业,“都一样”指的是在“辛苦”这一点上,裁缝与其他职业一样。再结合下文发现,在做裁缝的时候,那种难忘的体会让“我”对裁缝这种职业有了独特的感情。综合考量枝叶“可能”,“的吧”,参考答案可为:①裁缝作为辛苦的谋生行当,看起来与其他行当一样辛苦;②但在做裁缝的过程中,对生活有了难忘的经验和体会,不由得对这一行当产生了特殊感情,感到它有独特意义。

4. 把重点复句的理解拆分为重点单句的理解。如果是复句,就要通过分析句子的层次和关系来把握它的意思。如2017年江苏卷[美]杜鲁门·卡波特《一个圣诞节的回忆》第14题:文中画线句表达了“我”什么样的情感?(4分)文中的画线句子“我的朋友在哪里,哪里才是我的家,而我再也没回去过”,可先拆分成“我的朋友在哪里,哪里才是我的家”+“而我再也没回去过”,前后部分是转折关系;再把“我的朋友在哪里,哪里才是我的家”拆分成“我的朋友在哪里”+“哪里才是我的家”,前后是条件关系。由于本题主要考查表达了“我”什么样的情感,结合上下文内容分析,可以得出参考答案为:“我的朋友在哪里,哪里才是我的家”,表现了我对友情、对朋友的重视。“而”表示转折,“没回去过”表示内疚、惭愧、自责。

5. 把重点语段的理解拆分为几个重点句的理解。语段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句子组成的语言单位,组成语段的几个句子在意义上彼此紧密相连、共同表示一个明确的中心意思。因此,重点语段的理解可拆分成几个重点句的理解。如2017年天津卷朱以撒《挺拔之姿》第18题:赏析文章末段的文字。(5分)文章末段的文字是“回到城里看到的更多是与园林建筑相匹配的纤纤细竹,优雅而有骨感。进入古色古香的庭院,玩味钟鼎彝器、诏量镜铭、瓦甓青花,又翻动图籍残纸。忽然有一缕淡淡的流逝感浮了上来——日子是越发小巧婉约起来了。算算此时,是农历的六月七月之交,时晴时雨,山野在潮湿中,無数的竹鞭在奋力吮吸,竹节争先向上,风雅鼓荡,场面奇崛,整座山岭充盈着大气与生机,让热烈的阳光照彻。”这个语段由4个句子组成,4个句子写的是回到城里作者的所见所想,分别写的是:首先写看到的多是与园林建筑相匹配的优雅而有骨感的纤纤细竹和古色古香的庭院;然后感慨日子过得小巧婉约;接着又想像山野中无数的竹鞭在奋力向上生长,整座山岭充盈着大气与生机的情形。这些都体现了作者对竹子的一种特殊的情感,另外末段写竹抒情也照应前文,以景收束全篇。因此,参考答案为:①想象山野里竹子生机勃发,与城市里竹子的优雅纤细形成对比。②赞美了竹子争先向上的顽强生命力,给读者更深广的思考空间。③照应前文,以景收束全篇,增强了抒情性。(当然从语言角度赏析也可得分)

(二)综合法

把词句的理解进行拆分,一方面确实可以降低难度,但另一方面也容易断章取义,理解片面。想要全面地理解鉴析词句,还得综合考虑以下几大方面:①字词句的内容:如字词句的表层义、深层义、比喻义等;②字词句的结构功能:如总领下文、承上启下(过渡)、为后文作铺垫、前后呼应(照应)、总结上文或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或升华中心等;③字词句采用的手法:是否使用了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是否采用了“听、视、嗅、味、触觉,动静结合”等描写手法,是否还采用了“对比衬托、欲扬先抑、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等其他手法;④字词句的语言风格:如词句是否亲切自然、口语化、幽默风趣、辛辣讽刺、热情奔放、准确生动等。⑤字词句的所在文段的主题或主旨:所有的词句都是围绕主题或主旨的表达而服务的,作者的写作意图也是不容忽视的。⑥词句所在文段的文体的相关特征。这个往往是很多考生忽略的。

如2016年全国卷Ⅰ李锐《锄》第11(2)题:小说以“锄”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这是一道标题含意分析题,要想答对答全,考生必须综合考虑:“锄”作为名词时,本义弄松土地及除草的一种工具;作为动词时,主要是“铲除”的意思;“锄”在此处有强烈的象征义和比喻义;“锄”放在标题这个特殊位置,必须综合全文考量;“锄”所在的文章是一篇小说,显然可以看出人物与情节是围绕农具“锄”来设置的,这篇小说塑造了六安爷这样一位既遭遇大的时代变动又恰逢个人不幸遭际(即将失明)的农民形象,但标题却使用了他手中的农具“锄”,寓意是什么?再从作者李锐的写作初衷来说,这是他的 “农具小说”系列之一,他本来就是要以有着悠久历史传承的农具为中心,来展示传统“风物”在当下社会现实生活中的“落败”,从而表现传统与当代之间的文化撞击。综合考虑后,参考答案为:①锄作为一种农具,象征六安爷的人生和精神;②锄喻示劳动者与土地的亲密关系;③锄意味着传统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④锄作为一种劳作行为,蕴含着六安爷对土地的热爱,又暗含着他对土地的告别。

(三)回归文本法

“字不離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文,文不离意”,无论是拆分法还是综合法,都离不开现代文阅读的黄金原则——回归文本法。如果把词句的理解从具体语言环境中抽出来,与文章的整体脱节,就不能真正理解文章内容,也不能真正理解字词句。因此,想真正撬起高考词句题的支点,回归文本是关键。

回归法的精髓是找准答案的区间范围。文中任何一个字词句的理解,都应该是在词与句、句与句、句与段、句与篇的联系中去分析认识的。以考查的词句为原点,由近及远,“瞻前顾后”,查找理解的提示点。如果是代词,往往是在所指代的事物、人物之后,指代的对象一般在上句或上文;如果一个字词刚好是文章的标题的时候,就一定要回归全文,宏观把握;如果是总领句,理解它就必须从它所领起的那些内容去看、去找;如果是总结句,就要结合起总结的范围作分析;如果是重要的过渡句,就要联系其承上启下的文字作分析……不管哪一种,关键是要找准它的“管辖范围”,从词句子的管辖区去搜取相关内容,或概括,或摘录,或整合。如2017年江苏卷叶秀山《从脸谱说起》的第17题:文中“谱”的含义有哪些?(6分)通过回归原文,确定“谱”的含义主要集中在文本第3段,筛选相关内容并且将这些含义分点分条概括,可得出参考答案为:①“谱”是人们遵守的准则、规矩。“谱”是要大家都能遵守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②“谱”有谱系之意。谱系是历史性的,是一种传统。历史不同,传统不同,谱系也就不同,于是有各种不同的家法、流派;③凡是称“谱”的都是有待去实现的,“谱”是自身实践的“本”。

总之,通过拆分法可以降低难度,化难为易;要让答案全面且规范,考生还需要具备综合考虑意识;想要提高答案的准确度,做到有理有据,则需要回归原文。考生唯有勤加练习,并且多点尝试使用““拆分、综合、回归”的方法,才可以妙解高考词句题。

责任编辑 廖宇红

猜你喜欢
语段词句含义
浅谈中年级“语段学习”实践策略
《富贵不能淫》阅读题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语段教学,语文教学之“纲”
每个袋子里总有坏土豆
鼹鼠牌游乐场
如何压缩新闻语段